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溫儒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溫儒敏
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出生 1946年
廣東紫金
國籍 中國
母校 中國人民大學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溫儒敏 ,1946年生,籍貫廣東紫金。曾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1],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2]

個人履歷

1964-1970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本科學習。

1970-1978年在廣東韶關地委辦公室任秘書,其間曾在廠礦與農村基層工作。

1978年10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師從著名學者王瑤先生讀研究生,1981年以論文《魯迅前期美學思想與廚川白村》通過獲碩士學位。

1981年7月留校任教。1984-1987在職攻讀博士課程,1987年7月獲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是《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1985年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系訪問學者。

1987年聘北大中文系副教授,1992年聘教授,1996年聘博士生導師。

1994-1995年任韓國高麗大學客座教授。

1997年7月-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輯,兼任中文系學術委員會主任(1996-2000)。

1999年7月任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至2008年7月)。

2000年至今任全國社科基金評審委員。

2003年任法國波爾多第三大學客座教授。

2004年至今任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

2006年至今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

2004-2010年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

2008年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教學名師"獎勵。同年獲北京大學方正獎教金特等獎。

2003年起任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2007-2010年任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2007年至今任北大"國培"計劃語文學科首席專家。2010年至今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

2011年9月受聘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2012年擔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主要任職

現為山東大學特聘人文社科一級教授,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教育部授予國家級高校教學名師 ,教育部聘中小學語文教科書總主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科書主編。曾任北大中文系主任(1999-2008)、北大出版社總編輯(1997-1999)、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2006-2014)、《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主編(2004-2016)、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人教版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執行主編及人教版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的總主編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偏重文學史研究、思潮研究)、文學理論(偏重文學批評研究)、比較文學(中外文學影響及平行研究)和語文教育(中小學語文教育、大學文學教育研究)的研究與教學。 主要著作有《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合著)《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一二三集)等14種,編著有《比較文學論文集》《中西比較文學論集》《高等語文》(合作)等22種,發表論文約250篇。

擔任過的部分課程

《中國現代文學史》,本科基礎課,國家級精品課。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研究生課程。

《現實主義思潮研究》,研究生課程。

《現當代作家作品研究》,本科生課程。

《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本科生選修課程,中央電大必修課程。

《現代文學與外國文學思潮》,選修課。

《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研究生必修課。

溫儒敏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現當代文學學科史與學術前沿》,研究生課程。

《文革文學史研究》,選修課。

《文論精讀》,博士生選修課。

《現代文學專題》,博士生選修課。

《語文教育專題》,"國培"課程。

承擔科研項目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已結項,成果為專著)

《現當代文學研究史論》,教育部"九五"重點項目。(已結項,成果為專著《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基地項目》(主持人),北大學科建設985一期資助項目。

《中國現代文學傳統研究》,教育部"十五"重大項目。(已結項,成果為專著《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即將出版))

《國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召集人),教育部項目。

《中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狀況調查》(共11個子項目),總項目主持人,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項目。

《當前社會"文學生活"調查》,國家社科基金2012年重大項目,首席專家。

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2012年啟動,教育部組織編寫,總主編。

獲獎記錄

教育部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1999)[3]

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獎(2004)

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05)[4]

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

國家級精品課《中國現代文學》主持人(2005)

北京市教學名師(2007)

國家級"教學名師"(2008)

北京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2008)

北京大學方正獎教金(2008)

山東大學優秀教師(2013)

華中師大學報60周年慶"庒凌學術獎"(論文獎,2015)

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之"王瑤學術獎"(論文獎,2016)

部分專著、論文集

《新文學現實主義的流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版,有韓文譯本。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6次印刷。有韓文譯本。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修訂本),與錢理群、吳福輝合著,最初由上海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1998年修訂,改由北大出版社版,至2013年已40次印刷,印數達百萬冊;有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繁體字版。教育部推薦重點教材。曾獲王瑤學術獎。

《中華文學通史》(近現代卷,與人合作),華藝出版社1998年版。溫儒敏負責撰寫其中有關文學思潮與批評,以及部分作家作品的章節,約10萬字。

《文學課堂:溫儒敏文學史論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收論文36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與人合作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關現當代文學重點作家及重要文學史現象研究論析16篇。2013年該書出增訂版。

溫儒敏

來自 中國作家網 的圖片

《文學史的視野》,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版。收文學史研究及學術隨筆35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系統評述現當代文學學科的沿革、研究現狀以及所面臨的問題。

《語文課改與文學教育》,論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書香五院:北大中文系敘錄》,散文隨筆集,北大出版社2008年版。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與人合作),北大出版社2010年版。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論文集,北大出版社2010年版。收有關語文教育的論文、隨筆、講稿等44篇。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二集》,論文集,北大出版社2012年版。收有關語文教育的論文、隨筆、講稿等63篇。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三集》,論文集,北大出版社2016年版。收有關語文教育的論文、隨筆、講稿等67篇。

《溫儒敏序跋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收筆者30多年來為自己的書和他人的書所作序跋73篇。

《中國現當代文學專題研究》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編著書目

《比較文學論文集》,與張隆溪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4年出版。

《尋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學規律》,葉維廉比較文學論文集,與李細堯合作翻譯及編選,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中西比較文學論集》,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作品精選》(與嚴家炎、孫玉石合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初版,2001年修訂版,2013年第三版。

《時代之波》,與丁曉萍合編,關於"戰國策派"的研究文選,1997年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北大風:北大學生百年作品選》,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百年學術:北大中文系名家學術文存》,北大出版社與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2008年北大出版社修訂再版 。

《郁達夫名作欣賞》,主編,中國和平出版社1998年出版。

《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學習指導》,原名《中國現代文學課程學習指導》,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初版,2007年修訂,改現名再版。

《中文學科論文寫作訓練》,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高中語文》(必修與選修),執行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大學語文》,(與人合編),全國自考辦教材,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出版。

《高等語文》,分甲乙兩種版本,主編,江蘇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名家通識講座書系》,執行主編,名家通識教育多學科系列教材,簡稱"十五講"系列,計劃100種(已出版75冊),北大出版社版。

《中國語文》,總主編,重慶出版集團與北京大學出版社先後出版。

《北大中文系百年圖史》,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大學語文讀本》(分普通高校與高職高專兩種版本),主編,西安交通大學2011年出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中外文學作品導讀》,主編,全國自考辦教材,外研社2012年版。

《語文課改調研報告》,主編,北京大學2014年出版。

《語文素養讀本》(小學到高中24冊),主編,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

《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教育部組織編寫,總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一、七年級)。

論文目錄

發表文章共250多篇,以下為列舉:

溫儒敏

來自 騰訊 的圖片

《論郁達夫的小說創作》,《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0年2輯。

《試論〈懷舊〉》,《魯迅研究叢刊》1980年3輯。

《略論郁達夫的散文》,《讀書》1981年3期。

《魯迅前期美學思想與廚川白村》,《北京大學

學報》1981年5期。

《外國文學對魯迅〈狂人日記〉的影響》,北大《國外文學》1982年。

《港台比較文學研究述評》,《當代文藝思潮》1982年3期。

《重讀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讀書》1983年2期。

《深刻的思想 特異的構思:讀魯迅的小說〈藥〉》,《閱讀與欣賞(現代文學部分五》,1983年。

《〈朝花夕拾〉風格論》,《北大研究生學刊》1985年創刊號。

《歐洲現實主義的傳入與五四時期的現實主義文學》,《中國社會科學》1986年3期。

《新文學現實主義總體特徵論綱》,《北京大學學報》1988年2期。

《梁實秋及其文學美學論着》,《博覽群書》1989年7期。

《香港文學批評印象》,《香港文學》1989年1-2期。

《梁實秋年譜簡編》,《文教資料簡報》1989年2輯。

《〈圍城〉的三層意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9年2輯。

《〈肥皂〉的精神分析讀解》,《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2期。

《雍容(幽默(簡單味》,《魯迅研究動態》1989年12期。

《〈狂人日記〉:反諷的迷宮》,《魯迅研究月刊》1990年8期。

《客家味:傳統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說評論》1990年3期。

《略論胡風的文學批評》,《新文學研究》1992年2期。

《成仿吾的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2年2期。

《胡風"主觀戰鬥精神說"平議》,《北京大學學報》1992年5期。

《周作人的散文理論與批評》,《上海文論》1992年5期。

《王國維文學批評的現代性》,《中國社會科學》1992年3期。

《梁實秋對新人文主義的接受與偏離》,《文學史》第1輯,1993年。

《沈從文怎樣寫鑑賞性評論》,《名作欣賞》1993年3期。

《李長之〈魯迅批判〉及其傳記批評》,《魯迅研究月刊》1993年4期。

《論茅盾的"作家論"批評文體》,《天津社會科學》1993年3期。

《批評作為渡河之筏捕魚之筌》,《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4期。

《歷史選擇中的卓識與困擾:論馮雪峰與馬克思主義批評》,《學術月刊》1994年5期。

《郭沫若其人其詩》,韓國《中國語文論叢》1994年7輯。

《剖析現代人的文化困擾:評〈廢都〉》,收蕭夏林編《"廢都"廢誰》一書,學苑出版社1993年版。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溫儒敏

來自 商務印書館 的圖片

《調整學術步履》,《天津社會科學》1994年2期。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韓譯本序),《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4年3期。

《朱光潛的詩美學與新詩理論辯正》,《求是學刊》1994年2期。

《戰國策派的文化反思與重建構想》,收溫儒敏編《時代之波》,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5年。

《梁宗岱的"純詩"理論》,《詩探索》1995年3期。

《茅盾與現代文學批評》,《文學評論》1996年4期。

《懷戀的月色--讀〈水樣的春愁〉》,《名作欣賞》1997年3期。

《春風沉醉郁達夫》,《中華讀書報》1997年2月19日。

《王國維〈紅樓夢評論〉的"誤讀"價值》,《中國文化報》1997年10月4日。

《劉以鬯小說的"形式感" 》,1999年香港文學國際研討會提交論文。

《〈梅村心曲〉的客家味及傳統人文精神》,《嘉應大學學報》1999年2期。

《大學出版的根基:學術為本--北京大學出版社的選題策劃》,《中國出版》1999年9期。

《論老舍創作的文學史地位》,1999年紀念老舍10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提交論文。

《關於"經典化"與"學院化" 》,《文藝研究》1999年1期。

《文化批評視野中的小說〈二馬〉》,《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0年4輯。

《文學史觀的建構與對話:圍繞初期新文學的評價》,《北京大學學報》2000年4期。

《張愛玲熱的興發與變異》,2000年10月香港"張愛玲與中文文學國際研討會上提交的論文,發表《中華讀書報》2000年12月27日。

《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 Amsterdam Atlanta》, GA,2000(2007年荷蘭阿姆斯特丹世界比較文學大會提交論文)。

《淺議有關郭沫若的兩極閱讀現象》,《中國文化研究》2001年1卷。

《當代評論與文學史研究的張力》,《現代中國》創刊號2001年。

《論〈中國新文學大系〉的科學史價值》,《文學評論》2001年3期。

《思想史取替文學史?》,2001年南京"中國現代文學傳統"國際學術研討會提交論文。後收會議論文集。

《魯迅對文化轉型的探求與焦慮》,《北京大學學報》2001年4期。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11月首屆"北大論壇"。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與現代文學學科的建立》,《文學評論》2002年1期。

《北京大學中文系近期的本科教學改革》,《中國大學教學》2002年11期。

《"蘇聯模式"與1950年代的現代文學史寫作》,《北京大學學報》2003年1期。

《四十年代文學史家如何塑造"新文學傳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4期。

《從學科史考察早期幾種獨立形態度新文學史》,《中國文化研究》2003年1期。

《當代文學思潮中的"別、車、杜現象"》,《讀書》2003年11期。

《如何看待魯迅對傳統文化的"偏激"》,《中文自學指導》2003年6期。

《沈從文與北大》,《中國高等教育》2003年2期。

《魯迅的問題仍然纏繞和警示着我們--在東南大學的講演》,《魯迅研究月刊》2003年9期。

《現代文學課程教學如何適應時代變革》,《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5期。

《從學科史回顧八十年代的現在文學研究》,《北京大學學報》2004年5期。

《當代文學研究的"空洞化"現象》,《文藝研究》2004年3期。

溫儒敏

來自 騰訊 的圖片

《科技發展與以人為本》,《文明》雜誌2004年6期。

《胡風研究的"祛魅"與"祛蔽"》,《博覽群書》2004年5期。

《關於現代文學基礎課教學改革的思考》,《中國大學教育》2004年2期。

《雷雨》的主人公是誰?--北大中文系學生試卷的觀點舉要》,《名作欣賞》2004年4期。

《學科史的梳理與反思--〈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概要〉引言》,《海南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2期。

《作為文學史寫作資源的"作家論"》,《北京大學學報》2005年2期。

《以個案考察切入跨文化研究》,《東方叢刊》2006年2期

《現代文學基礎課教學的幾點體會》,《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6年3期。

《紮實穩妥地推進課程改革》,《語文建設》2006年5期。

《文學研究中的"漢學心態"》,《文藝爭鳴》2007年7期。

《對中小學課程改革的幾點看法》,上海《語文學習》2008年1期。

《現代文學"新傳統"及其當代闡釋》,《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2期。

《語文教育研究、文學教育與課程改革》,上海《語文建設》2008年4期。

《第一次"文代會"與新文學傳統的規範化闡釋》(與胡慧翼合作),《河北學刊》2008年3 期。

《難忘的北大研究生三年》,《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年8期。

《中國現代文學的闡釋鏈與"新傳統"的生成》,上海《學術月刊》2008年11期,又《新華文摘》2009年第3期轉載。

《堅持本義 守正創新:溫儒敏教授訪談》(張曉玥整理),上海《學術月刊》2008年11期。

《中文系要有"文氣"》,《文史知識》2008年8期。

《"新傳統"資源的利用與當代價值重建》(現代文學研究會十屆二次理事會開幕辭與閉幕辭),《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9年3期。

《語文教育:創新之路怎樣走?》(記者採訪),《光明日報》2009年7月3日。

《文筆不是作文教學的第一要義》(記者訪談),《中國教育報》2009年7月24日。

《北大傳統與大學文化》,《粵海風》2009年9月號。

《語文教育研究的困擾與前景》,《語文學習》2010年1期。

《北大中文系誕生100年摭談》,《中華讀書報》2010年3月17日。

《"不要輸在起跑線上"是誤導》,《人民日報》2010年6月4日。

《尊重史料研究的學術價值與地位》,河南《漢語言文學研究》第1卷第1期。

《第二代學者對於現代文學研究的巨大貢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0年第5期。

《在課改中切實改進閱讀與作文教學》,《基礎教育課程研究》2010年12期。

《說說北大中文系的"系格"》,《光明日報》2010年12月17日。

《教材,怎樣改才讓人滿意?》,《人民日報》2010年12月23日。

溫儒敏

來自 騰訊 的圖片

《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五種偏向》,《課程教材教法》2011年1期。

《現代文學研究的"邊界"及"價值尺度"問題》,《華中師大學報》2011年1期。《新華文摘》2011年6期。

《叢刊改版致讀者》,《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1年1期。(與吳義勤聯合署名)。

《不妨往理性思維靠一靠》,《人民日報》專訪,2011年6月8日。

《再論現代文學研究的"邊界"與"價值尺度"問題》,上海《學術月刊》,2011年11期。

《再論"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誤導》,國務院參事室"教育論壇"發表,

《中國大學的五種"重病"》,《羊城晚報》2012年1月8日。全國大多數網站轉載,很多報刊轉載,如《文摘報》《讀者》等,鳳凰衛視專題評講。

《關注我們的文學生活》,《人民日報》2012年1月17日。

《忽視課外閱讀,語文課就只是半截子的》,《課程教材教法》2012年第1期。《就語文新課標的學習談九個問題》,《中學語文教學》2012年3期。

《"文學生活":新的學術生長點》,《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12年8期,又《新華文摘》2012年第23期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2年12期轉載摘。

《中國國民的"文學生活"》,《中華讀書報》2012年8月22日,《新華月報》2012年第9其轉載。

《高考語文(作文)閱卷方式應當改進》,《語文建設》2012年7-8期。

《北大清華人大三校比較論》,《粵海風》2012年5期。

《中國現代文學學科的建構》(訪談),《文藝報》2012年12月12日。

《學問與人生不是兩張皮(訪談)》,《新文學評論》(湖北)2012年4期。封二刊出溫儒敏簡歷和照片。

《語文教材編寫也要守正創新》,《語文學習》2013年1期。同期封二專刊溫儒敏題詞"刊格不羈,立品為歸,題贈語文學習雜誌"。並刊出溫儒敏5張照片。

相關資料

理性、務實地推動語文教育改革

" 我的專業不是語文教育,是現代文學史,主要精力也不在語文研究上,這方面偶有心得,時而提些看法,只能說是'敲邊鼓'"。溫儒敏這樣定位自己為語文教育所做的努力和工作。近日,北大出版社推出其近年來關於語文教育研究的論說選集,其中,有他對語文教育功能與定位的思考;關於語文課改的調查、研究與建議;對大學語文教學困擾與出路的探究;以及大學文化衰落現狀的評析,等等。

溫儒敏屬於理性、務實的那類學者。他認為,在中國喊喊口號或者寫些痛快文章容易,要改革就難得多,在教育領域哪怕是一寸的改革,都要付出巨大的代價。"我們光批評抱怨不行,還要了解社會,多做建設性工作"。雖是"敲邊鼓",他的本意卻是呼喚更多有識之士關注基礎教育和母語教育。為社會做點實在的事情,盡知識分子的一份責任。

《大學教師主要職責就是教學》(節選)(《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18日以改革開放30年人民教師10位典範之一,報道溫儒敏的事跡)

"1978年至1981年,是我在北大中文系讀研究生的3年,也是我一生最要緊、最值得回味的3年。"花甲之年的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溫儒敏深有感觸地說。

1977年10月22日,中央招生工作會議的精神通過廣播電台傳遍神州大地:恢復研究生培養制度,號召青年報考。"我突然意識到可以選擇人生的機會來了,很興奮,決定試一試。"當時的溫儒敏從中國人民大學語文系畢業已經7年,在廣東韶關地委機關當秘書。7年間,他下過工廠、農村,按說也有升遷的機會,但執拗的他總希望多讀點書,能做比較自由的研究工作。對知識的極度渴望,讓他下決心一搏。

1978年5月5日,溫儒敏與63500名考生同一時間走進不同的考場,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幾個月以後,他幸運地成為我國恢復碩士生招生後的第一屆研究生,這一年,全國共錄取10708名碩士研究生。

1978年10月9日,是溫儒敏終身銘記的日子。那天他如願以償地來到北大中文系報到,住進了29樓203室。"新粉刷的宿舍油漆味很濃,10多平方米,4人一間,擠得很,但心裡是那樣敞亮。"溫儒敏笑着說,那時帶上紅底白字的北京大學校徽,走到哪裡,仿佛都有人盯着你,"那種充滿希望與活力的感覺,是很難再現的。"

那一年,北大中文系共招收了7個專業19名研究生,除溫儒敏外,錢理群、吳福輝、凌宇、趙園等,如今也都是在中國現代文學研究領域赫赫有名的人物。而在當年,他們都是一群在知識的海洋里如饑似渴的求知者。

"當年,孫玉石、袁良駿老師給1977級本科生上現代文學基礎課,在老二教階梯教室,200多人的大課,搶不到座位就坐在水泥台階上,我們一節不落跟着聽了一個學期。"溫儒敏的思緒仿佛又回到了30年前,吳組緗教授的古代小說史、金開誠講授的文藝心理學,都成為他們經常討論的話題。溫儒敏說,語言學家朱德熙、岑麒祥,文字學家裘錫圭,三天兩頭地來研究生宿舍輔導,我們當然不會放過這樣的好機會,抓住老師就不放,請教語言學等方面的問題。"有一種說法,認為在理想的大學裡學習是'從游',如同大魚帶小魚,有那麼一些有學問的教授帶領一群群小魚,在學海中自由地游來游去,成長成才,當年就有這種味道。"溫儒敏感慨萬千。

1984年,留校任教3年的溫儒敏又繼續師從王瑤攻讀博士研究生,並有幸成為北大中文系第一屆博士。從那時起,溫儒敏的人生便沒有偏離過教書育人這個軌道。從教20多年來,他擔任過北大出版社總編輯、北大中文系主任,還兼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議組成員,忙碌的溫儒敏依然堅持給本科生上基礎課,他說:"別忘了,老師的主要職責就是教學。"

"我是個性情中人,年輕時崇尚自由。後來有了到基層工作的機會,知道實踐不是自己想的那麼簡單。"在求學路上歷經波折的溫儒敏,依然保留著名如其人的那份溫文爾雅,而這溫文爾雅的背後是一種獨特的力量,一種源自於知識的強大的力量。上過溫儒敏課的學生都深深敬佩他嚴謹開放的風格,通常班上有100多名學生,每篇作業他都要親自批改,並有針對性地寫出評語。有的學生本科畢業後,還珍藏着大一時溫儒敏精心批閱的作業。

如今,溫儒敏擔任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這些年一直在參與基礎教育改革,也曾執行主編過新課標"高中語文";他為北大中文系大一學生開設的國家級精品課程"中國現代文學",傾注了很多心力。因為改革開放而改變了人生軌跡的溫儒敏,如今也在教師的崗位上以傳道授業的方式給予更多青年人改變命運的力量,苦耕不輟,樂此不疲。

《溫儒敏論語文教育》(包括一二兩集,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課改是目前中小學教育的一大熱點問題,溫儒敏教授擔任教育部中小學語文"新課標"專家組召集人,本書精選他關於中小學語文教育的文章40餘篇,介紹了"新課標"制定的思路及實踐中面臨的問題,呈現了他作為專家學者對於中小學語文教學的思考和建議,對政策制訂者而言有借鑑意義,對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也不無啟發。

視頻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與特色(溫儒敏)01 2018年7月25日發布

2016溫儒敏「統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 2019年8月30日發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