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月水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月水母,是海月水母屬下的一種水母。海月水母屬物種的水母體單從外觀根本不能分辨,必須要以基因來作出分析。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是透明的,一般闊25-49厘米,有4條明顯的馬蹄狀生殖腺。它們會用觸手來捕捉獵物,如水母體、浮游生物及軟體動物。但觸手的活動有限,它們也只是會隨波逐流。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界: 動物界
門: 刺胞動物門
綱: 缽水母綱
目: 旗口水母目
科: 羊須水母科
屬: 海月水母屬
種: 海月水母
體長:直徑29-49厘米
生命:6個月
食性:浮游生物及軟體動物
習性:游泳能力低,只是會隨波逐流
分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外形特徵
海月水母的水母體有呈傘狀的膜及連於底部的觸手。它們胃部下有四個鮮明的環形生殖腺。食物會進入到其垂管,而輻水管則幫助擴散食物。它們有一層中膠層,胃循環腔內有胃皮及表皮。神經網絡負責控制肌肉及覓食反應。水母體的直徑可以闊達40厘米。 海月水母沒有鰓、肺或氣管等呼吸部份。由於它們細小,故是透過擴散水中的氧氣來呼吸。在胃循環腔內,它們會排出低充氧水,並以纖毛作用將高充氧水拉入,從而增加細胞的氧氣擴散。它們的表面積與體積的高比例亦幫助它們吸入更多氧及養份。它們亦缺乏排泄系統及循環系統。 水母體可以是雄性或雌性。浮浪幼體有細小的纖毛細胞,可以浮游一日之久,接着會在適當的底層定居,並會轉變成為水螅體,水螅體透過橫裂會分裂成細小的蝶狀幼體,長大後就會成為水母體。由最初的浮浪幼體到蝶狀幼體,其體型會由1毫米增長至約1厘米,及後會成長至幾厘米直徑的水母體。其生活史按照水母體→浮浪幼蟲→缽口幼蟲→橫裂體→碟狀幼蟲→水母體的順序進行。
生態習性
海月水母吃浮游生物,包括軟體動物、甲殼類、被囊動物幼蟲、輪形動物門、幼生多毛綱、原生動物、硅藻、魚卵及其他細小生物。它們有時也會吃凝膠狀的浮遊動物,如水螅水母類及櫛水母。海月水母屬的水母體及幼蟲都有刺細胞可以捕捉獵物及保護自己。獵物會被黏液找住,接着以纖毛作用將之送入胃循環腔,消化酶就會分解食物。從所具有的消化酶就可知它們一般需要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類,至於所需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則所知甚少。 海月水母有大量的天敵,包括翻車魚、棱皮龜、缽水母綱的Phacellophora camtschatica及非常大型的維多利亞多管發光水母。海月水母也會被海鳥所掠食。一些寄生蟲也會攻擊海月水母。
生長繁殖
海月水母生存及繁殖了幾個月後就會自然死亡。在野外很少會活多於6個月,但也有一些在水族箱的可以生存達數年。於夏末時的暖流會令它們的食物量下降,導致其組織再生率也同時下降,此時它們特 別容易受到細菌感染。另外,季節性的繁殖亦令它們打開生殖腺而受到感染。 地理分布Distribution 海月水母屬分布在北緯70°至南緯40°的海域,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一般而言,它們生活在近岸,可以在河口及海港見到它們。它們棲息在水溫6-31℃的海水,最適於9-19℃的水溫。海月水母喜歡水流穩定的溫帶海洋。它們一般會出現在鹽度低於3-23ppt的海域。
繁殖技術
(1 )幼蟲附着階段( 2005- 11- 20 至2005- 12- 20):準備五六個平面板放在水母缸中, 在缸底部放置兩個小貝殼收集水母的缽口幼蟲。
(2 )節裂體形成階段( 2005- 12- 20 至2006- 1- 20):在水母缸看到白色的缽口幼蟲附着時, 可餵食豐年蝦的幼體, 水溫以25 ℃最為適宜, 大約一個月後會形成節裂體。
(3 )節裂階段( 2006- 01- 20 至2006- 02- 20):當缽口幼蟲繁殖到一定的數目, 可將玻璃板或貝殼放在檢疫池或在巨螯蟹缸中降溫。20 d 後, 缽口幼蟲的觸手變短, 色澤從白色變成茶褐色, 這就是節裂。水溫下降20~30 d 後, 節裂體會從1 只分裂成5~10隻。
(4 )小水母形成階段( 2006- 02- 20 至2006- 03-20) :由節裂體剝落就成為碟狀幼體(Ephyrae), 這個階段的幼體非常小, 可以移到小型的水族箱中( 如實驗室的小缸里) 飼養。在打氣時要十分注意, 不能有氣泡產生, 只有水流通過, 但水流也不可太強, 水流的程度控制到不讓小水母沉到水族箱底即可。這段時間也是餵食豐年蝦的幼體, 飼養到大約2 cm, 就可以將之移到有過濾系統的水母水族箱中了。
海月水母身體構造圖釋:
1.胃腔 2.觸手 3.口腕 4.中膠 5.生殖腺 6.放射管 7.口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