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淳化閣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淳化閣帖》 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所謂法帖,就是傳統法式,將古代著名書法家[1]的墨跡經雙鈎描摹後,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裝訂成帖。

《淳化閣帖》共10卷,收錄了中國先秦至隋唐一千多年的書法墨跡,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等103人的420篇作品,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和"叢帖始祖"。其中,第一卷收錄漢章帝至唐19位帝王的書法,包括東晉明帝司馬紹《墓次帖》、康帝司馬岳《陸女郎帖》、哀帝司馬丕《中書帖》等。

傳世的《淳化閣帖》宋拓善本有:上海圖書館藏宋拓《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為明代袁樞、袁賦誠家族藏本,也稱睢陽(尚書)袁氏藏本。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淳化閣帖》(泉州本)十卷本。香港中文大學藏《宋拓淳化閣·王右軍書》(泉州本)殘本(卷六、卷七、卷八之殘本合併本)等。

宋淳化三年(992年)為中國書法史上的一大重要節點,它主宰了中國書法的發展方向。《淳化閣帖》的刊刻最終確立了王羲之的"書聖"地位。《淳化閣帖》開啟了官刻叢帖之端,從而掀起了官私刻帖之風。

懋勤殿本

傳世《淳化閣帖》宋拓本著名者有:安思遠藏本(現藏上海博物館)、潘允諒藏本(現藏上海圖書館)、潘祖純藏本(現藏上海博物館)、懋勤殿本(現藏故宮博物院)、《宋拓王右軍帖》(現藏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等。以上諸本除懋勤殿本、潘祖純[2]藏本同出一石,其餘均出自宋代不同的刻石(木)。

民國廿三年(一九三四)故宮博物院曾於乾隆清宮東廡(此帖原在養心殿)陳列《淳化閣帖》一部。第一冊卷首與第十冊卷尾鈐有"懋勤殿鑑定章"、"乾隆御覽之寶"印章,內夾黃紙籤條有"宋拓淳化閣帖一匣十冊,上等"字樣,帖中未見其他印章與題跋。此本即馬子云先生提及的"懋勤殿本"。此十卷本為刻石,為宋紙、宋墨、宋拓無疑,與傳世另一宋拓"潘祖純本"出一石。

文獻記載

文獻記載,宋代刊刻《淳化閣帖》有數十套之多,要確定它究竟是其中哪一套,還有一定難度。但可以推斷的是,此帖刻於浙江杭州,如此眾多、笨重的帖石從它處移到杭州的可能性不大。其次,此套帖石可能私刻而非官刻,理由是:首先,此帖存在同一面顛倒刊刻的情況(一卷內容刊刻結束,其後尚有餘石,就顛倒刊刻他卷內容),比較節約石材。其次,雙面刻石文字有的正反顛倒(為傳拓方便,顛倒的帖石翻一面正好是正面),但也有的是不顛倒,不夠統一嚴謹。

基於刊刻在杭州又屬私刻,筆者推斷為"世堂本",刻於宋度宗咸淳間(一二六五-一二七四),系賈似道門客刻帖高手廖瑩中摹刻,因置於世堂而得名。據傳賈似道門客廖瑩中精於摹勒,王用和工於鐫刻,曾令翻刻,故"世堂本"亦屬"賈刻本"體系。筆者認為此帖是傳世《淳化閣帖》較佳的修繕本,刊刻精細無比,又將《閣帖》原本的刊刻失誤一一更正,且筆法墨趣突現,較符合現代人的審美眼光。

視頻

淳化閣帖 相關視頻

國寶檔案 淳化閣帖
《淳化閣帖》為何被稱為是書法的集大成者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