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城縣香積寺官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 |
---|---|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唐寶應元年(762),杜甫來到涪城縣東南三里北枕涪江的香積山(今三台縣西北二十七公里的安寧鄉境內),作此詩。全詩寫景曲折可尋。
杜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1]
寺下春江深不流,山腰官閣迥添愁。
含風翠壁孤雲細,背日丹楓萬木稠。
小院迴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諸天合在藤蘿外,昏黑應須到上頭。
點評鑑賞
《瀛奎律髓》:老杜七言律,晚唐人無之。凡學詩,五言律可晚唐;只如七言律,不可不老杜也。
《詩藪》:老杜好句中疊用字,惟"落花遊絲"妙絕。此外,如"高江急峽"、"小院迴廊",皆排比無關妙處。老杜七言律全篇可法者,《紫宸殿退朝》、《九口》、《登高》、《送韓十四》、《香積寺》……氣象雄蓋宇宙,法律細入毫芒,自是千秋鼻祖。
《唐詩鏡》:五、六是岑寂中語,結意故入遣懷。
《義門讀書記》:正敘官閣,又起下之鳧鷺,上之藤蘿;通篇無一句不切山腰也("小園迴廊"句下)。此句是下,"晚"字既承"背日"、又起昏黑("浴鳧飛鷺"句下)。
《瀛奎律髓匯評》:紀昀:"壁"與"雲"是兩物,"楓"與"木"卻是一物,此兩句銖兩不稱,語亦近於冗塞。五、六就句作對,故為慢調,又自一種。然不及"落花遊絲白日靜,鳴鳩乳燕青春深"也。
《杜詩詳註》:詩作三層看,便明。山下有江,山腰有閣,山上有寺也。輕風散雲則漸細,落日映楓則電稠,此從一淡一濃對說。"寂寂",境地之幽;"悠悠",物性之閒。
《讀杜心解》:三、四,從閣仰觀;五、六,就閣邊寫。春無"丹楓",反照映之故赤,著一"背"字,晚景可想。傍晚就閣盤桓,結聯透後,有不盡之致。
《杜詩鏡銓》:陳後山雲:前詩(《送路六侍御入朝》)言情婉摯,此詩寫景曲折可尋:俱是律詩入手。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盛唐偉大的詩聖杜甫是大家都喜愛的文學家,他的詩歌情感內斂、沉鬱頓挫,充滿了現實主義的藝術風格。他憂國憂民、悲天憫人,很多詩都留下了他的痛苦和沉思。比如「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就表現了作者濟世救民的使命感;「致君堯舜上,再使民風淳」也表現了他的聖人情懷。[3]
視頻
參考資料
- ↑ 《涪城縣香積寺官閣》 詩詞文句網
- ↑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 ↑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