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渝北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渝北區隸屬重慶市,位於重慶主城東北部,是中國首批臨空經濟示範區。

渝北區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有統景溫泉城張關溶洞玉峰山等景點,是全市最大的汽車製造業基地、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和進出口基地,曾獲得全國環境保護模範城區等多項國家級殊榮。

歷史沿革

渝北區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氏族社會,即有土著居民在境內居住,縣境在周代屬巴國,秦漢至西晉屬巴郡江州縣。

東晉時,屬枳縣。南北朝時期,併入巴縣。

隋唐,屬渝州。

宋代,先後屬渝州、 恭州、重慶府。

明代,為巴縣江北鎮。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設置江北廳,史稱「江巴分治」,屬重慶府。

民國二年(1913年),改江北廳為江北縣,江北縣從此得名,屬四川省川東道。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屬川東行署 璧山專區,後屬 江津專區。1976年1月歸重慶市管轄,1995年撤江北縣建渝北區。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8月6日,渝北區轄19個街道、11個鎮,分別為: 雙龍湖街道、 龍溪街道、 回興街道、 雙鳳橋街道、仙桃街道、 鴛鴦街道、 人和街道、 天宮殿街道、 翠雲街道、 龍山街道、 龍塔街道、 大竹林街道、 悅來街道、 兩路街道、 王家街道、 禮嘉街道、 金山街道、 康美街道、寶聖湖街道、石船鎮洛磧鎮龍興鎮大灣鎮古路鎮統景鎮大盛鎮木耳鎮興隆鎮茨竹鎮玉峰山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渝北區位於重慶主城北部,地跨東經106°27'30"-106°57'58"、北緯29°34'45"-30°07'22"之間。東鄰長壽區、南與江北區毗鄰,同巴南區、南岸區、 沙坪壩區隔江相望,西連北碚、 合川區,北接四川省 廣安市 華鎣市,幅員面積1452.03k㎡。

地質地貌

渝北區地處 華鎣山主峰以南的巴渝平行嶺谷地帶,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自西向東由華鎣山脈、 銅鑼山脈、明月山脈三條西北至東南走向的條狀山脈與寬谷丘陵交互組成的平行嶺谷。北部為中山,海拔800-1460米;中部為低山,海拔450-800米;南部多淺丘,海拔155-450米。地質屬 沉積岩廣泛發育區,地質形態為華鎣山帚狀褶皺束和宣漢-重慶平行褶皺束,褶皺帶呈北北東向展布,狹長而不對稱,褶皺緊密,向斜寬,背斜窄,斷裂少。地貌多呈壟崗狀,山體雄厚, 長嶺崗、饅頭山、 桌狀山錯落於嶺谷間,地勢起伏較大。喀斯特地貌分布較廣,谷坡河岸多溶洞。

氣候特徵

渝北區屬 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大陸性季風氣候特點顯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長、初夏多雨、無霜期長、濕度大、風力小、雲霧多、日照少的氣候特點。常年平均氣溫17.3℃。極端最高氣溫40℃,極端最低氣溫–2℃左右。常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1340小時左右,平均無霜期319天。

河流水系

渝北區過境河流主要有 長江和 嘉陵江,其中長江沿區境東南邊境流過,嘉陵江沿區境西南邊境流過。渝北區中、東部有寸灘河、 朝陽河、長堰溪、御臨河注入長江。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渝北區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硫鐵礦、砂金、含鉀凝灰岩、石灰岩、石英砂、陶瓷土、耐火粘土等19種。

生物資源

渝北區有野生脊椎動物87種,其中有哺乳動物19種、鱗介類21種、禽類40種、爬行類7種,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有錦雞、鱘魚、水獺等。野生植物有97科219屬329種,其中野生中(草)藥材123種。

水能資源

渝北區境內除有 長江、嘉陵江、 御臨河等過境地表水,其中御臨河常年過境地表水約17億立方米。另外,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10億立方米,地下水出露總量約1.1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全區常住人口168.35萬人,較上年增加2.1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41.78萬人,城鎮化率84.22%,較上年提高1.42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142.05萬人,較上年增加5.3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9.53萬人,較上年增加6.41萬人;鄉村人口32.52萬人,較上年減少1.11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人口70.58萬人,女性人口71.46萬人,人口性別比為98.8(以女性為100),較上年縮小0.4。全年出生人口19490人,死亡人口7896人,人口自然增長率8.32‰。

民族

截至2012年,渝北區常住人口中,漢族約占總人口的99.7%;少數民族有壯、滿、白、傣、布衣、朝鮮、侗、瑤、土家、哈尼等28個,人口為1948人,約占渝北區常住總人口的0.03%。

經濟

綜述

初步核算,20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848.2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9%。分三次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19億元,增長0.8%;第二產業增加值562.34億元,同比下降6.2%;第三產業增加值1260.71億元,增長6.3%。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4:30.4:68.2。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十萬元大關,達110501元。

第一產業

2019年全區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紮實推進鄉村振興綜合實驗示範區建設,加快實現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5.12億元,較上年增長6.9%。

2019年全區糧食播種面積30.78萬畝,總產量10.99萬噸,畝產356.92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蔬菜總產量29.53萬噸,同比增長1.2%。全年生豬出欄7.91萬頭,羊出欄16304頭,家禽出欄261.17萬隻。

2019年高效推進「雙十萬工程」,新種植筍竹、柑橘、中藥材等特色經果林1.5萬畝,建成高標準農田1.46萬畝、國營綠色蔬菜農場230畝。新認證市級名牌農產品16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增至81家。

第二產業

2019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75.27億元。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總產值同比下降65.1%,股份合作制企業總產值增長9.9%,股份制企業總產值增長10.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總產值下降10.2%。分支撐行業看,總產值排名前六的行業呈現「四升兩降」,計算機、通信和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總產值增長20.3%,占全部總產值的44.9%,占比首次超過汽車製造業;汽車製造業總產值下降21.4%;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總產值增長4.1%;通用設備製造業總產值下降1.8%;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製造業總產值增長9.8%;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增長5.0%。

2019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87.07億元,占全區GDP的4.7%。註冊地建築業實現總產值868.72億元,在地建築業實現總產值541.55億元。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9年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鎮完成土地摘牌,時裝小鎮、三亞灣海鮮市場提檔升級有序推進,千億級現代消費走廊加速形成。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6.6%。

2019年從限額以上法人企業大類商品零售看,化妝品類商品消費同比增長42.3%;住房相關的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商品消費增長153.4%;與汽車配套的石油及製品類商品需求表現強勁,增長36.5%;新興產品需求持續釋放,智能手機消費增長48.1%,新能源汽車消費增長67.1%。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發展,同比增長8.4%。其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下降17.5%;工業投資增長39.4%,較上年加快36.6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9.9%。

2019年全區210個重點項目推進順利,共完成投資360億元,年度投資計劃完成率達86.5%,開工率達85.9%。分類別看:基礎設施類項目53個,完成投資119億元;社會民生類項目85個,完成投資93億元;產業類項目43個,完成投資55億元;城市綜合體類項目29個,完成投資93億元。

對外經濟

2019年進一步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推進創新舉措,加強自貿區建設。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濟交流,建立口岸聯席會議制度,推進與中新南向通道公司、渝新歐公司戰略合作。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1504.38億元,同比增長6.4%,連續兩年保持增長態勢,其中出口1050.24億元、增長21.4%,進口454.13億元、同比下降17.2%。全區實際利用外資22.30億美元,增長1.2%。

財政#、金融

2019年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67億元,同比增長0.2%,其中稅收收入68.9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91.2%。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支出119.87億元、增長12.8%,其中,教育支出22.49億元、增長17.5%,文化旅遊體育與傳媒支出1.74億元、增長18.2%,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91億元、增長14.3%,交通運輸支出7.37億元、增長154.1%。

2019年年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餘額達11737.59億元,同比增長18.3%,其中,存款餘額5176.29億元、增長14.5%,貸款餘額6561.30億元、增長21.4%;證券成交額實現4860.27億元,增長49%;保費收入實現41.4億元,增長14.6%;新型金融業營業收入實現258.7億元,增長9.2%。

2019年全區擁有銀行分支機構74家,其中一級分行3家,一級支行或二級分行71家;證券機構20家;保險機構18家,其中一級分公司1家,二級支公司17家;累計註冊新型金融機構141家,其中小額貸款公司20家,股權投資公司114家。[1]

社會事業

2019年末擁有各級各類學校503所,較上年增加7所,其中普通中學46所、職業學校7所、小學82所、幼兒園367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全年招生人數為5.39萬人,其中普通中學招生2.46萬人、職業中學招生0.62萬人、小學招生2.30萬人,在校學生分別為6.78萬人、1.67萬人、11.45萬人。新增普惠性幼兒園40所、中小學學位1.8萬個。教育質量再上新台階,中高考成績再獲突破,全區聯招及指標到校上線率為50.5%;高考重本裸分上線2276人,全區北大、清華錄取人數位列主城第三。中職高考本科上線251人,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獲得一等獎3個;全區中職學生畢業證、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書」率達90%以上。

2019年新建社區文化室10個,打造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示範點10個、示範鄉村文化大院10個、文化驛站10個。打造鄉村文化振興示範鄉鎮2個、示範村(社區)3個、鄉村「一村一品」文化品牌活動5個。基層公共數字文化推廣建設有序推進,文化產品增至568個,完成公共文化物聯網配送544次,服務人數達15.56萬人次。年末全區圖書館紙質圖書總藏量65.33萬冊,較去年增加13.46萬冊;全年借還圖書43.59萬冊次;文物藏品18409件,藏品參觀78.43萬人次,較去年增長9.0%。

2019年建成新區人民醫院、古路精神病區,木耳空港樂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空港佳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過渡用房建成投用。年末擁有各級衛生機構702家,其中醫院、衛生院6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36家。衛生機構實有床位數7159張,衛生機構人員12102人。

2019年舉辦重慶中央公園全民跑步季暨接力馬拉松比賽、區健身氣功交流比賽等區級群體活動20餘次。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有序推進,場地數量5180個,公共體育場場地面積402.65萬平方米,每萬人擁有場地面積達到2.42平方米。競技體育水平再上一台階,全年組隊參加各級賽事獲得國家級17金7銀17銅,市級54金38銀35銅。

科技事業

2019年科技計劃總支出2.66#億元,實施科技計劃項目502#個,較上年增加60個。新培育科技型企業817家,全區科技型企業總數達到1900家;年末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550家,較上年增加109家。新建成示範性眾創平台3家、示範性眾創平台累計達到22家,全年申請專利8325件,專利授權5167件(截止到2019年11月)。

城建環保

2019年堅持規劃引領,高標準編制完成渝北區2035年國土空間規劃大綱。觀月路大橋、新南路立交、空港新城至空港園區緩堵應急道路建成通車,打通東湖大道、松鶴路等斷頭路7條,新增公共停車位1855個,完成棚戶區改造42萬平方米。推進城市綜合管理「七大工程」,全年新改建供水管網15.3公里,新建直飲水設施80套。新增城市綠地面積159萬平方米。

2019年實現商品房銷售額969.97億元,其中住宅銷售額875.60億元。實現商品房銷售面積779.00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銷售面積658.79萬平方米。商品房施工面積4420.53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2%,其中住宅施工2837.16萬平方米,增長8.6%。

2019年空氣質量(AQI)優良天數318天,同比增加9 天,其中,空氣質量為「優」的天數首次突破100 天達到119天,增加23天,是2013 年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以來最好水平;各主要污染物濃度呈現下降趨勢,PM10(顆粒物)年均濃度52μg/m3,同比下降8.8%;PM2.5(細顆粒物)年均濃度37μg/m3,下降2.6%;SO2(二氧化硫)年均濃度7μg/m3,下降12.5% ;NO2(二氧化氮)年均濃度41μg/m3,下降6.8%;O3(臭氧)年均濃度為152μg/m3,下降5.0%。水環境質量不斷優化,全年完成雙龍湖、木魚石水庫、龍舌湖、晚晴園4 個城區湖庫水生態修復,碧津湖水質達到Ⅱ類標準,大中型湖庫水質達標率100% ,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聲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區域環境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52.8分貝,網格達標率為100%;道路交通噪聲晝間平均等效聲級為65.8分貝。2019年被國家生態環境部正式授予「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稱號。

民生保障

2019年全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6元,較上年增加了3199元,同比增長9.0%。

2019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749元,同比增長8.1%。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28131元,增長8.6%;人均經營淨收入2822元,增長7.4%;人均財產淨收入3913元,增長9.6%;人均轉移淨收入7883元,增長6.0%。城鎮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9241元。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29.9%,較上年降低1.0個百分點。

2019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30元,同比增長8.8%。其中人均工資性收入、人均經營淨收入分別為8485元、4726元,分別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3.4%、24.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5593元,其中用於食品煙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分別占總消費支出的36.3%、5.2%、19.7%、5.4%。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6.3%,較上年降低0.4個百分點。

2019年全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參保151.3萬人次,累計新增參保9萬人次。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參保人數分別達73.14萬人、43.68萬人、41.52萬人和36.62萬人,同比分別增長15.7%、10.1%、7.5%和9.0%。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24.87萬人,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68.92萬人,城鄉養老、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穩定在95%和96%以上。

2019年城鄉低保對象達10935人,較上年減少1519人,其中城鎮低保2785人,農村低保8150人。全年累計發放城鄉低保金5975.19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為580元/月和440元/月,分別增長6.2%和7.3%。

就業

2018年,城鎮新增就業7.7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3912人,同比下降26.5%;城鎮登記失業率1.6%,較上年下降0.69個百分點。

郵電旅遊

2019年實現郵電業務收入15.35億元,同比下降2.7%。年末固定電話用戶、移動電話用戶、互聯網用戶分別為36.68萬戶、168.52萬戶、54.20萬戶。

2019年全面促進全域旅遊發展,際華園成功創建4A級旅遊景區,巴渝鄉愁博物館、興隆禮朝屋基等鄉村旅遊景點建成開放,統景印盒、興隆牛皇等6個村被評為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市級示範村。全年共接待國內外遊客3329.29萬人次,同比增長13.7%,實現旅遊收入133.23億元、增長35.8%。[2]

交通

2019年完成旅客運輸量3751萬人次,同比增長2.9%;貨物運輸量4342萬噸,增長4.2%。其中公路客運1120萬人次,同比下降3.9%;公路貨運3452萬噸,增長3.0%。空港吞吐旅客4478.70萬人次、增長7.7%,吞吐貨物41.20萬噸、增長7.8%。

公路

渝北區境內主要道路(含過境道路)有 渝鄰高速公路、蘭海高速公路渝

黔段、 渝長高速公路、渝宜高速公路、機場快速路、 重慶內環快速公路、重慶外環高速路、 210國道、319國道等。

鐵路

重慶北站位於渝北區龍頭寺,也稱為龍頭寺火車站,為客運、貨運特等站。渝懷線、渝遂線、襄渝線途經重慶北站。

機場

重慶江北國際機場位於渝北區兩路街道,1990年1月建成使用,是中國西南地區三大航空樞紐之一,也是國家大型樞紐機場。

軌道交通,已經開通的有3號線、6號線及國博線,在區內共設站31座。此外,在建的空港線、4號線、5號線、10號線、環線亦經過渝北區,在區內共設站41座。

著名人物

馮時行(1100-1163)北宋狀元。祖籍浙江諸暨,生於渝北區洛磧鎮。歷官奉節尉、江原縣丞、左朝奉議郎等,後因力主抗金被貶,於重慶結廬授課,死後被追為「古城侯」。

蹇義(1364-1435)明代大臣。洪武十八年進士,授中書舍人。後歷任吏部右侍郎、吏部尚書,輔太子監國。

江朝宗(1425-1506) 明代翰林院侍讀學士。曾編纂《重慶府志》,著有《紫軒集》、《蜀中人物集》等。

楊粲三(1887-1962)民國時期民族資本家。1915年創辦聚興誠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四川省政協常委、公私合營銀行聯會總管理處副查事長。

王朴(1921-1949)革命烈士。1946年加入共產黨,1949年10月28日在重慶西郊大坪英勇就義,年僅28歲。

景區景點

統景溫泉位於渝北區統景鎮境內,2006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區。

龍興古鎮位於渝北區東南部,是重慶市歷史文化名鎮,主要景點有龍興老街、劉家大院、華夏祠堂、民俗博物館等。

張關水溶洞位於渝北區張關鎮,景區占地32平方公里,分為御臨洞、張家洞、雲霞嶺、泫念洞四大遊覽區,內有亞洲最長的地下長河-水溶洞、古戰場-雲霞嶺古寨。

碧津公園位於渝北區兩路城中心,始建於1987年,1993年擴建,是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免費開放綜合性文化休閒公園。

多功城位於渝北區鴛鴦街道翠雲山頂,始建於宋朝咸淳六年(1270年),為當時抵抗蒙古侵略者入侵的重要防線之一,為兵家必爭之地。2000年被列為重慶市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城市榮譽

2017年,渝北區獲得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2018年6月12日,農業農村部確定「2018年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單位」,渝北區入選。

2020年1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公布的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

2020年11月,入選「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名單」。

相關視頻

重慶市渝北區2016重陽節文藝聯歡會花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