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溫宿大峽谷位於溫宿縣境內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前山區博孜敦柯爾克孜民族鄉境內,大峽谷距溫宿縣城東北約80公里,距國道314線26公里左右,總面積200平方公里。這裡曾是通往南北天山古代驛路木扎特古道的必經之地,當地稱之為「庫都魯克大峽谷」,維吾爾語意為「驚險,神秘」。

溫宿大峽谷是中國西部最美的丹霞地質奇景、中國最大的岩鹽喀斯特地質勝景。

溫宿大峽谷有中國罕見的遠古岩鹽地質絕景、中國西部奇特的雅丹地質怪景、中國獨有的巨型岩溶蝕地質秘境,堪稱新疆「活的地質演變史博物館」。

進入景區,猶如進入了一片精美雄渾的自然畫廊。

峽谷中山壁岩層分布清晰,受擠壓形成的褶皺,彎曲的線條十分清晰,斷裂的岩石夾在山壁岩層中,在歷經億萬年的風雨侵蝕後,形成了絕壁高聳、奇峰兀立、形態各異、嶙峋怪異、色彩濃烈、千姿百態、五彩紛呈的奇特景觀[1]

中文名稱: 溫宿大峽谷

外文名稱: wensudaxiagu

地理位置: 溫宿縣境內天山山脈中段南麓前山區博孜敦柯爾克孜民族鄉境

氣候類型: 溫帶季風

占地面積: 200平方公里

又 稱: 「庫都魯克大峽谷

目錄

形成原因

溫宿大峽谷是2600萬年前內陸湖泊沉積的地層。

由距今一億多年前的中生代的白堊紀,經過億萬年的洪水、雨水沖刷和勁風吹蝕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全景為岩鹽喀斯特地貌和峽谷雅丹地貌為代表的地質遺蹟和地質景觀。

大峽谷開發的路段溝長約10幾公里,南北向,寬處約200至300百米,狹窄處僅可一人通過。

走進大峽谷,峽谷兩側因風吹日蝕,雨水沖刷,形成了許多神奇肅穆令人嘆為觀止的傳神奇景,如:英雄谷、幽情谷、雙塔谷、紫瀾山、胡楊雙雄、萬僧朝聖、千年古堡、千山雄風、太空來客、驛路城池、雙塔爭鋒、情俑、千古壁畫、千屋萬塔、一線雲天、星河飛瀑、三心石、二意柱、巨輪飛渡、赤柱坡、雄鞭口、望心門、赤砂墩等氣勢壯觀的100多處難於用語言文字表達清晰的山體造型。

英雄谷,男人谷,情人谷中的—生命之本和生命之源是大峽谷的鎮谷之寶。

大峽谷還是原始的自然景觀。

活的博物館

擁有「活的地質演變史博物館」美稱的溫宿大峽谷成為絲綢之路上新疆境內重要的旅遊景區。

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等知名規劃專家編制的《阿克蘇地區溫宿大峽谷旅遊景區總體規劃》於2009年1月7日通過自治區專家評審。

大峽谷西北可以觀望到著名雪峰托木爾峰,向西可達溫宿神木園,東鄰著名的夏特故道以及龜茲文化旅遊區,南鄰塔克拉瑪干沙漠。

溫宿大峽谷旅遊觀光線路以「一峰一谷」為特色,向南還可以擴展為「一漠一河」,構成相映成輝的錯位旅遊產品共同發展的局面。

保護工作

2008年7月25日,溫宿縣國土資源局邀請新疆地質遺蹟調查評價中心的專家來到托木爾神奇大峽谷,考察大峽谷地質遺蹟,進行國家地質公園項目調查、立項的前期準備工作。

這標誌着托木爾神奇大峽谷申報「國家地質公園」工作正式啟動。

專家們認為,2008年已得知大峽谷擁有丹霞、雅丹、次雅丹、岩鹽喀斯特和獨特的鹽丘底劈構造等5種地貌,是一處綜合性的「地質博物館」。

據專家考證,到2008年為止我國還沒有發現和溫宿縣庫都魯克神奇大峽谷相類似的地質地貌,因此它具有很強的科研價值和旅遊開發價值。

大峽谷地質遺蹟保護和國家地質公園項目的啟動,不但有利於有效保護、合理開發和利用地質遺蹟資源,而且也為開展更廣泛的地質科學研究提供了更多依據。

視頻

新疆南疆 溫宿大峽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