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遠麻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遠麻雞


清遠麻雞
原圖鏈接

清遠麻雞其產地在廣東清新縣,在當地被稱為清遠走地雞,是當地常見的家養土雞,其母雞在背部的羽毛有細小黑色斑點因而被稱為麻雞,它體型比較小,以其皮薄骨軟而聞名是我國作為出口的肉雞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清遠麻雞、清遠走地雞、 外文名: Field Broiler、 原產: 廣東省清遠市清新縣、 品種: 肉用型、 又名: 清遠走地雞、 特徵: 體型小、皮下和肌間脂肪發達、皮薄骨軟。

外貌特徵

清遠麻雞的外貌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一楔是指體型象楔形,前軀緊湊、後軀圓大。二細是指頭細,腳細。三麻身是指母雞背羽主要有黃麻、褐麻、棕麻三種顏色。

公雞的外貌特徵:頭大小適中、單冠直立,有5—6個冠尖,肉垂及耳鮮紅,虹彩橙黃,喙黃、頸部長短適中,頭頸、背部的羽毛金黃色,胸羽、腹羽、尾羽及主翼羽黑色,肩羽、鞍羽棗紅色,腳矮而黃,體質結實,結構勻稱。

母雞的外貌特徵:頭細小,單冠直立,冠中等,有5-6個冠尖,冠、耳垂均為鮮紅色,喙黃而短,虹采橙黃色,頸長短適中,體軀呈楔形,頭部和頸的前三分一的羽毛為深黃色。背部羽毛有斑點,羽面的底色分黃、棕、褐三色,形成黃麻、棕麻、褐麻三種。據統計黃麻占34.5%,棕麻占43%,褐麻占11.5%,余的是其他色,但以黃嘛,棕麻兩色居多。主翼羽和小翼羽的內側為黑色,外側為麻斑,由前自舌變淡而麻點逐漸消失。跖部短細而黃,腳有四趾,以黃色居多。出殼雛雞背羽兩側各有一條約4毫米寬的白包絨毛帶,保持到**次換羽後即消失,這是清遠麻雞的雛雞獨特標誌。

公雞平均體重2.18公斤,**2.85公斤。母雞平均體重1.75公斤,**2.5公斤。[1]

原產地

清遠麻雞全縣均有分布,以縣屬北江兩岸個公社較多。目前已分布到鄰近的八個縣市,珠江三角洲的部份地區,上海市也曾引種飼養。

品種形成

清遠位於韶關地區南部,水陸交通方便,氣侯溫和,雨量充沛,屬亞熱帶氣候。土地比較肥沃,經濟較為富裕,有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的自然條件,養禽業比較發達,被譽為「三鳥之鄉」。養禽業占畜牧業的總產值38.4%。

農作物以水稻、大小麥、玉米、木薯甘薯花生黃豆為主,為養雞提供主要飼料來源。以外,由於丘陵山崗較多,青竹遍布,灌木叢生,四季常青,天然食餌豐富,為養雞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清遠麻雞就是在這樣良好的自然條件下早於宋朝便為清遠勞動人民所喜愛,並經飼養選育而成。

清遠縣農家養雞尤為普及,年飼養量四百萬隻以上,**年上市量達985000多隻,經濟收入頗大。

產品特點

屬肉用型品種,體型特徵可概括為「一楔」、「二細」、三麻身」。清遠雞自然生長,皮爽肉勁,湯汁鮮美,鮮香可口。清遠雞營養豐富,富含硒、維生素E及風味物質肌苷酸等,清遠雞所含的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更高一些,這兩種物質可以促進膽固醇的代謝,對保護心腦血管非常有好處。與普通肉雞相比,清遠雞微量元素硒含量是普通肉雞的1.8倍以上,OMEGA-3不飽和脂肪酸和磷脂比普通肉雞含量更高!清遠雞中500天齡的老母雞鈣質多,蛋白質多,脂肪少,其中硒、維生素的含量均占比是普通清遠雞的2倍,用其燉湯,湯汁鮮美,有營養,且肉易吸收,是滋養大補的最美佳肴。6月齡母雞半淨膛為85%,全淨膛為75.5%,閹公雞半淨膛為83.7%,全淨膛為 76.7%。年產蛋為70~80枚,平均蛋重為46.6克,蛋形指數1.31,殼色淺褐色。[2]

生產性能

產肉性能

1、生產速度與飼料報酬

農家飼養以放牧為主,天然食餌豐富,其生長較快,公雞在120日齡活重為1.25公斤,母雞活重為1公斤。但在圈養低蛋白水平飼養情況下,生長速度較低,120日齡公雞體重1040克,母雞830克,要到180天才能達到肉雞上市標準。

清遠麻雞由於長期習甚放牧飼養,形成了覓食力強,農家飼養除早晚餵少量農副產品飼料外,其餘均以放牧覓食為主,故單位增重飼料消耗相對少,但在集體飼養條件下如飼料營養不全,其報酬一般偏低,清遠麻雞羽毛生長速度個體間有所差異,母雞在80天齡則羽毛豐滿,公雞則要延至120天齡以上;公雞羽毛生長速度較母雞慢5—25天。雛雞換生新羽順序是:主翼羽一頭羽,頸羽一胸羽專腹羽,背羽,腿羽崢肩羽,付翼羽專主尾羽。

2、肥育性能及屠宰率

清遠麻雞肥育性能良好,屠宰率高,可食部分比例較大。6個月齡開產前的青年母雞活重在一公斤以上,經15天育肥增重0.25公斤,據測定未經育肥的青年母雞半淨膛屠宰率平均為85%,金淨膛屠宰率平均為75.5%,公雞半淨膛屠宰率為83.7%,全淨膛屠宰率76.7%,全淨膛載肉量公雞71.9%,母雞為79.8% 。

產蛋性能

農家飼養的清遠麻塢在自然孵化情況下,年產蛋4—5窩,每窩12—15枚,少則8—10枚,年產蛋平均T8枚,高的可達120枚。成年母雞蛋重平均為46.55克,蛋長軸平均為5.07厘米,短軸平均為3.88厘米,長短軸比例為1.31。蛋殼可分為米黃和乳白色兩種,但以米黃色居多。

清遠麻雞就巢性強,每產一窩蛋就巢一次,每次約20天,醒巢後6—10天才開始產蛋,如以人工催醒方法,可大大縮短就巢時間。成雞在每年秋末冬初換羽,換羽延續時間較長,一般為60天。

繁殖性能

清遠麻雞性成熟較早,公雞四個月齡就有性行為的表現,在農家飼養條件下母鳴5—7個月齡開產。公雞的配種能力較強,公母比例為1:13一15隻。在農村分散放牧飼養的受精率高達90%以上。

農村多採用在春末秋初產蛋較多的季節讓母雞天然孵化,每窩12—15枚,孵化率在80%以上。國營與集體雞場多用人工孵化,孵化率為83.6%。

清遠麻雞育雛情況:農家均採用自然育雛方法,育成率高低不夠穩定;人工育雛30日齡成活率較高,可達93.6%。

種公雞的選擇:要體型較大,體軀較長,胸闊,頭大小適中,齒冠分明,呈五指狀,肉垂、耳垂不過大,頸長短適中,跖粗圓呈鮮黃色,羽毛鮮艷光滑,毛色應具本品種典型特徵,啼聲響亮,雄性強,配種能力好。

種母雞的選擇:要頭細,喙直而黃,冠尖疏而勻,耳垂與冠色一致,眼皮薄,兩眼有神,頸短,背闊平直,後軀圓大,腳矮細而黃,毛色具有本品種典型特徵 。

養殖技術

育雛工作

1、育雛前的準備工作:育雛舍內必須提前2周按程序進行徹底沖洗和消毒。進雛前1~2天對育雛舍進行預熱,檢查育雛器及室溫是否達到標準溫度。

2、飲水與開食:先飲水後開食,飲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及抗生素、電解質和多維等有良好的效果。在飲水後2~3小時,約有2/5的雛雞有覓食表現時就可開食。

3、溫度與濕度:雛雞各階段溫度應逐漸改變,雛雞頭3天內溫度降低不得大於1℃。育雛後期最理想的溫度範圍為15~20℃,一般是1~2日齡33~34℃,3~4日齡32℃,5~7日齡31℃,2周齡30℃,3周齡26℃,4周齡22℃,5周齡20℃,6周齡18℃。濕度1~10日齡為60%~70%,10日齡以後為55%~60%。

4、養殖密度 理想密度是0~2周齡25隻/平方米,3~6周齡15隻/平方米。

5、光照:在常規情況下,育雛期光照的使用原則是遞減而後恆定:1~3日齡24小時光照,強度4瓦/平方米。4日齡開始每晝夜縮短光照時間0.5小時,照度3瓦/平方米。5周齡自然光照10小時。6周齡自然光照9小時。7~8周齡自然光照8小時。

6、通風:雞舍保持適宜通風,降低舍內氨氣和水分,使雞舍既保暖又無過堂風。

7、營養:育雛日糧能量濃度為12.1~12.5兆焦/千克,蛋白質21%,可以直接使用肉仔雞0~21和4周齡後蛋白質可降到19%左右。[3]

麻雞養殖的預防方案

日齡藥品方法用量備註

1-3日齡腸道和營養用藥飲水以養殖數量-

9-13日齡呼吸道用藥飲水以養殖數量中藥拌料

15-18日齡腸道和球蟲用藥飲水以養殖數量-

30日齡腸道用藥--每月一次中藥拌料

35日齡-出欄機動---

麻雞養殖的免疫方案

日齡疫苗接種方法備註

7日齡新支二聯苗點眼、滴鼻1ml點15羽

14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飲水1.3倍飲水

21日齡新支二聯苗飲水1.3倍飲水 28日齡傳染性法氏囊病疫苗飲水1.3倍飲水

麻雞養殖的飼餵方案

日齡料號飼餵方法

1-3日齡熟碎玉米加清油

3-10日齡510#直接飼餵

10-30日齡健源1#濃縮料120斤玉米拌1袋濃縮料

30-60日齡健源2#濃縮料140斤玉米拌1袋濃縮料

60日齡-出欄健源3#濃縮料160斤玉米拌1袋濃縮料[4]

相關視頻

清遠麻雞吃得多,它們破殼而出的樣子見過嗎?帶你到孵化場看一看

正宗清遠麻雞,大廚教你家常沙姜浸雞,冬天要多喝特別暖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