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潤筆的典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潤筆的典故,民間故事。[1]

故事內容 


鄭譯隋文帝楊堅有同學之誼,且有定策之功,封沛國公,位上柱國。但鄭譯貪財收賄,官聲極壞,為憲司所劾除名。但文帝念舊,仍授為隆州刺史。因病請回京,文帝在醴泉宮召見鄭譯,面諭復沛國公、上柱國爵位,並令內史令李德林立作詔書。侍臣高熲戲謂譯曰:「筆干。」譯答曰:「出為方岳,杖策言歸,不得一錢,何以潤筆。」隋文帝聽後大笑。潤筆或以金錢,或禮品。如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說:「王元之(禹偁)任翰林,嘗草夏州李繼遷制,繼遷送潤筆物數倍於常。」《歸田錄》卷又說:「蔡君謨(襄)既為余書《集古錄目序》刻石,其字尤精勁,為世所珍。余以鼠須栗尾筆、銅綠筆格、大小龍茶、惠山泉等物為潤筆。」明清以後,大抵以金錢為潤筆,賣文鬻書,均有潤格,按價付酬。


註:


鄭譯(540-591年),字正義,滎陽郡開封縣(今河南省滎陽市)人。北周到隋朝時期大臣,太常卿鄭瓊之孫,司空鄭道邕之子。


出自滎陽鄭氏洞林房,幼年交好宇文泰,輔佐輔城公宇文邕。起家給事中士,遷左侍上士,迎娶安固公主(蕭氏),擔任內史上大夫、沛國公。大象二年(580年),聯合劉昉矯詔隨國公楊堅輔政,遷柱國、丞相府長史。楊堅建立隋朝後,拜隆岐二州刺史。參議定樂,為《樂府聲調》。開皇十一年(591年),去世,追贈莘國公,諡號為達。


力助楊堅


起初,楊堅與鄭譯有同學之誼,鄭譯又素知高祖相貌堂堂,與他傾心交好。


此時,楊堅被周宣帝忌恨,心裡不安,曾在深巷子裡私下對鄭譯說:"我早想出京去輔佐藩王,這是你很清楚的。我冒昧地把這託付給你,請稍稍給我留點意。"鄭譯說:"憑着你的功德、威望,天下歸心。你想多福,我怎敢忘記?有機會我會馬上說的。"當時,將要派鄭譯南征,鄭譯請派元帥。


周宣帝說:"你的意思怎樣?"鄭譯回答說:"若定江南,不是貴戚大臣不能鎮住。可讓隋公楊堅去,暫且讓他當壽陽總管,以監督軍事。"周宣帝聽從了他的話。於是下詔以楊堅為揚州總管,鄭譯發兵,與楊堅相會於壽陽,以討伐陳國。


他們走了一些日子了,周宣帝病了,於是與御正下大夫劉昉商議,帶楊堅回京受託。繼而鄭譯宣詔:"文武百官都受隋公節度。"當時,御正中大夫顏之儀與宦官商議,引大將軍宇文仲輔政。


宇文仲已到周宣帝寶座跟前,鄭譯知道了,馬上率領開府楊惠及劉昉、皇甫績、柳裘一起入宮。宇文仲與顏之儀見了鄭譯等人,很驚愕,猶豫一會,想出宮去,楊堅因便抓了他們。於是假傳聖旨,又以鄭譯為內史上大夫。次日,楊堅為丞相,授鄭譯為柱國、相府長史、內史上大夫事。


參考資料 

  1. 潤筆的典故 兒童故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