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 |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是《中國科技思想研究文庫》中的一部,是專門研究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主要明晰地展示了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基礎範疇及淮南子的自然觀、認識論、方法論、科學思想和技術思想,並對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機制和動力進行了討論。
版權信息
書名: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
作者:王巧慧
叢書主編:吳文俊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
ISBN: 9787030233400
開本:32
定價: 45.00 元
內容簡介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是《中國科技思想研究文庫》中的一部,是專門研究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學術專著。《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明晰地展示了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基礎範疇及淮南子的自然觀、認識論、方法論、科學思想和技術思想,並對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機制和動力進行了討論。《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史論結合,資料可靠;學術觀點獨到,科學性強。《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可供對中國科學思想史、哲學史、文化史及道學感興趣的自然科學工作者和哲學、歷史學等社會科學工作者以及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推薦
《淮南子的自然哲學思想》共分8個章節,主要明晰地展示了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基礎範疇及淮南子的自然觀、認識論、方法論、科學思想和技術思想,並對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機制和動力進行了討論。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目錄
總序
緒論
一、自然哲學概念的厘定
二、劉安及其《淮南子》
第一章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的基礎範疇
第一節道
一、道的內涵
二、道的屬性
三、道與無為
四、道與一
第二節自然
一、非外力干預的自然而然
二、物性和物勢的有機統一
三、自然圖景論
四、自然的實踐維度
五、自然的歷史維度
六、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
七、天然自然與社會自然
第三節理
一、「理」的內涵
二、道勝理達和循理進道
三、因道理之數
第四節數
一、數的內涵
二、數字的計算和推演
第五節陰陽
一、陰陽合和而萬物生
二、天地人一體化模式的骨架
三、解釋自然現象的概念圖式
第六節五行
一、五行生剋原理
二、組織經驗材料的概念圖式
三、天地人一體化模式的骨架
第二章淮南子的自然觀
第一節淮南子的宇宙演化論
一、道從「無」到「氣」的轉化
二、《天文訓》的宇宙演化論
三、《精神訓》的宇宙演化論
四、兩個宇宙演化模式的比較
五、《傲真訓》的萬物生成次序
第二節淮南子的天人關係
一、天人同根、萬物平等
二、天人同構
三、天人感應
四、天人相分
五、天人合一
第三章淮南子的認識論
第一節淮南子認識論的形成
一、追求光明的心理動機
二、生存實踐活動的需要
三、重在知人、知己的認識傳統
第二節淮南子認識自然的方式
一、因虛守靜而悟道
二、以鏡觀物
三、研幾而知化
第三節淮南子的是非觀
一、是非的客觀性與相對性的統一
二、是非的察驗與考辨
三、是非觀中的齊物精神
第四章淮南子的方法論
第一節隱喻和假說
一、隱喻
二、假說
第二節類比和推理
一、類比
二、推理
第三節分析和歸納
一、分析
二、歸納
第五章淮南子的科學思想(一)
第一節淮南子的天文學思想
一、天文學思想形成的影響因素
二、宇宙結構理論
三、天體的運動規律
四、干支紀年法的產生及應用
五、反常的天象
第二節淮南子的地理學思想
一、地理和經緯
二、地人關係
三、大地的測量
四、大地輪廓及山河概貌
五、氣象的成因
第三節淮南子的農學思想
一、農學發展的影響因素
二、天地人有機統一的農學觀
三、可持續性的生態資源觀
第六章淮南子的科學思想(二)
第一節淮南子的醫學思想
一、有機整體的系統觀
二、辨證施治的原則
三、精神病產生的原因
第二節淮南子的樂律思想
一、樂律思想的自然主義意蘊
二、樂律思想形成的方法論依據
第三節淮南子的物理與化學思想
一、物理學思想及其影響因素
二、化學思想及其影響因素
第七章淮南子的技術思想
第一節技術觀念與技術傳統
一、以技合道與以道通技
二、重道輕技與重技輕器
三、意會知識與言傳知識
四、經世致用的器具傳統
第二節技術進化與技術管理
一、技術進化的動力
二、技術的管理和調控
第八章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機制和動力
第一節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內部機制
一、天道自然的觀念和自然主義的認識方法
二、「道」本論的認識趨向和道通的學術觀
三、「氣」的滲透及關聯式思維
四、符號化語言的運用
五、自然主義的理性精神
第二節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形成的外部動力
一、生存生活、生產實踐的需要
二、大一統政治的導向
三、學院派的集中研究方式
四、科學、技術和社會的互動
餘論
參考文獻
後記
……
文摘
淮南子在《原道訓》開篇中指出:「夫道者,覆天載地,廓四方,柝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包裹天地,稟授無形。原流泉淳,沖而徐盈,混混滑滑,濁而徐清。故植之而塞於天地,橫之而彌於四海,施之無窮而無所朝夕,舒之螟於六合,卷之不盈於一握。約而能張,幽而能明,弱而能強,柔而能剛。橫四維而含陰陽,紡宇宙而章三光。甚淖而滑,甚纖而微,山以之高,淵以之深,獸以之走,鳥以之飛,日月以之明,星曆以之行,麟以之游,鳳以之翔。」
此段論述主要指出了「道」的以下特徵:首先,淮南子在可經驗的時空中描述道的無所不在、無所不及的瀰漫性,同時指出道在運動中所顯現出的一系列對反特性:沖而徐盈、濁而徐清、約而能張、幽而能明、弱而能強、柔而能剛,這一系列特性是「道」永恆運動的動力;其次,突出了道的功用,「道」是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狀態、屬性、運動、變化得以實現的總根源。具體地說,道的含義具有以下兩個。
第一,「道」是天地萬物產生的本根或本源。
「本根」一詞出自《莊子.知北游》:「恬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蓄而不知,此之謂本根。」本根包括三項意謂:「一是萬物之所從出、宇宙之所從始;二是萬物之所依、大化之所待;三是涵萬物、賅總一切,為一切之宗主。」對道與萬物的生成關係,先秦諸子多有論述,老子認為道為萬物的本源,如「道沖,而用之或不用。[1]
參考文獻
- ↑ 淮南子自然哲學思想研究道客巴巴網,2015-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