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圳水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圳水庫

圖片來自搜狗圖片
位置    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湖街道

地理坐標  23°34′14″N 114°08′48″E

壩高    30米

竣工時間  1960年3月4日

深圳水庫(別稱「東湖」)是一個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的水庫,屬深圳168宗水庫中蓄水量最大一個[1]。水面約4710畝,庫容量達4577萬立方米,是深圳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 深圳水庫是深圳市水資源保護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是東深供水工程的最後一站,承擔了香港70%~80%、深圳50%以上的原水供應,被喻為「深港大水缸」。深圳水庫水源能否得到有效保護,關係到港深兩地2000多萬居民能否喝上優質的「放心水」。 [2]

概述

深圳水庫深圳市區東北部。因水庫建在深圳河上游得名。

羅湖區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是深圳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位於深圳市中部,東起蓮塘,與鹽田區相鄰;西至紅嶺路,與福田區相連;南臨羅湖橋香港毗鄰;北到原特區管理線,與龍崗區橫崗、南灣、布吉、坂田及龍華新區民治等地交界。

深圳水庫解決了徑流在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重新分配問題,充分開發利用水資源,使之適應用水部門的要求,往往在江河上修建一些水庫工程。水庫的興利作用就是進行徑流調節,蓄洪補枯,使天然來水能在時間上和空間上較好地滿足用水部門的要求。 [3]

歷史

1957年,寶安縣組織進行了一次全縣的水利普查,摸清了可建設的水利家底。1958年縣水利局對重點水利工地進行了工程測量。1959年2月,廣東省委第一書記陶鑄會見百餘名港澳知名人士,議定寶安縣建設水庫向香港供水。1959年6月,廣東省委正式決定興建深圳水庫。1959年7月份,佛山地委書記處書記李富林兼任寶安縣委第一書記,決定藉機把寶安境內的重要水利設施在當年冬季農閒時期建設起來,縣委提出「苦戰一冬春,徹底消滅水旱災」的動員口號。同時上馬十大水庫:深圳水庫、西麗水庫清林徑水庫七瀝水庫高峰水庫三洲田水庫馬瀉水庫樟坑徑水庫五指耙水庫石岩水庫。十大水庫建設中,縣委書記(當時設有縣委第一書記)曹若茗分工負責深圳水庫的建設,任常務副總指揮;廣東省人民政府秘書長歐陽初任工程總指揮,馬志民趙俊謙陳錦培李錫源任副總指揮。寶安縣13名公社書記、67名大隊書記與大隊長組成各級領導。省水利廳派出強大技術力量指導深圳水庫的測量、設計、施工。全縣13個人民公社派出2萬多民工,高峰時4萬民工參加建設。駐軍一個團的兵力參加會戰。

1960年11月15日,寶安縣代表曹若茗(縣委書記)與香港代表巴悌簽訂協議,規定每年由深圳水庫向香港供應原水2270萬立方米。

1964年東深供水工程開工後,深圳水庫劃歸廣東省水利廳東江深圳供水工程管理局經營管理至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