海岸沙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岸沙丘是中國生態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隨着社會制度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中國的漢字也在不斷演化着,從最初的甲骨文[1]漸漸發展到了小篆[2],後來文化進一步發展後,才出現了」漢字」這種說法。
名詞解釋
海岸沙丘指平行于海岸的壟崗狀砂質堆積地形。是在開闊、且有大量鬆散沉積物源的海岸地帶上,向岸的強勁海風將未固定的沙粒吹到離岸不遠處堆積,同時又不斷攔截從海灘刮來的物質,不斷加寬、加長和加高,從而形成沙丘。一般由較純淨的石英砂組成,可作為玻璃原料、造型用砂和建築材料使用。裸露沙丘易隨風移動,對附近農田和居民點造成威脅,經開發、治理也可以開闢為旅遊和療養勝地。
加積性海灘在波浪作用下常形成多條海灘脊,露出水面的海灘脊受風的作用而改變其形狀並增加高度,特別是在其上長有植物時,攔擋了風沙,便逐漸發育成一條狹窄的、由不規則沙丘與窪地組成的沙丘帶,稱為水邊低沙丘或海岸前丘(fore dune),它們形成一條高出高潮水位若干米的屏障。風暴潮可衝擊這些沙丘。如有植物則經一定時間沙丘脊又可恢復。當植被遭破壞,沙丘形狀改變,發展為加積性橫向沙丘,而向內陸移動,沙丘分布範圍隨之擴大,由此可造成沙埋災害。
在中國沿海廣泛分布着海岸沙丘,其中以海南文昌、河北昌黎和福建長樂等地的海岸沙丘最具規模。海南文昌的海岸沙丘帶長達100千米,寬3—5千米,高10~30米,面積達400平方千米。河北昌黎的黃金海岸也分布着一條長30千米,寬1—4千米,由40多列鏈狀沙丘組成的沙丘帶。置身于海岸沙丘帶,如同進入西北大漠。綿長的金色沙丘與浩瀚的藍色大海相映生輝,構成一幅壯麗的海岸大漠景觀。
參考文獻
- ↑ 漢字小時候|一個文字,一段歷史,搜狐,2020-11-24
- ↑ 書法丨原來小篆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由國家規定的標準漢字形態!,搜狐,2017-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