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深情追思陶本一先生(陳建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深情追思陶本一先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深情追思陶本一先生》中國當代作家陳建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深情追思陶本一先生

2020年7月25日,山西師範大學原校長、上海師範大學原常務副校長、《語文報》社創建者、我國著名語文教育家陶本一教授,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80歲。

他是一位出版人,一位語文教育家,創辦了《語文報》。當今紙質媒體衰落,《語文報》一紙風行,我國基礎語文教師無不從中受益。他極力倡導的「大語文」理念極大地改善了全社會的語文環境,提升了公眾的語言文字素養。

噩耗傳來,山西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全國基礎語文教育系統對陶本一先生的悼念和緬懷如潮如涌,我發在朋友圈的悼文,被山西師範大學校友會轉發。

一位退休多年的老教師,一位地方師範大學的原校長,生前調離山西師範大學(簡稱「山師大」)快30年了,逝後山師大人仍然記着他,發自內心感謝他、緬懷他,視他為山師大歷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

我在微信中把群眾性自發悼念緬懷陶本一先生,稱作「陶本一現象」,值得深刻反思,引發廣泛啟迪。說明一個人,只要為人民、為社會、為國家做了好事,辦了實事,一定會被記住、被懷念。「陶本一現象」是人們對優良教風、政風、黨風的渴求,是對理想教育的嚮往。

我與陶本一先生有一面之交,留下深刻印象。

上個世紀90年代末,全國高校蓬勃興起推行素質教育,我時任中共華南理工大學黨委常委、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接待了上海師範大學常務副校長陶本一先生帶隊的上海師範大學大學生交響樂團來校演出。

歡迎晚餐上,他的助手向我介紹了陶校長,上海人,上個世紀60年代初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分配到山西師範學院(後更名山西師範大學)任教,80年代初由普通教師直接提拔為校長,教學、科研、管理、社會活動能力都很強,曾經掛職教育部任司局長,90年代中調回家鄉上海,擅長演講,對演講有專門研究。聽完介紹,我頓生敬意。

演出前,我與陶先生代表主客雙方即興致辭。我演講的中心內容是「珠江與長江的對話」,地處珠江和長江之畔的兩所大學因為音樂走到一起來了,希望加強對話、交流與合作。陶先生演講的中心內容是「音樂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基礎」,音樂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沒有地域與民族之分,希望兩校以音樂交流為開端,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我倆的即興演講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由於兩所學校性質、地域和隸屬關係不一樣,後來合作並不多,但上海師範大學在全國最早組建了大學生交響樂團,又趕上素質教育熱,直接影響了華南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天津大學這些著名高校組建起大學生交響樂團。

我對陶先生的更多了解,是後來我與他的多位學生成為好朋友,與他們平時的交談,從他們的朋友圈中,常常會談起陶先生教書育人、辦學治校的事跡。80年代初,陶先生還是一位普通教師,創辦了《語文報》,編輯《語文教學通訊》雜誌,成為山西師大一張亮麗的名片,影響至今,我國幾乎沒有哪一個基礎語文教師不曾受惠於該報該雜誌的!著名作家肖復興專門寫作了報告文學「一個校長和一張報紙」,發表在1991年6月《文匯報》擴大版。

我的忘年交朋友,中學特級語文教師李承奎先生獲悉陶先生去世,發微信:向陶本一先生致敬致哀!陶本一先生英容永在,英名永存!我曾是《語文教學通訊》雜誌的熱心學習者,也是它的常投稿人,多篇語文教學研究文章蒙愛發表,受惠多多。願陶本一先生九泉含笑,西天安寧!

陶先生任山西師大校長期間,積極改革、開拓創新,尊師愛生、兢兢業業,把一所地處內陸小城(山西臨汾)的地方師範大學辦的風生水起,僅中文系培養了一批著名作家、記者、學者和大量優秀的基礎語文教師。

2018年8月,山西師範大學慶祝建校60周年,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師長·社長·校長:我印象中的陶本一先生》(上下冊),眾多作者帶着深厚的感情,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陶本一先生的思想理念、奮鬥精神工作方法,以及他的生活態度、情感風貌。同時,在山西太原成功舉辦「陶本一語文教育思想暨編輯出版思想研討會」,充分肯定了他的工作業績和學術成就。

陶先生一生沒有子女,他常說,《語文報》就是他的孩子,學生就是他的孩子!先生晚年回到上海,常年臥病在床,全國各地的學生自發地去看望他,照顧他,每到先生生日或是學校慶典,朋友圈裡都會發出很多感人的照片和深情的文字。對陶先生的人品、才情、儀容、穿着、風度、演講……,無不極盡讚譽!

先生駕鶴西去!「人心是一桿秤。昨日以來山西師大人哀聲一片,沉痛悼念這位為學校做出卓越貢獻的老校長!」(轉自先生學生文字)

陶本一先生走了,我也是他的學生輩,陶先生音容笑貌歷歷在目,我與他同台演講記憶猶新。好老、好校長、好學者,人生如斯,夫復何求!

陶本一先生學生任志宏祭文:

在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陶校長。

在我心目中,師長、社長、校長陶本一先生,堪稱完人。

他是嚴謹治學的學者,更是大愛蓬勃的師長;

他是溫文爾雅的君子,更是大風破浪的社長;

他是懂得妥協的智者,更是大刀闊斧的校長;

他以澎湃的無私大愛,照耀了我們,感召了我們,喚醒了我們,改變着我們;

他以不變的理想信念震撼了我們,映照了我們,教育了我們,鞭策着我們;

有人說校長溫潤如玉,我說校長熱情似火;

有人說校長功蓋華語,我說校長德澤儒林;

有人說校長從善如水,我說校長信念如峰;

有人說校長和藹可親,我說校長氣吞雲

大道務本,一以貫之!

歸去兮,校長。

校長哂而不語,飄然仙去......

告別在即,一聯奉上:

心藏錦繡,口吐江河,腳踏崢嶸,校興!報興!人興!仰天長嘯開大道;

意在高山,志填滄海,韻歸流水,德立!功立!言立!動地浩歌滿人間。

我的好朋友、陶先生的學生、中學特級語文教師劉曉平女士輓聯:

萬世師表教惠九州高山仰止德不朽,

千古陶范標本杏壇景行如一道永垂。[1]

作者簡介

陳建新,湖北宜昌人,1956年8月出生,1978年初離開家鄉求學,先後在多所高校任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