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家屬院」(君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消逝的「家屬院」》是中國當代作家君山的散文。
作品欣賞
消逝的「家屬院」
曾經,距西寧市區約17公里處,面對着黑色巨莽——青藏公路旁,是我們父輩奉獻青春的地方,那時,廠里正式職工1300人左右,全廠占地總面積203.4畝(即13.5萬平方米),其中廠區7.57萬平方米,生活區5.92萬平方米。生活區,我們稱它為「家屬院」,分為「東院」和「西院」,這裡有廠門之外最和諧的生活氣息,最濃厚的情感氛圍。
方圓幾里地的距離,生活區就是一個小社會——東院、西院、職工食堂、招待所、職工醫院、職工子弟學校(從幼稚園到高中)、技工學校、糧店、郵局、電影院、菜市場、服務部、售貨店及理髮室、浴室等等設施,一應俱全……它們各自承載着自己的功能,發揮着各自的能量。
衛生所,除了看病、打針、買藥,醫生們還負責幼兒園和子弟學校孩子們定期的體檢、疫苗接種;郵政所,經辦全廠每家每戶每個人的信件、明信片、包裹、匯款單,每到元旦新年,幾名郵政工作人員忙昏了頭,郵筒一天要開好幾遍,而對面學校和旁邊技校的少男少女青年男女們應該是最開心的,因為他們最期盼收到來自遠方朋友的禮物、賀卡、情書。
電影院,每周都播放幾場電影,職工免費,外來客需要買票,一毛五一張,場場滿座,大多數是年輕人,父母們只在家裡看電視,我們會在周末跟着姐姐哥哥去看,從來不問父母想不想看。電影院另一個重大的功能,就是全廠的各種大會、歌詠比賽、演講比賽、各種主題的宣傳教育等等,這時它就發揮着多功能廳和大禮堂的作用,全廠各部門、科室、車間、學校都派員參加。
食堂,一日三餐,伙食豐盛,用廠里發的糧票就餐,單身宿舍的年輕人增加營養、補充能量,就靠它了,我們也會在偷懶的時候去那裡蹭飯。到了周末,食堂就變成了免費舞廳,吸引周邊工廠、部隊和農村的年輕人來這裡放鬆,他們和職工們打成一片,和諧的時候,他們狂歡,遇到不和諧的,打打砸砸的事情也會發生,這時候廠保衛科的權利和作用就顯而易見了,第二天,拘的拘罰的罰,各自檢討,好好教育一番,通知家長來接的,回家後自然免不了挨一頓皮肉。
食堂還有一個最優雅的功能,就是每年的元宵節猜燈謎和抽獎活動,大人小孩都來參與,大獎小獎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大家能真正在一起過節,這是整個廠的團圓夜,這夜之後,年才算結束,才算圓滿。
我們的子弟學校,既是學生的,也是所有職工的。每年一次的全廠運動會,學校操場承載重任,會事盛大,持續三天,比賽項目眾多,獎項設置誘人,開幕閉幕儀式隆重,重要的是勞逸結合,增加凝聚力。其他時間,操場和食堂對面的燈光球場為大家提供鍛煉和運動的場所,學生們在這裡接受教育,享受幸福。
在這五臟俱全的小社會中,每個孩子都過着按部就班的小日子、無拘無束的小生活,放學後悄悄用糧票或者麵粉換一份地道的釀皮,再花幾毛錢買一碗老酸奶,加五分錢的白砂糖攪拌勻了,在路邊吃過才回家,如此重複,樂此不疲。
七點鐘的廠廣播,《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五講四美三熱愛」每天不變,準時播放。工人大部隊在窗外經過,陸陸續續進入廠區,很有一種浩浩蕩蕩的感覺。待廠門關閉,幾個貪了懶覺的年輕人,飛奔而過,也只能從小門進入了。接下來,便是我們或緊或慢或結伴或獨行的上學路。
冬天的早晨,跟着路燈,踩着身影,披着滿天星星,走在上學路上,只需三五分鐘就可以到班級,還有些悻悻惋惜這路程太短,還沒來得及想那天空是灰還是藍。
夏天的傍晚,通向油泵廠的小路上,大人們散步,孩子們打鬧,時間它飛快過去,不知覺中路上已無幾人,家家戶戶亮起了燈,大概是圍坐在沙發上看連續劇了吧,只剩下我們年輕的聲音,在月光下忽而鏗鏘、忽而爽朗…… 那些喊過的小綽號,成就了經典,倍感親切!
國有企業改制,計劃經濟轉型,市場經濟走向上風,父輩退休離開,多數回到家鄉,他們從四面八方來,此時又回到祖國各地去,所謂葉落歸根嘛;青年迫於壓力,不得不走出高原,到外面的世界去尋找新的機遇;我們這些求學在外、又工作在外的遊子,每每回到這個親切的地方,每每倍增淒涼。
新世紀到來之初,響應政策,工廠破產,廠房孤零零,家院冷清清,衛生院、學校、浴室、郵政所、糧油店、球場、電影院、幼兒園、服務部……一切配套變成廢墟,鋼筋水泥擺滿主幹道,時刻準備建設新家園。
馬路更寬了,小路更小了,路上不再有親密的身影,喔,小路上那棵楊樹還在,它是東家屬院的標誌,是我們在小路上嘻笑打鬧、情侶們在月光下親密相依的見證;嗬,那一輛熟悉的4路公交車還在,它是廠通勤車最重要的替代品,在沒有家長管束的日子裡,我們無數次乘坐它「進城」,去大堡子照相、去三其買雜貨、去小公園聚會、去大十字逛商場、去水井巷吃小吃、去火車站為朋友送行……
油菜花不再開放,鑽在油菜花間背書、玩遊戲的情景不會再現;老鄉們的莊稼地消失了,那些偷大豆、土豆和青稞、麥穗以及不小心被老鄉們追着打的日子已成過往;電廠河不復存在,再去哪裡撈魚呢? 田野里替代它們的,是蔬菜大棚,規模化種植,遠遠望去,看不到邊。
輝煌了34年,破敗了17年之後,那個曾經繁華的小社會,最終被吞噬不見,今天,我們的「家屬院」正接受更新改造,先進的拆挖設備,發出猙獰的響聲,隨之,房屋一幢幢崩塌,院牆排並排摧毀,輝煌的畫面,繁華的記憶,瞬時間化作塵土飛揚。
規劃漂亮的青塘小鎮,占領了原來的廠區,它們傲然聳立,居高臨下,優越而漠視地望着眼前這一切。是的,它們改善了人們的居住條件,讓城市環境看上去更加優美,將那一片土地舊貌換新顏,今天的人們,再不會知道雙腳下踩着的是怎樣風光的一段歷史,更加不會知道,這裡甚至隱藏過一個重要的軍工車間,並且受到過時任國防部長的粟裕將軍視察。
時代的洪流淹沒了轟隆隆轉動幾十年的機床聲,卻淹沒不了父輩們奮鬥畢生的汗水與滄桑,嶄新的生活也許會帶給新主人更多希望,而在我們心底,卻只有對童年的眷戀、對故土的懷想!
作者簡介
君山,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