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
深靜脈血栓形成
原圖鏈接

英文名稱 :deep venous thrombosis

就診科室 :血管外科

常見病因 :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

常見症狀 :疼痛,腫脹,患肢皮膚多呈紫紅色,體溫升高

脈率增快,呼吸困難、胸痛、咯血等

深靜脈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異常凝結,阻塞靜脈管腔,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引起遠端靜脈高壓、肢體腫脹、疼痛及淺靜脈擴張等臨床症狀,多見於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嚴重時可致殘。 [1]

目錄

病因

目前公認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靜脈血流滯緩、靜脈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

靜脈血流滯緩

靜脈血流滯緩增加了激活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與靜脈壁接觸的時間,容易引起血栓形成,若發生在受損的靜脈內膜,則血栓發生的概率大大增加,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

靜脈內皮的損傷

靜脈內皮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功能,若靜脈內膜受損可致靜脈內血栓形成。常見於化學性損傷、機械性損傷、感染性損傷。

血液高凝狀態

血液高凝狀態使血液在靜脈系統內易於凝固,加之內皮損傷或血流緩慢則可形成深靜脈血栓。 在以上三大因素中,每一因素都與血栓的發生密切相關,但單一因素尚不能獨立致病,常常是兩個或三個因素的綜合作用造成深靜脈血栓形成。 [2]


臨床表現

 
深靜脈血栓形成
原圖鏈接

疼痛

 
深靜脈血栓形成表現
原圖鏈接

常是最早出現的症狀,主要是血栓激發靜脈壁炎症反應和血栓遠段靜脈急劇擴張,刺激血管壁內神經感受器所致。下肢深靜脈或下腔靜脈血栓多出現在小腿腓腸肌、大腿、腹股溝等區域。多為脹痛、疼痛性痙攣、緊張感,臥床或抬高患肢可緩解。

腫脹

是最主要或惟一的症狀。常為單側肢體腫脹。若為下腔靜脈血栓則可表現為雙側肢體腫脹。

淺靜脈曲張及皮溫皮色變化

由於血液回流受阻,患肢皮膚多呈紫紅色,皮溫升高。

全身反應

如體溫升高、脈率增快、白細胞計數升高等。體溫一般低於38.5℃。

肺栓塞

下肢深靜脈或下腔靜脈血栓形成後可脫落,導致肺動脈栓塞,部分可致心跳呼吸驟停,危及生命,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最嚴重的併發症。常表現為呼吸困難、胸痛、咯血。

血栓後綜合徵

 
深靜脈血栓形成症狀
原圖鏈接

主要表現為肢體沉重不適,腫脹,久站或活動後加重。可伴有靜脈性間歇性跛行、淺靜脈曲張、皮膚色素沉着、增厚粗糙、瘙癢、濕疹樣皮炎、經久不愈或反覆發作的潰瘍等。 [3]


檢查

 
深靜脈血栓形成
原圖鏈接

血液檢查

可有D-二聚體升高,表明有血栓形成而激發的繼發性纖溶反應。可提示機體內有血栓形成。

超聲多普勒

 
深靜脈血栓形成
原圖鏈接

可準確判斷靜脈內是否有血栓及血栓累及的範圍。可作為首選的確診性檢查。

CT靜脈造影和肺動脈造影

可明確下肢深靜脈、下腔靜脈及肺動脈的情況。是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方法。懷疑肺動脈栓塞時首選此方法。

靜脈造影

是診斷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金標準」,但是為有創檢查。 [4]


診斷及鑑別診斷

結合患者症狀體徵和可能的危險因素,以及輔助檢查結果不難做出診斷。需與以下疾病鑑別:

肢體動脈栓塞

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疼痛,感覺異常,脈搏消失,皮膚顏色蒼白,皮溫降低。

急性瀰漫性淋巴管炎

發病較快,肢體腫脹,無淺靜脈曲張,可有高熱、皮膚發紅、皮溫升高。

其他疾病

淋巴水腫、急性小腿肌炎等。 [5]


治療

 
深靜脈血栓形成治療
原圖鏈接

急性期治療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進行輕微活動,起床時應穿戴醫用彈力襪。

(2)抗凝治療 是最主要的治療措施。對確診患者及高度疑診者,如無禁忌證,應即刻開始抗凝治療。抗凝藥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華法林等。

(3)溶栓治療 急性近段性DVT,發病時間2周內,一般情況良好,可行溶栓治療。一般不建議全身性靜脈溶栓,推薦導管溶栓。

(4)手術取栓 DVT一般不必手術取栓。股青腫,股白腫,或症狀嚴重的髂股靜脈血栓、下腔靜脈血栓,症狀出現在一周內,一般狀況良好,可行手術。

(5)下腔靜脈濾器置入 急性DVT不建議常規放置濾器。如有抗凝禁忌或嚴格抗凝基礎上仍發生血栓或肺栓塞,髂靜脈下腔靜脈血栓,近端大塊漂浮血栓等則建議放置濾器。

慢性期治療

保守治療,如穿彈力襪壓迫治療,口服促進靜脈回流藥物等。 [6]


參考來源

  •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血管外科學組.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診斷和治療指南(第三版). 《 中華醫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 》 , 2017  
  • 張柏根,薛冠華.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 《 中國實用外科雜誌 》 , 2003  
  • 楊剛,高健.   低分子肝素預防人工髖,膝關節置換術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研究. 《 中華外科雜誌 》 , 2000  
  • 葉寶霞,李亞玲,時雲,王桂雲.   健康教育路徑對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人康復的影響. 《 護理研究 》 , 2004  
  • 談曉芳,徐群,何斐英,呂淑萍.   下肢骨折術後並發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觀察與護理. 《 CNKI;WanFang 》 , 2003

文獻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