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2年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依託於上海交通大學,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實驗室以海洋工程水池為主體,與船模拖曳水池、空泡水筒、結構力學實驗室和水下工程水池等其它有關配套設施組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試驗研究群體,構築船舶與海洋工程學科科學研究的大平台。實驗室涵蓋了「船舶與海洋工程」、「力學」與「土木工程」三個一級學科,均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1]及博士後流動站,其中「船舶與海洋工程」和「力學」學科為國家一級重點學科。
該實驗室主要從事海洋工程結構物運動及流體動力特性、海洋工程結構動力響應、深潛器與深海工程技術、高性能船舶與新型海洋工程結構物設計和海洋環境模擬及試驗技術等方向的研究。建成後,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基礎性研究和重大工程技術研究方面完成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形成了研究特色,達到了國際先進研究水平。實驗室承擔並完成國家863課題等重大研究項目及國際重要工程研究項多項,多次榮獲國家級獎項,在國際海洋工程界有較高的聲譽。
歷史沿革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於1992年建成並通過國家驗收,1993年正式對外開放。
2003年,在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全國工程與材料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綜合評估中,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被評為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2]。
2004年,國務院批覆同意在上海交通大學建設中國首座海洋深水試驗池。該水池可模擬4000米水深及風浪流等複雜海洋環境,其規模、功能和裝備水平居世界前二位,於2008年年底竣工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中國科技部批准上海交通大學以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籌建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實驗室,三萬平方米的國家實驗室大樓已竣工,國家實驗室園區已投入使用。
科研設施
實驗室擁有海洋深水試驗池、海洋工程水池、多功能船模拖曳水池、船模拖曳水池、風洞循環水槽、水下工程實驗室、空泡水筒、船舶與海洋工程內波水槽、船舶操縱與控制實驗室、船舶結構力學實驗室、船舶先進制造實驗室、水聲水池等研究設施,組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海洋工程試驗研究群體。
視頻
海洋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全國各省份博士點數量統計 ,搜狐,2018-09-09
- ↑ 【盤點】高校擁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海洋類),搜狐,2017-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