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淺海狐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淺海狐鯊

學名  Alopias pelagicus

命名者 Nakamura, 1935

英文名 Pelagic thresher shark

別名  Paramyxine cheni、長尾沙、

    淺海狐鮫、沙娘仔、小目午仔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383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鼠鯊 Lamniformess

  狐鯊 Alopias pelagicus

  長尾鯊 Alopias

淺海狐鯊,體延長呈圓柱狀,體後方側扁。眼退化為皮膚所覆蓋。無上下頜。口腔外緣具四對鬚;口腔外側左右各有兩列齒,其內列齒之2-3顆齒之基部癒合,齒列式10+3/3+10。

鰓孔每側5個,彼此間距小,呈縱線排列,左側最後一個大於其餘鰓孔。體側各有一列黏液孔,可依位置區分為鰓前區、鰓區、鰓肛區及肛後區等四區,本種魚之鰓區不具黏液孔,故黏液孔數分別為26+0+(45-47)+(7-8),總數為78-81。無鱗。肛門位於體後端。無背、臀、胸及腹鰭,僅有尾鰭。

體色呈淡褐色。本種為1975年由沈世傑教授等發表於臺灣的新魚種。Paramyxine cheni為其同種異名。[1]

主要以延繩釣捕獲,經濟價值高。肉質佳,魚肉紅燒或加工成各種肉製品;鰭可做魚翅;皮厚可加工成皮革;肝可加工製成維他命及油;剩餘物製成魚粉。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152公尺

大洋性大型鯊魚,但有時會出現於近海。可以利用其長形尾擊昏獵物,主要捕食群游魚類及頭足類。 [2]

分佈

全球。印度太平洋紅海阿拉伯海馬爾代夫索馬里南非,西澳大利亞州中國台灣日本新喀裡多尼亞夏威夷群島大溪地。東太平洋加利福尼亞灣加拉帕戈斯群島。臺灣蘇澳[3]

繁殖

卵胎生,胎兒在子宮內有同種相殘習性,一胎可產下至少2尾幼鯊,剛產下之幼鯊體長可達96公分左右。

保育

脆弱(VU) (A2d + 4d);評估日期: 2004年6月16日

視頻

Pelagic thresher shark (Alopias pelagicus) in Malapascua, Philippines

參考文獻

  1. 淺海狐鯊,fishdb.sinica.edu.tw
  2. 淺海狐鯊,fishdb.sinica.edu.tw
  3. Eptatretus cheni ,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