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海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海漆

中文名稱:海漆

二名法:Excoecaria agallocha Linn.

門綱: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

目科:牻牛兒苗目、大戟科

屬、海漆屬

海漆為大戟科、海漆屬的常綠喬木,高2~3米,稀有更高;枝無毛,具多數皮孔;葉深綠色,有乳汁;沒有支柱根,具輕微板根。基部分枝較多,呈灌叢狀,植株的各個分枝都向地面匍匐生長。生於濱海潮濕處,屬於濕地植物。海漆亦是有毒植物,會引致皮膚生瘡或瘙癢。乳汁更不宜接觸眼睛。

形態

常綠喬木,高2-3米,稀有更高;枝無毛,具多數皮孔。葉互生,厚,近革質,葉片橢圓形或闊橢圓形,少有卵狀長圓形,長6-8厘米,寬3-4.2厘米,頂端短尖,尖頭鈍,基部鈍圓或闊楔形,邊全緣或有不明顯的疏細齒,干時略背卷,兩面均無毛,腹面光滑;中脈粗壯,在腹面凹入,背面顯著凸起,側脈約10對,纖細,斜伸,離緣2-5毫米彎拱連接,網脈不明顯;葉柄粗壯,長1.5-3厘米,無毛,頂端有2圓形的腺體;托葉卵形,頂端尖,長1.5-2毫米。

花單性,雌雄異株,聚集成腋生單生或雙生的總狀花序,雄花序長3-4.5厘米,雌花序較短。雄花:苞片闊卵形,肉質,長和寬近相等約2毫米,頂端截平或略凸,基部腹面兩側各具1腺體,每一苞片內含1朵花;小苞片2,披針形,長約2毫米,寬約0.6毫米,基部兩側各具1腺體;花梗粗短或近無花梗;萼片3,線狀漸尖,長約1.2毫米;雄蕊3枚,常伸出於萼片之外;花絲向基部漸粗。雌花;苞片和小苞片與雄花的相同,花梗比雄花的略長;萼片闊卵形或三角形,頂端尖,基部稍連合,長約1.4毫米,基部寬近1毫米;子房卵形,花柱3,分離,頂端外卷。

蒴果球形,具3溝槽,長7-8毫米,寬約10毫米;分果爿尖卵形,頂端具喙;種子球形,直徑約4毫米。花果期1-9月。

生長環境

生於濱海潮濕處,屬於濕地植物。

分布地域

分布於廣西(東興)、廣東(南部及沿海各島嶼)和台灣(基隆、高雄、屏東)。還分布於印度、斯里蘭卡、泰國、柬埔寨、越南、菲律賓及大洋洲。

植物毒性

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據庫收錄的有毒植物,乳汁有毒性,可引起皮膚紅腫、發炎;入眼引起暫時失明,嚴重的可致永久失明。 沙撈越用作箭毒或毒魚。

化學成分:由乳汁中分離得到一些三萜化合物[58]β—香樹脂醇(β-amyrin)、β—香樹月旨酮(β—amyrenone)、3—表—β—香樹月旨醇(3—epi—β—amyrin)和環木波羅烷醇;還含有海漆醇(cxocarol)、土沉香醇(agalocol)和異土沉香醇(isoagalocol)。有毒成分是瑞香二萜類化合物,已分出海漆毒素(excoecariatoxin)(36—59)[59]。[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