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清音閣,位於中國四川峨眉山牛心嶺下,海拔710米,又稱臥雲寺,唐時名牛心寺(現在的牛心寺為後牛心寺),明朝初年,僧人廣濟將其改名為「清音閣」;清音閣只有一個殿堂,閣前有「接王亭」;清音閣雖小,但地勢險要,居高臨下,氣勢逼人,山環水繞,景色優美,其整體布局體現了「自然造化,天人合一」的意境,是我國佛寺園林建築的典範,有峨眉山十景之一的「雙橋清音」。
中文名稱 清音閣
地理位置四川峨眉山牛心嶺下
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9:00-17:00
門票價格 免費
所屬國家中國
所屬城市 四川省樂山市
建議遊玩時長 15-30分鐘
適宜遊玩季節 3月--5月、9月--11月遊玩最佳
基本簡介
清音閣,位於峨眉山牛心嶺下黑、白二水匯流處,唐朝時名牛心寺,唐僖宗時,江陵慧通禪師將其改為臥雲寺;明朝時期,廣濟禪師取晉代詩人左思《招隱詩》中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閣」[1] 。歷史上,該閣曾三次失火,現為1917年後重修;由於受地形的限制,清音閣只有一個殿堂,供奉華嚴三聖,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文殊菩薩,右為普賢菩薩。此外,閣前有「接王亭」。《峨眉伽藍記》稱:「閣下舊有接王亭,王者孰謂,謂御前頭等侍衛海清伍格也。」意思是說,當年,海清伍格親王奉康熙皇帝命朝拜峨眉山,僧人為了迎接他,「拆掉舊亭,重建新亭,取名『接王亭』」。 1992年8月新建了三層閣樓的客舍。
景點妙境
在清音閣深夜聽「清音」,是最好的黃金時段,早在1200多年前就大有人在了:唐代初年的高僧繼業三藏,從印度研經歸來,常信在大峨寺後的呼應庵中。夜聽清音,已成了他多的癖好,每每必至,往返六十多里,風雨無阻;還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傳說:在一個月明星衡的秋夜,他喜孜孜的傾聽着「清音」返回庵中。在黑、白二水匯流處,高興地拾得一枚奇石,竟如人面,眉清目秀,活生生的呼之個人成分出,以為至寶,供奉前,見石之處,後名「寶現溪」。而今,雖然人面寶石不見了,但「寶現溪」這個地名是無法磨滅的,至今還泛起人們聽清音的興頭。在清音閣,可看到山光水色,聞到花草芬芳,聽到流泉清音,觸摸到亭台碑石。它集中了視覺美、聽覺美、嗅覺美,使游者獲得峨眉風光總體的審美感受;古今遊人多稱譽為「峨眉山第一風景」。
周邊景色
高處,玲瓏精巧的樓閣居高臨下。中部,是丹檐紅樓的接御、中心二亭、亭兩側各有一石橋、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雙翼,故名雙飛橋[2] 。近景,則為匯合於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側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龍潭,繞洪椿坪而來,水色如黛,又名黑龍江;左側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繞萬年寺而來,水色泛白,又名白龍江。兩江匯合衝擊着碧潭中狀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洶湧拍擊,仍巍然不動,組成獨具特色的寺廟、山水、園林環境。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弟也巧妙地將二橋一石概括為:「雙橋兩虹影,萬古一牛心」。這樣如詩如畫的「雙橋清音」是「峨眉山十景」之一;這裡一年四季,無論晝夜,滿迴蕩着水聲,這水聲單一而清晰,加上兩橋,故而譽為「雙橋清音」,成為峨眉十景之一。
歷史典故
北宋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趙匡胤召東京(今河南開封)天壽院僧繼業三藏等入天竺求舍利以及《貝葉經》,繼業一行從印度帶回大量經卷、佛骨舍利敬奉朝廷;宋太宗趙光義即命將這些聖物擇其名山修持;繼業週遊了祖國名山大川後,選在峨眉山延福院安身,因相中寺前的黑、白二水交匯地,發願在此新修一座寺院,以供養終身,寺院建成後取名前牛心寺。明洪武二年(1369年),安徽鳳陽鳳凰山龍興寺(朱元璋曾在此出家,後改名皇覺寺)僧人廣濟禪師來到峨眉山,駐錫於此;相傳廣濟和明太祖朱元璋交往甚密,朱元璋稱帝後,廣濟不願接受朱元璋的宣詔,便入峨眉山禪隱於此。廣濟禪師根據寺周山水懷抱的天然風貌,又見亭、台、樓、閣與流水潺潺和諧相融,即取晉朝詩人左思《招隱詩》中的「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中的「清音」二字,改寺名「清音閣」,後廣濟禪師圓寂在後牛心寺。
視頻
峨眉山清音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