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洋災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海洋災害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統,一是5500年前兩河流域蘇米爾人創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羅河流域古埃及人創造的聖書字[2],三是3300年前中國殷商時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於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國文字的發展未曾斷裂,從商代一直傳承至今,漢字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文字,這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名詞解釋

海洋災害,是指海洋自然環境發生異常或激烈變化,導致在海上或海岸發生的災害。海洋災害主要有災害性海浪、海冰、赤潮、海嘯和風暴潮;與海洋與大氣相關的災害性現象還有「厄爾尼諾現象」和「拉尼娜現象」,颱風等。 [1]2022年,中國全年因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4億元。

災害類型

風暴潮

風暴潮是由颱風、溫帶氣旋、冷鋒的強風作用和氣壓驟變等強烈的天氣系統引起的海面異常升降現象,又稱「風暴增水」、「風暴海嘯」、「氣象海嘯」或「風潮」。風暴潮會使受到影響的海區的潮位大大地超過正常潮位。如果風暴潮恰好與影響海區天文潮位高潮相重疊,就會使水位暴漲,海水湧進內陸,造成巨大破壞。如1953年2月發生在荷蘭沿岸的強大風暴潮,使水位高出正常潮位3米多。洪水沖毀了防護堤,淹沒土地80萬英畝,導致2000餘人死亡。又如1970年11月12-13日發生在孟加拉灣沿岸地區的一次風暴潮,曾導致30餘萬人死亡和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風暴潮按其誘發的不同天氣系統可分為三種類型:由熱帶風暴、強熱帶風暴、颱風或颶風(為敘述方便,以下統稱颱風)引起的海面水位異常升高現象,稱之謂颱風風暴潮;由溫帶氣旋引起的海面水位異常升高現象,稱之謂風暴潮;由寒潮或強冷空氣大風引起的海面水位異常升高現象,稱之謂風潮,以上三種類型統稱為風暴潮。

颱風和颶風都是產生於熱帶洋面上的一種強烈的熱帶氣旋,只是發生地點不同,叫法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包括南中國海範圍內發生的熱帶氣旋稱為颱風;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東部的熱帶氣旋則稱颶風,也就是說在美國一帶稱颶風,在菲律賓、中國、日本一帶叫颱風。

海嘯

海嘯是由水下地震、火山爆發或水下塌陷和滑坡所激起的巨浪。破壞性地震海嘯發生的條件是:在地震構造運動中出現垂直運動;震源深度小於20-50公里;里氏震級要大於6.50。而沒有海底變形的地震衝擊或海底彈性震動,可引起較弱的海嘯。水下核爆炸也能產生人造海嘯。儘管海嘯的危害巨大,但它形成的頻次有限,尤其在人們可以對它進行預測以來,其所造成的危害已大為降低。

災害性海浪

「災害性海浪」是海洋中由風產生的具有災害性破壞的波浪,其作用力可達30-40噸每平方米。

海浪多指由當地的風作用下產生的海面波動。其中以風浪和涌浪最普遍。2004年,我國近海海域共發生35次4米以上海浪過程,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7億元,死亡(含失蹤)91人。其中颱風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6億元,死亡(含失蹤)34人,冷空氣與氣旋浪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01億元,死亡(含失蹤)57人。

海冰

海冰指海洋上一切的冰,包括鹹水冰、河冰和冰山等。常用清除方法有傾灑煤灰,利用吸收日光熱量融化海冰;使用炸藥,炸出一條航路;使用燃料,加熱融化海冰。1969 年2月-3月間, 渤海曾發生嚴重冰封,除了海峽附近以外,幾乎全被冰覆蓋 港封冰、航道阻塞、海上石油鑽井平台被冰推倒萬噸級貨輪被冰挾持並隨冰漂流4 天之久,導致海上活動幾乎全部停止。

赤潮

水域中一些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引起的水色異常現象成為赤潮,它主要發生在近海海域。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海洋,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量,造成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富營養化現象,這是引起赤潮的根本原因。

由于海洋環境污染日趨嚴重,赤潮發生的次數也隨之逐年增加。香港海域曾經就發生了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赤潮。由於赤潮的頻繁出現,使海區的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赤潮生物在生長繁殖的代謝過程和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等過程中,消耗了海水中的氧氣,魚、貝因窒息而死。另外,赤潮生物的死亡,促使細菌大量繁殖,有些細菌能產生有毒物質,一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謝產物也會含有生物毒素,引起魚、貝中毒病變或死亡。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