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綿竇血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綿竇血栓是顱內靜脈血栓的一種,是多種原因所致由腦靜脈系統狹窄或閉塞,腦靜脈回流受阻的一組血管異常,起因複雜,發病隱匿,表現多樣,診斷困難,誤診率較高。
基本信息
就診科室;神經內科、急診科、神經外科
疾病別稱;無
是否常見;否
伴隨症狀;高熱、眼球突出
好發疾病;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扁桃腺炎、口腔炎
治療周期;長期維持治療
常用藥物;甘露醇、低飛子肝素、華法林
常用檢查;腰椎穿刺、腦血管造影、頭顱磁共振及磁共振靜脈血管成像、頭顱CT
是否嚴重;海綿竇血栓嚴重可引起視神經乳頭水腫、視力障礙
重要提醒;海綿竇血栓並發顱內出血、腦疝海綿竇血栓患者,預後不良。並發腦出血患者,開顱清除血腫可能會導致原位及其他部位甚至對側再出血,治療困難。
病因
多為感染因素(眼眶周圍、鼻部及面部的化膿性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造成,非感染性血栓形成也不少見。病變可累及單側或雙側海綿竇。
臨床表現
多為感染因素(眼眶周圍、鼻部及面部的化膿性感染或全身性感染)造成,非感染性血栓形成也不少見。病變可累及單側或雙側海綿竇。
診斷
病史和體徵;對於有顱內壓增高臨床表現及體徵,排除腦膿腫、良性顱內壓增高、腦炎、感染性心內膜炎、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炎,動脈性腦梗死等疾病,均應考慮到腦靜脈系統血栓形成的可能。
輔助檢查;腦血管造影和磁共振技術有助於診斷。
診斷性腰椎穿刺;可有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頸動脈海綿竇漏[1];由於頸內動脈海綿竇段本身或其分支(腦膜垂體干、海綿竇下動脈和包膜動脈)破入海綿竇內而形成,多有頭部外傷史、傷後不同時期出現結合膜水腫和充血、搏動性突眼、顱內血管雜音、視力進行性減退等典型症狀和體徵,結合腦血管造影檢查可確診。
海綿竇腫瘤主要影響Ⅲ~Ⅵ腦神經,當腫瘤廣泛侵犯海綿竇、眼眶和中顱窩底時可出現前海綿竇綜合徵(三叉神經眼支受累)、中海綿竇綜合徵[2](三叉神經眼支、上頜支受累)和後海綿竇綜合徵(三叉神經諸分支均受累),均可伴有眼球活動障礙(動眼、滑車和展神經聯合或分別受累)和復視、眼瞼下垂等。病變以腦膜瘤、三叉神經鞘瘤、侵襲性垂體瘤和脊索瘤等為主,MRI平掃+增強可予以鑑別。
治療
糾正血液高凝狀態;對於感染性的靜脈竇血栓給予廣譜抗生素,有時需聯合外科治療,切除原發性感染病灶等;對於免疫系統疾病所致的靜脈系統血栓,應給予規範的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治療;先天性蛋白S缺陷的病人終生存在高發靜脈系統血栓的風險。對於遺傳性蛋白質S缺乏,對病人應該採取無限期的華法林治療。
降低顱內高壓、減輕腦水腫;合理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呋塞米等脫水治療可以改善病情,也可口服乙酰唑胺減少腦脊液的分泌。藥物治療無效時,可考慮外引流術或外減壓術等外科治療減壓。
抗凝治療;歐洲神經學學會聯盟在2010年出版的指南中指出,腦靜脈竇血栓形成病人,如無抗凝禁忌證,應當接受體重調整的皮下低分子肝素或劑量調整的靜脈肝素(至少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延長為兩倍)治療。
溶栓治療;如果有抗凝禁忌或充分抗凝病情仍惡化,可以考慮溶栓治療。病人需要仔細選擇,一般不用於並發腦出血和瀕臨腦疝者。
血管內治療;通過血管內治療手段進行靜脈竇局部溶栓,可以提高溶栓治療的效果並減少出血的併發症。
對症治療;糾正和處理缺水及高熱、降脂、降低血黏度。處理精神症狀,對躁動明顯者可給予奮乃靜、安定類藥物。根據癲癇發作形式選擇相應的抗癲癇藥物。
外科治療;對於單一靜脈竇內的局限性血栓,可行靜脈竇切開取栓。對於嚴重高顱壓病人危及生命者,可行去骨瓣減壓或腦室外引流,挽救生命。
併發症
可並發海綿竇附近的腦膜炎、腦炎、腦膿腫,而引起頭痛,嘔吐癲癇發作、局灶體徵、意識障礙和腦膜刺激征。
視頻
19歲女孩擠痘痘引發顱內感染,醫生:危險區別亂擠,看完你還敢擠痘痘嗎?
【夠科普】擠痘痘竟能引發顱內感染 臉部的「危險三角區」你了解嗎?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
- 頸動脈海綿竇漏;頸動脈海綿竇瘺是指海綿竇段的頸內動脈及其分支破裂,使之與海綿竇形成動靜脈的異常交通,多由於頭部外傷引起,偶見因頸內動脈海綿竇段動脈瘤破裂所致。
- 海綿竇綜合徵: 海綿竇綜合徵的病因主要有海綿竇受腫瘤侵襲、海綿竇血栓形成顱內動脈瘤、顱內動脈海綿竇瘺等血管性疾病及炎症等原因造成。
[[Category:415 西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