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系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洋生態系統是生態學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名詞解釋
海洋生態系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廣義而言,全球海洋是一個大生態系,其中包含許多不同等級的次級生態系。每個次級生態系占據一定的空間,由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通過能量流和物質流形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海洋生態系的分類,目前無定論,按海區劃分,一般分為沿岸生態系、大洋生態系、上升流生態系等;按生物群落劃分,一般分為紅樹林生態系、珊瑚礁生態系、藻類生態系等。
海洋生態系統是指在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自然系統。整個海洋是一個大生態系統,包括很多不同等級(或水平)的海洋生態系統,每個海洋生態系統都占據一定的空間,包含有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組分,通過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構成具有一定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體。
海洋生態系統研究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一般涉及自然生態系統和圍隔實驗生態系統等領域。近幾十年,以圍隔(或受控)實驗生態系統研究為主,主要開展營養層次、海水中化學物質轉移、污染物對海洋生物的影響、經濟魚類幼魚的食物和生長等研究。
坦斯利提出生態系統的概念之後,一些生態學家研究了生態系統的營養動態,提出了生態系統中能量在各營養層次間流動的定量關係。20世紀60年代以後,由於數學、系統分析技術和理論、控制論及電子計算機等理論和方法廣泛應用到生態系的研究中,使生態系統的研究從定性描述走向定量研究。
參考文獻
- ↑ 中文為何越來越受歡迎?,搜狐,2021-12-30
- ↑ 中國能屹立幾千年不倒的精髓是什麼?漢文化的誕生和傳承是關鍵,搜狐,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