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陽四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海陽四家 |
中文名: 海陽四家 時 間: 清朝康熙年間 出 自: 《國朝畫征錄》 作 者: 張庚 |
海陽四家,或[[新安四家],亦即新安畫派的主要代表, 至於新安畫派成員所指範圍就擴大到四家以外,統稱新安畫派。海陽四家指明末清初弘仁、查士標、孫逸、汪之瑞四畫家。由於四人中後三都是休寧縣人,弘仁也與休寧關係密切,所以時人就以休寧縣的別稱海陽來統稱這四位新安畫派繪畫大師。[1]
歷史發展
「海陽四家」之名始見於清朝康熙年間張庚的《國朝畫征錄》一書,張庚的這一提法,突出了新安畫家群體裡四位主要成員的籍貫和共同的風格趨向,使四家合稱之名不脛而傳。張庚立論確立以後,有人曾提出「海陽」為「黃海之南」的詮釋,用來統一弘仁籍貫歙縣與休寧縣之間的矛盾。「海陽四家」同為遺民畫家,弘仁風格蕭疏澹逸,孤迥清寂;汪之瑞渴筆焦墨,蒼鬱悠遠;孫逸簡淡韻濃,滌盡俗塵;查士標風神懶散,氣韻荒寒。各以「郊、島之姿,行寒瘦之意」,體現出超塵拔俗和蒼涼孤傲的品格
孫逸
明末清初畫家,字無逸,號疏林,亦號石禪,海陽(今安徽休寧)人,一作徽州(今安徽歙縣)人,流寓蕪湖,生卒年不詳。工山水,取材於家鄉之秀麗景色,特別是對黃山雲海松石之幻變無不吞吐於胸中,所作既師古人又師自然。受倪瓚、黃公望影響最深,筆墨閒雅,骨格松秀,淡而神旺,簡而意足,人以為「文徵明後身」。嘗為歙令靳某畫《歙山二十四圖》。亦工花卉。與弘仁、查士標、汪之瑞等時相過從,與蕭雲從齊名,合稱孫蕭。
查士標(1615-1698)
字二瞻,號梅壑散人,懶老。安徽休寧人,後寓揚州。明末生員,家富收藏,故精鑑別,擅畫山水,為「海陽四家」之一。清初著名畫家,書法家和詩人。專事書畫,家藏甚富,鼎彝及宋、元真跡皆有,遂精鑑賞,他的山水畫,筆墨疏簡,風神嫩散,氣韻荒寒,晚年畫風突變。是明末清初新安派「海陽四家」(江韜、查士標、孫逸、汪之瑞)之一。他的書法以行書、草書見長,書出米、董,上追顏真卿,頗得精要。時稱米、董再生,名重天下。行筆俊逸豪放、神韻深邃。 入清後不應舉,工研書畫。精鑑賞,家藏多鼎彝及宋元人真跡。書法學董其昌,縱逸處近米芾。山水初學倪瓚,後參用吳鎮、董其昌法,筆墨疏簡,空曠荒寒。
弘仁
弘仁,俗姓江,名韜,又名舫,字鷗盟,字六奇(一作亦奇,大奇),出家後號漸江、漸江學人,又號無智、梅花古衲。安徽歙縣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卒於清聖祖康熙三年(1664年)。少年孤貧、性癖、自小就喜歡文學,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後,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雲遊各地後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常往來於黃山、白岳之間。
汪之瑞
汪之瑞(生卒不詳)字無瑞,號乘槎,休寧四都錫山頭人,他早年在徽州生活,後來浪跡江湖,游於無錫、鎮江、杭州、揚州等地。他是明末與董其昌齊名的休寧大畫家李永昌的得意門生,因而也曾與其師一樣尊崇並效法黃公望的筆意,但最終還是形成了自家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