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清風明月度炎夏(孫同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清風明月度炎夏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清風明月度炎夏》中國當代作家孫同林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清風明月度炎夏

「打開來半個月亮,收起來衣袖裡好放,她來時石榴正紅,她去時桂花飄香。」猜這個謎語是我兒時夏天生活中的一大樂趣。幾乎年年夏天都有人說起它,卻就是無法猜出,年復一年,把我們猜成了大人。如今的孩子們更是猜不出來了,因為這個謎的謎底已經漸行漸遠。

這個謎語是關於夏天的。

夏天的夜晚既熱且悶,鄉下的孩子們沒地方去,房屋低矮,蚊蠅嗡嗡,鬧得他們心煩意亂,就像一條條小水牛,鑽到河塘里去不肯上來,「喂,你上來不上來!」母親焦急地朝水裡喊。「上來做什麼?我不上來!」我們往深水裡游游,母親朝水裡喊:「你上來,我說個謎語你猜。」「真的?」孩子們一律好奇,聽說有謎語,就爬上岸來,結果卻被母親抓住,再掙不脫。母親就說出文頭的那個謎語來,孩子們聽了覺得很美,裡面有彎彎的月亮,有紅紅的石榴,還有香香的桂花;月光怎麼可以收進衣袖裡?好一個童話世界!是什麼呢,我們猜不出來,猜不出來就不准下河!母親也不告訴我們,她要用這個謎難住孩子,否則,下了水還能拿什麼來控制我們?

鄉下的孩子,整個夏天裡能有什麼好玩的東西呢,晚上能擁有一把破芭蕉扇就不錯了,有的家庭一家人只不過一把兩把,因此,芭蕉扇就顯得金貴,孩子們擁有了一把,生怕被人拿了去,常常要在上面題上自己的「大名」,那字歪歪斜斜:「扇子好涼風,人要借我要用,實在要借,請你等到八月中。」作者常常為自己的作品沾沾自喜。不過,這扇子當然也不會因為有了這段「名言」就不再被人「借」走。

扇子可是夏天的寶物啊,怎麼可以輕意脫手呢,白天拿它在手可以扇風,走出門外可以舉起來遮陽,晚上用它可以到小河邊追拍螢火蟲兒,杜牧曾經有詩:「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輕羅小扇是個什麼扇呀,我們沒見過,不敢瞎猜,看看手裡的芭蕉扇,雖然破點,但它實在,輕羅小扇它經得起這麼揮舞、經得起這麼折騰麼?

後來讀過幾天書,終於聽人破譯了母親的那首謎,知道說的是扇子呀。回味一陣又深感慚愧,因為這個謎語說的不是我們所擁有的蒲扇,也不是芭蕉扇,而是摺扇,摺扇是個什麼東西呢?由於這扇謎,讓我們讀書的夏夜變得有味起來,於是,就拿了這扇謎跟城裡的孩子交換,遂又得扇謎一則:「有朵花不常開,半截紙半截柴,三冬它在櫃中放,盛夏無風手中栽。」這詩謎當然不及前謎的意境優美,但卻跟它有着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再讀幾回就又覺得不公,心裡直為芭蕉扇蒲扇們叫屈,怎麼這些謎說的都是摺扇,為什麼就不說說我們手中的芭蕉扇,就因為它們普通、寒酸?好在這時不知從什麼地方販來一段,作了一個補白:「有風不動無風動,不動無風動有風,等待梧桐落葉時,主人送我入冷宮。」儘管它沒說是摺扇還是芭蕉扇,不過這也不錯了,芭蕉扇在我們的心中至少應該與摺扇是平等的。

有一天,鄰家小哥不知從哪裡弄得一把摺扇,他不准我告訴人,平時真的總是藏衣袖裡,我覺得這是件很高雅的事,跟他要來也藏衣袖裡一回,我覺得我終於是把月亮收入我的衣袖裡了。無人處,拿出來扇上幾扇,風雖不大,卻覺得自己果然有了幾分儒雅,有了幾分貴族氣。有一次,我和小哥悄悄打開摺扇,見淡淡的扇面上有一幅畫,畫面上還題有幾行蠅頭小字,出於好奇,也為了日後賣弄,就把它抄錄下來:「紅樹黃芳野老家,日高小犬吠籬笆,合樹會議無他事,定是來人借看花。」兩人看過記過,卻猜不透字中真意,小狗在籬笆那裡瞎叫喚什麼呢?後來,摺扇當然由主人小哥收藏。不過,最終這事還是讓他父親發現了,小哥躲不過一頓揍,那扇後來竟不知所終。又讀過幾年書,才知道小哥扇詩扇畫是明代唐寅的《山房客至》,這可是一件飽含了詩情畫意的藝術珍品呢,儘管它不可能是真品,但即使是贗品也不錯了,可惜它被我們這些無知的凡夫俗子錯過了。

這以後,我也買過扇,讀過扇,至今還記得幾副扇聯:「清風生掌握;爽氣滿襟懷。」「舉起隨時消酷暑;動來無處不清風。」「卻將妙質因風剪;為出樂裁對月描。」「明月入懷,團圓可喜;仁風在握,反拂無私。」「輕搖紈扇,清風透入人懷;高捧玉盤,明月飛來我手。」等等,等等,一則則扇聯,無不透着高雅、雋永、清麗,滿含哲理,讓人在享受清風時從中感悟,得到啟迪。

如今,扇子已經老人家離我們而去,無論是摺扇、蒲扇,還是芭蕉扇,取而代之的是台扇、吊扇、微風扇、空調等等,儘管它們高檔、氣派,但卻失去了扇子的詩、畫、謎、聯,失去了扇子的詩情畫意。好在古老的扇文化已經深深鐫刻在人們的心裡,我也曾經附庸風雅,為扇子塗鴉小詩一首:「日落苦思難成句,好語天然不需裁。原來舉動消熱暑,清風明月乘風來。」 [1]

作者簡介

孫同林,男,江蘇省如東縣袁莊鎮人,1956年12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作協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