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貧的文人(周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貧的文人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清貧的文人》中國當代作家周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貧的文人

自古以來,紅顏多薄命,文人多蹇窮,清貧二字挾風裹霜,差不多鐫刻在歷代文人的門楣上。

「行遍天涯等斷蓬,作詩博得一生窮。」宋代大詩人陸游貧甚而戲作的詩句,不經意間卻揭示了綿綿幾千年文人的生存情狀。當代巨擘錢鍾書先生亦說:「貧窮乃害人之物,然,它如神鬼偏愛士人。」(《管錐編》)這幾乎是一種宿命般的因緣了。

生於盛唐開元、天寶時期的著名琴師董庭蘭,就是那位唐代大詩人高適《別董大》「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一詩中的主人,按今天的規矩,董大該是中央樂團的首席琴師、國家一級演員並有高級職稱的角色,不想他亦一生清貧。高適曾在另一首詩中說他:「丈夫貧賤應未足,今日相逢無酒錢。」大凡生活在俗世中的人,莫不懼窮避之惟恐不及,有誰———包括文人,願意一生與窮結緣,在窮愁潦倒困頓愁苦中度過呢?文人的另一個名字叫作寒士,文人的窮雅稱清貧。窮家寒舍,柴門小院,邀來清風明月,讓皎潔清輝棲滿青青衣衿,詩意的酵母由此生成,思想的碎片如一地碎銀閃閃發亮。這,就是文人。

恍然之間,我的老大哥、一級作家、詩人李加建,今年已達古稀之齡,他一生坎坷,可謂「波濤險惡」。他少年成名,在鹽都頗負盛名,可在他一生之中僅如同一道閃電,光輝燦爛卻十分短暫。1957年,20來歲的他被劃定為「右派分子」,也就註定了他一生窮困的厄運。上世紀80年代,飄泊半生的他「摘帽」返城,妻子和他三個小女兒全賴他微薄的月薪和一點稿酬維持生計,常常數日舉家食粥,幾天不見油葷。縱觀加建大哥的一生,他的才華和他的物質生活凸現強烈反差,令我為之抱恨和嘆息。

古往今來,象我加建大哥這樣清貧的文人不可勝數,讀他們記窮述苦的文字,真是秋風秋雨愁煞人,滿紙辛酸淚,字字堪驚心。孔子的賢徒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室,曲肱而枕,算是窮得可以了。詩人陶淵明辭官之後,躬耕田疇,「夏日抱長飢,寒夜無被服」,連一雙鞋子都沒有,牆上掛着的一張琴還是無弦的!一生飄泊的蘇軾,貶謫海南蠻荒瘴癘之地後,食無肉,病無藥,冬無炭,筆無墨,「大率皆無耳」,除了一具肉身一顆高貴的靈魂,真可謂一無所有了。其他諸如杜甫居草堂茅屋,晚年張岱破床碎幾,曹雪芹舉家食粥……一方面精神上巨大的擁有,一方面物質上極度的貧困,如此強烈的反差與悖謬,只能讓人長太息以掩涕,於心有戚戚焉。

清貧的文人雖然也有牢騷,也有孤憤,但大多並不因此墜志自貶,相反,窮而彌堅。孔老夫子「君子固窮」一語既出,奠定了後世文人的人生信念和處世哲學。就說那位書寫《別董大》的大詩人高適,當時也很不得意,到處流浪,常處貧賤之境。但他在詩中卻以開朗的胸襟、豪邁的語調把臨別贈言說得激昂康慨、鼓舞人心。窮,成就了高適的一首千古絕唱。當然,文人讀書、品藝、賞月、飲酒,都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作為依託,否則,整日為生計奔波焦慮,哪裡還有寫作的餘裕和富足,但他們更崇尚的是超越物質甚至超越人體生命的精神擁有,在想象的世界、世俗的彼岸實現最根本的心靈滿足。當筆下文字亮若珠璣,貴若金玉,燦若錦繡時,詩意絢麗的人生頃刻猶如春風在握了,內心的快樂豈不是富得擁有了整個世界?

在這個商業化時代,物慾愈發像艷光四射的美人招搖惑眾,清貧的文人如羞澀的灰姑娘退避三舍。窮並不好,一貧如洗而聽着風聲也並不美麗,且只有悽愴。雖說當今文人的生存狀態遠遠異於舊時文人那種不堪的窮困,但安貧樂道卻依然是一種精神,一種境界,是醫治靈魂潰瘍的一劑良藥。西哲尼采有云:「人生的幸運,就是保持輕度貧困。」此言大有深意,豈可置若罔聞。當創造精神產品的文人們對財富趨之若鶩,惟金錢的馬首是瞻的時候,浮世的迷醉耗蝕消磨的就不僅僅是一個時代的文學,或許還有更重要的東西在啟示着我們。

我亦一清貧的文人,恍然之間,已近「天命之年」的門檻。風雨幾十載,我固守着這份清貧。多少個夜晚,清燈孤影,雨打窗欞,風吹葉響,面對潔白的稿箋,深深地懂得吾本寒士,今生今世,我將與筆為伴。

早在幼稚之時,我就用筆在白紙上描繪心中最美的夢想。長大以後,才知道文學的羊腸小道是多麼的艱辛而漫長。多少個涼風習習的早晨,多少個霞光滿天的黃昏,我如饑似渴地讀,孜孜不倦地寫。多少次獨品望穿秋水的無奈,多少次強忍冷嘲熱諷的痛苦,所幸的是我沒有臨難而退,頹然棄筆。 歲月如白駒過隙,在我一如既往地把心靈的獨白化成鉛字四處流浪的歷程中,我才逐漸明白,筆,連着忠誠的歌與哭,凝聚着深摯的愛和恨。緊握着筆,澎湃的感情和神聖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作為一名苦苦跋涉而步履艱難的文人,我目睹過生活的誘惑,感受過人情的冷暖,體味過世態的炎涼。我深刻地認識到:我不能誇誇其談地去迎合世俗,也不能矯揉造作地去無病呻吟。我將一步步地抵達心中的那片淨土,保持一份高尚的節操,該歌則歌,該貶則貶。

行文至此,一襲秋風拂動窗簾。獨居陋室,想我父母早逝,少小離家,幾十年風雨秋霜,掙扎跋涉在茫茫塵世之中,而今空有滿腹詩書,仍一身清貧,頓時百感交集。忽然想起江南名士徐渭一首葡萄畫詩:「半身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心中釋然了許多。

我知道,此生我將與筆為伴,如此而已。

[1]

作者簡介

周雲,原籍四川省雲陽縣,下過鄉,當過兵。在巴蜀一媒體從事新聞編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