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忠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崑劇舞台藝術(劇照)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清忠譜》,又名《五人義》,明末清初李玉作。共二十五折。

劇目介紹

崑劇《清忠譜》有《古本戲曲叢刊》第三集影印清順治刊本,又有《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排印本。寫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員外郎周順昌,重於名節,嫉惡如仇,因不滿宦官魏忠賢專權,被閹黨矯詔削官,回到蘇州清貧度日。時閹黨正大肆迫害東林黨人,蘇州織造太監李實和巡撫毛一鷺都是魏閹的走狗,為了討主子的歡心,便陰謀迫害作為東林黨人的周順昌。順昌大義凜然,一方面照常拜訪處於逆境中的東林人士文震孟和魏大中,一方面跑到魏閹的生祠中罵像斥奸。毛一鷺為此上疏,魏忠賢大怒,矯旨派緹騎到蘇州逮捕順昌。順昌素得民心,被逮之日,群情鼎沸,數萬市民不約而同地到府院焚香請願。而廠衛緹騎竟不顧民意,強行抓走周順昌,於是激起民變。顏佩韋、楊念如、馬傑、沈揚、周文元等五位義士帶領群眾,衝進察院,打倒緹騎。閹黨下令捉拿亂民,陰謀屠殺百姓。五人為免全城遭難,挺身而出自首就義。而周順昌被秘密解到京都後,在獄中備受種種慘刑而死。及至崇禎皇帝即位,魏閹伏誅,群奸論罪。蘇州市民欣喜若狂,拆毀生祠,重新安葬五位義士。朝廷頒詔,褒揚周順昌清忠風世。

昆班藝人曾抽取劇中五人倡義一節,以《五人義》的本戲演出。

《訴祠》原本第四折《創祠》。閹黨李實和毛一鷺在半塘為魏忠賢建造生祠。

《罵祠》原本第六折《罵像》。魏忠賢的塑像供奉入祠之日,李實和毛一鷺一幫黨羽進香叩賀,周順昌恰在此時闖入祠中,義正辭嚴地痛罵閹黨。

下列折子戲以《五人義》的劇名流行於舞台上:

《書鬧》原本第二折前半場。市民顏佩韋到周文元開的書場聽說《岳傳》,當說書人講到奸臣童貫迫害韓世忠時,顏佩韋氣憤填膺,竟把滿腔怒火發在說書人身上,踢翻書桌,亂了書場,並和周文元打了起來。後經顏母止住,向眾人解釋致歉。大家知道顏大哥是個義士,非但沒有責怪他,反而敬佩他嫉惡如仇的品格。

《結拜》原本第二折後半場。眾人中有楊念如、馬傑和沈揚三人,對顏佩韋的孝義精神十分欽佩,楊念如提議和周文元一起,五人結拜為兄弟。

《拉眾》原本第十折《義憤》。魏閹派校尉到蘇州逮捕周順昌,消息傳開,激起顏佩韋、楊念如等的義憤,到大街小巷拉出了許多群眾,一齊到西察院去請願。

《鞭差》原本第十一折《鬧詔》前半場。魏閹派來的校尉在西察院飛揚跋扈,為了索要銀兩,竟鞭打本地吳縣的衙役。

《打尉》原本第十一折《鬧詔》後半場。請願的市民群眾涌到西察院,塞巷填街,哀聲震地,一致要求釋放周順昌。但毛一鷺和校尉態度蠻橫,激起民變。以顏佩韋為首的五人倡義,一呼百應,齊聲喊打,毛一鷺狼狽逃匿,有幾個校尉被當場打死。

順治年間蘇州樹滋堂刊本《清忠譜》書影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是一種高度綜合的漢族民間藝術。這種綜合性不僅表現在它融匯各個藝術門類(諸如舞蹈、雜技等)而出以新意方面,而且還體現在它精湛涵厚的表演藝術上。各種不同的藝術因素與表演藝術緊密結合,通過演員的表演實現戲曲的全部功能。其中,唱、念、做[1]、打在演員身上的有機構成,便是戲曲的綜合性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唱,指唱腔技法,講就「字正腔圓」;念,即念白,是朗誦技法,要求嚴格,所謂「千斤話白四兩唱[2]」;做,指做功,是身段和表情技法;打,指表演中的武打動作,是在中國傳統武術基礎上形成的舞蹈化武術技巧組合。這四種表演技法有時相互銜接,有時相互交叉,構成方式視劇情需要而定,但都統一為綜合整體,體現出和諧之美,充滿着音樂精神(節奏感)。中國戲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綜合表演為中心的富有形式美的戲劇形式。

視頻

清忠譜 相關視頻

中國戲曲表演教材
中國戲曲絕活展示

參考文獻

  1. 唱念做打中做指的是什麼,吾愛詩經網,2021-03-26
  2. 什麼是千斤話白四兩唱? ,搜狐,2019-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