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渝水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渝水區(公園美景)原圖鏈接來自 com 的圖片

渝水區位於江西省中部偏西,新余市東部,袁河中下游。地理坐標為北緯27°35′-28°05′,東經114°44′–115°24′。東與樟樹市、新幹縣交界,西與分宜縣毗鄰,南與吉安縣、峽江縣相連,北與上高縣、高安縣接壤。總面積1775平方千米,總人口80.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3萬人。

全區轄3個街道、10個鎮、6個鄉[1]:城南街道、城北街道、袁河街道、水北鎮、下村鎮、良山鎮、羅坊鎮、姚圩鎮、珠珊鎮、觀巢鎮、歐里鎮、河下鎮、水西鎮、鵠山鄉、人和鄉、界水鄉、南安鄉、新溪鄉、九龍山鄉,共有46個居委會、267個行政村。其中,河下鎮、九龍山鄉由仙女湖管理區管理;水西鎮由高新技術開發區管理。區政府駐城南街道抱石大道257號,距省會南昌160千米。

渝水區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平,由外圍逐漸向中部傾斜。袁河橫貫其間,境內屬低山丘陵,亞熱帶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寒冬較短,年平均溫17.8℃,年降水量1550毫米。省商品糧、棉花重要產區。礦產有煤、鐵、石英石、硅灰石、瓷土、花崗石等20餘種。

浙贛、上新鐵路、新周鐵路和上新公路、吉新公路、樟宜公路過境。紀念地和名勝古蹟有羅坊會議舊址紀念館、九龍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魁星閣、拾年山文化遺址、江口風景區。

歷史沿革

渝水區的前身是新余縣。漢時屬豫章郡宜春縣地。三國吳寶鼎二年(267年)建新渝縣,以袁河中游昔稱渝水而名新渝,縣治龍池墅,屬安成郡。隋開皇九年(589年)撤新渝入吳平。十一年吳平入宜春,屬洪州。十八年析宜春復立新渝縣,屬袁州。唐天寶元年(742年)改新渝為新喻。民國十五年廢道尹制,新喻直屬江西省。1956年7月2日,更名新余縣。1960年9月30日升縣為省轄市,1963年撤市復縣,屬宜春地區。

1983年7月27日,國務院批覆撤銷新余縣,恢復新余市。同年10月14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贛府字[1983]184號)批覆,在原新余縣管轄的範圍內設立渝水區,為新余市轄縣級行政區。

1983年,撤銷新余鎮,改設街道辦事處;設立周宇鎮;設立花古山鎮(贛府字[1983]206號)。1984年,良山鄉併入周宇鎮(贛府廳字[1984]492號)。1987年3月14日,設置南英鄉建制(贛府廳字[1987]127號批覆)。

1988年12月10日,撤銷羅坊鄉、水北鄉、水西鄉、姚圩鄉,分別設立羅坊鎮、水北鎮、水西鎮、姚圩鎮;原下村鄉的行政區域劃歸花古山鎮並更名為下村鎮(贛民函[1988]138號批覆)。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2],全區總人口778391人;其中:城關街道125881人、水北鎮44825人、下村鎮39566人、良山鎮19542人、水西鎮53445人、羅坊鎮54788人、姚圩鎮25089人、觀巢鎮25922人、歐里鎮18788人、河下鎮18397人、珠珊鎮32059人、鵠山鄉15379人、人和鄉19004人、馬洪鄉22411人、北崗鄉13781人、沙土鄉99268人、界水鄉12751人、東邊鄉5961人、南安鄉13404人、新溪鄉14507人、南英鄉1465人、九龍山鄉7596人、新鋼公司山下片虛擬街道47404人、新余鐵路辦事處虛擬街道10961人、新鋼公司山上片虛擬鎮29128人、省花鼓山煤礦虛擬鎮6969人。

2001年8月27日,撤銷沙土鄉建制,改設城北街道辦事處;城關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城南街道辦事處(贛民字[2001]417號批覆)。2001年11月26日,撤銷南英鄉,劃歸羅坊鎮(贛民字[2001]529號批覆)。

2003年10月21日,撤銷北崗鄉、東邊鄉和馬洪鄉,北崗鄉、馬洪鄉分別成建制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東邊鄉分別劃歸羅坊鎮和水西鎮管轄(贛民字[2003]271號批覆)。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78.47萬人。

2005年1月19日,新余市《關於同意渝水區將城北街道辦事處調整為二個街道辦事處的批覆》(余府字[2005]4號):1、將城北街道辦事處部分管轄範圍析出設立袁河街道辦事處。2、調整後,城北街道辦事處管轄:橋背、老屋場、毛家、富塘、堆上、嶺泉(小路口村小組除外)、東陂、勝利8個行政村和城北12個居委會。駐地不變;袁河街道辦事處管轄:送橋(含嶺泉行政村的小路口村小組)、王坑、望城、夏家、鄭家5個行政村,以及新鋼公司將來劃歸屬地管理的居委會。駐五一路與清萍路交叉口西側。

視頻

渝水區 相關視頻

美麗的界水鄉-渝水區
江西新余渝水區旅遊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