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史稿·向榮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史稿·向榮傳出自《清史稿》,此書是中華民國初年由北洋政府設館編修,記載了清朝歷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全書五百三十六卷,其中本紀二十五卷,志一百四十二卷,表五十三卷,列傳三百一十六卷,以紀傳為中心。所記之事,上起1616年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下至1912年清朝滅亡,共二百九十六年的歷史。[1]

原文

向榮,字欣然,四川大寧人,寄籍甘肅固原。以行伍隸提標,為提督楊遇春所識拔。

廣西匪起,巡撫鄭祖琛不能制。榮於舊將中最負時望,文宗特調為廣西提督,倚以辦賊。是秋至軍,由柳州、慶遠進剿,以達宜山、象州,連破賊於索潭墟、八旺、陶鄧墟、猶山等處,賊氛稍戢。惟洪秀全等踞桂平金田,狡悍為諸賊冠。榮移兵往剿,賊以大黃江、牛排嶺為犄角。咸豐元年春攻大黃江賊分出誘戰率總兵李能臣周鳳岐合擊大破之殲千數百人賜號霍欽巴圖魯……十一月,合攻永安,獲勝,復原官。

初,榮所部湖南兵,因榮子繼雄用事,軍心不服,故武宣、象州之役戰不力,皆歸咎之。文宗排眾議,仍加倚任,而調四川兵以易湖南兵。賽尚阿不知兵,專倚榮與烏蘭泰。二人復不協,圍永安久不下。榮建議缺北隅勿攻,伺賊逸擊之。二年二月,天大雨,賊由北突出,進犯桂林。榮由間道馳援,先賊至,賊冒榮旗幟襲城,擊走之。偕巡撫鄒鳴鶴急治守具,屢出奇兵擊賊城下,俘斬甚眾。經月餘,援軍集,賊乃解圍北竄。詔嘉其保城功,已奪職復之,予議敘。賊由興安、全州入湖南。榮頓兵桂林,為總督徐廣縉論劾,褫職戍新疆。賽尚阿疏請暫緩發遣,令援湖南。九月,至長沙,破賊瀏陽門外,又破之於見家河、漁網洲、嶽麓山。至冬,圍乃解。賊北竄,陷岳州,入湖北,進犯漢陽、武昌,官軍遙尾之,莫敢擊。賽尚阿、徐廣縉先後罷黜,諸將無一能軍。詔以榮屢保危城,緩急尚欲恃之,予提督銜,幫辦軍務,責援武昌。尋復授廣西提督。

譯文

向榮,字欣然,是四川大寧人,離家鄉太久,戶籍寄託於甘肅固原。在軍隊中隸屬於提標,被提督楊遇春所賞識提拔。

廣西鬧匪患,巡撫鄭祖琛不能控制。向榮在舊部中最有威望,清文宗特意調任他為廣西提督,倚重他圍剿匪患。這年秋天他到達軍隊,從柳州、慶遠進剿,一直打到了宜山、象州,連續攻破了索潭墟、八旺、陶鄧墟、猶山等地,叛軍的勢頭稍稍收斂。只有洪秀全等人盤踞在桂平金田,狡猾兇悍是叛軍中的最厲害。向榮領兵進剿,叛軍憑藉大黃江、牛排嶺作為犄角。咸豐元年春天,向榮攻打大黃江,叛軍分兵出擊誘戰,向榮率領總兵李能臣、周鳳岐合擊叛軍,殲滅了一千幾百人,朝廷賜予封號為霍欽巴圖魯……十一月,他們又聯合攻打永安,又獲得了勝利,他官復原職。

當初,向榮所帶領的湖南兵,因為向榮的兒子向繼雄掌權,軍心不服,所以武官、象州之役戰事不力,士兵們都歸咎於向榮父子。文宗力排眾議,仍然倚重任用他,而且調動四川兵來交換湖南兵。賽尚阿不懂軍事,專門倚重向榮和烏蘭泰。向榮和烏蘭泰兩人又不和,他們圍攻永安很久都沒有攻下。向榮建議在城池的北角留個缺口不攻打,等叛軍逃跑的時候攻打他們。咸豐二年二月,天下大雨,叛軍從北面突圍,進犯桂林。向榮從小道馳援,比叛軍先到,叛軍衝着向榮的旗幟攻城,被向榮打跑了。偕同巡撫鄒鳴鶴緊急準備守城的器具,屢次出奇兵攻打叛軍到城下,俘虜斬首很從敵人。

經過一個多月,援軍匯集,叛軍才解圍向北逃竄。皇帝下詔嘉獎他保護城池有功,已經被撤的職務又恢復了,把他的政績交相關部門核議、記錄。叛軍從興安、全州進入湖南。榮頓兵桂林,被總督徐廣縉彈劾,被剝奪職務發配戍守新疆。賽尚阿上疏請求暫緩發配遣送,命令他救援湖南。咸豐九月,他到達長沙,在瀏陽門外擊破叛軍,又在見家河、漁網洲、嶽麓山擊破敵軍。到了冬天,湖南之圍才得解。叛軍向北逃竄,攻陷了岳州,進入湖北,接着叛軍又進犯漢陽、武昌,官軍遠遠地跟在敵軍的隊伍之尾,不敢攻擊。賽尚阿、徐廣縉先後被罷黜,諸將沒有一個能領軍。於是皇帝下詔,認為認為向榮屢次保住危城,處理事情有輕重緩急,(就不查辦向榮了)還要依靠向榮解危急,授予他提督職務,辦理軍務,要求他救援武昌。不久他又被授予廣西提督之職。 [2]

作者簡介

趙爾巽(1844年-1927年),字公鑲,號次珊,又號無補,清末漢軍正藍旗人,祖籍奉天鐵嶺。清代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安徽、陝西各省按察使,又任甘肅、新疆、山西布政使,後又調任湖南巡撫、戶部尚書、盛京將軍、湖廣總督、四川總督等職,宣統三年(1911年)任東三省總督。武昌起義後在奉天(今遼寧)成立保安會,阻止革命。民國成立,任奉天都督,旋辭職。1914年任清史館總裁,主編《清史館》,為「二十六史」之一。[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