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混業經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混業經營是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漢字的發展成為維繫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步的一條生動鮮明的脈絡[1],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着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2]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字體多樣。

名詞解釋

混業經營是指商業銀行及其它金融企業以科學的組織方式在貨幣和資本市場進行多業務、多品種、多方式的交叉經營和服務的總稱。金融混業經營是世界金融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國金融改革的最終目標之一。

從國內外的情況看,混業經營有諸多公認的好處,比如:為資金更合理的使用、更快的流動創造了有利條件;有助於金融各個領域之間發揮協同作用,減少或避免拮抗作用;有助於對風險的系統監管等。只有混業經營才有助於對風險的系統監管。

金融業的混業經營,是指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機構的業務互相滲透、交叉,而不僅僅局限於自身分營業務的範圍。隨着全球金融一體化和自由化浪潮的不斷高漲,混業經營已成為國際金融業發展的主導趨向。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以德國、瑞士、法國等歐洲大陸國家為典型代表,日前美國、日本,也都實行混業經營,而中國作為為數不多的堅持分業經營的國家之一,同時又面臨着加入WTO的現實狀況,金融業從分業經營走向混業經營,應該成為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最終選擇和歷史的必然選擇。

混業經營的內容

1、利益驅動與分散風險的需要使金融機構追求混業經營。實行混業經營的金融機構可以利用多樣化經營所形成的規模經濟與範圍經濟的效用來降低成本;同時,還可以多渠道獲利;金融行業具有高風險性,這使得金融機構需要多樣化經營來分散風險的要求愈加迫切。

2、金融全球化促使金融機構選擇混業經營。金融機構的規模大小、業務範圍的寬窄等決定其在競爭中所處的地位。經濟金融全球化的加強促使世界各國紛紛放棄原先金融分業管制政策。

3、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混業經營提供了技術支持。以計算機與互聯網為特徵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極大地降低了金融通訊與金融數據處理成本,使金融管理技術開發與金融信息傳播效率大大提高,從而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業務擴張能力,使其可以進入原先不敢進入或無法進入的非傳統領域。

4、金融工程、金融衍生產品等金融創新為混業經營提供了新的通道。20世紀五十年代以來,金融創新工具和創新組織形式得到極大發展。例如,銀行可以通過資產證券化進軍證券領域,而證券機構則可以通過創建共同基金的形式蠶食銀行的存貸款業務。

5、事實普遍存在的混業經營迫使各國金融監管當局改變監管理念,通過立法的形式來肯定這一市場現象。經過多年的分業監管,各國監管當局積累了一定監管經驗,監管手段日漸成熟;而迫於國際競爭壓力,各國監管當局紛紛放鬆對金融機構業務範圍的嚴格控制,對金融機構通過購併、金融創新等手段實現混業經營採取了默許甚或鼓勵的態度。

混業經營的特徵

混業經營具有兩個特徵:

1、業務的混合,也就是說任何一個金融機構都可以兼營所有的金融業務,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之間的業務是不分離的;

2、管理的混亂,這種混亂既包括金融機構自身的管理混亂,又包括監管機構監管的薄弱。金融機構自身管理的混亂表現在混業經營格局下嚴重的利益衝突與金融企業內部的風險傳播。

混業經營的優缺點

混業經營的優點:

1、全能銀行同時從事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和證券業務,可以使兩種業務相互促進,相互支持,做到優勢互補。

2、混業經營有利於降低銀行自身的風險。

3、混業經營使全能銀行充分掌握企業經營狀況,降低貸款和證券承銷的風險。

4、實行混業經營,任何一家銀行都可以兼營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業務,這樣便加強了銀行業的競爭,有利於優勝劣汰,提高效益,促進社會總效用的上升。

混業經營的缺點:

1、容易形成金融市場的壟斷,產生不公平競爭。

2、過大的綜合性銀行集團會產生集團內競爭和內部協調困難的問題;可能會招致新的更大的金融風險。

混合銷售和分業經營的比較

混合銷售和分業經營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兩者的區別在於經營關係的不同,分業經營指讓金融機構僅從事一項業務,而混業經營則是多項業務和機構可以進行交叉經營。

分業經營就是指對金融機構業務範圍進行某種程度的「分業」管制。按照分業管制的程度不同,分業經營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的分業經營是指金融業與非金融業的分離,金融機構不能經營非金融業務,也不能對非金融機構持股。

第二層次的分業經營是金融業中銀行、證券和保險三個子行業的分離,商業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只能經營各自的銀行業務、證券業務和保險業務,一個子行業中的金融機構不能經營其它兩個子行業的業務。

第三個層次的分業經營是指銀行、證券和保險各子行業內部有關業務的進一步分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