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五台山日記(徐霞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五台山日記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游五台山日記》中國當代作家徐霞客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五台山日記

五台山又省稱台山,位於山西省五台縣東北隅。五峰高聳,峰頂平坦寬闊如台,故稱五台。東台稱望海峰,南台為錦繡峰,西台為掛月峰,北台稱葉斗峰,中台即翠岩峰。 五座山峰環抱,繞周達250公里。該山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山內有規模宏大古建築群,歷史和藝術價值甚高。

五台山可游之處甚多,而記中則主要記錄了作者游南台(錦繡峰)、西台(掛月峰)、中台(翠谷峰)、北台(葉斗峰)等山峰的經歷,而獨不見東台。

記中對幾座山峰的不同之處皆有描繪,且對各峰走勢林木、水溪也有記錄。 因為此山的特殊文化意蘊,遊記對寺廟建築的關注尤其突出,特別對萬佛閣的描繪更是細緻且倍加讚賞。寫景狀物極盡妍態,讀之令人稱快嘆奇。

癸酉(1633年) 七月二十八日 出都即今北京為五台游。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關。山自唐縣來,至唐河始密,至黃葵漸開,勢不甚穹窿矣。從阜平西南過石樑, 西北諸峰復嵱嵷yǒng sǒng上下眾多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來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轉,山峽漸束。又七里,飯於太子鋪。北行十五里,溪聲忽至。

回顧右崖,石壁數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從溢者,今天旱無瀑,瀑痕猶在削坳間。離澗二三尺,泉從坳間細孔泛濫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嶺。嶺上四眺,北塢頗開,東北、西北,高峰對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殺收束。復有遠山橫其外,即龍泉關也,去此尚四十里。嶺下有水從西南來,初隨之北行,已而溪從東峽中去。復逾一小嶺,則大溪從西北來,其勢甚壯,亦從東南峽中去,當即與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余初過阜平,舍大溪而西,以為西溪即龍泉之水也,不謂西溪乃出鞍子嶺坳壁,逾嶺而復與大溪之上流遇,大溪則出自龍泉者。溪有石樑曰萬年,過之,溯流望西北高峰而趨。十里,逼峰下,為小山所掩,反不睹嶙峋之勢。轉北行,向所望東北高峰,瞻之愈出,趨之愈近,峭削之姿,遙遙逐人向人逼來,二十里之間,勞於應接。是峰名五岩寨,又名吳王寨,有老僧廬其上。

已而東北峰下,溪流溢出,與龍泉大溪會,土人構石樑於上,非龍關道所經。從橋左北行八里,時遇崩崖矗立溪上。又二里,重城當隘口,為龍泉關。

初五日 進南關, 出東關。北行十里,路漸上,山漸奇,泉聲漸微。既而石路陡絕,兩崖巍峰峭壁,合沓攢奇,山樹與石競麗錯綺,不復知升陟之煩也。如是五里,崖逼處復設石關二重。又直上五里,登長城嶺絕頂。回望遠峰,極高者亦伏足下,兩旁近峰擁護,惟南來一線有山隙,徹目百里。嶺之上,巍樓雄峙,即龍泉上關也。

關內古松一株,枝聳葉茂,干雲俊物。關之西,即為山西五台縣界。下嶺甚平,不及所上十之一。十三里,為舊路嶺,已在平地。有溪自西南來,至此隨山向西北去,行亦從之。十里,五台水自西北來會,合流注滹沱河。乃循西北溪數里,為天池莊。北向塢中二十里,過白頭庵村,去南台止二十里,四顧山谷,猶不可得其仿佛大概。又西北二里,路左為白雲寺。由其前南折,攀躋四里,折上三里,至千佛洞,乃登台間道。又折而西行,三里始至。

[1]

作者簡介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