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天下第一關(武立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天下第一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游天下第一關》中國當代作家武立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天下第一關

毛主席說:「不到長城非好漢。」其實,我入伍時連隊就坐落在張家口的長城腳下,可那裡的長城都已坍塌,根本看不到長城的模樣。後來幾次路過山海關,也都沒能看到長城,更不知道「天下第一關」是個啥樣子。為了爭當好漢,作為「鋼鐵長城」的一塊「磚」,我將利用這次來秦皇島出差之機,好好欣賞一下長城和它的起點「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城古稱榆關,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將軍徐達見此地「枕山依海,實遼薊咽喉」,便修築長城,建造關隘,遂更名為山海關。樓高13.7米,建築面積356平方米。因其地處要塞,形勢險峻,有「山海關關山海」之說。山海關古城共有四座城門,東門為鎮東門,西門叫迎恩門,南門喚望洋門,北門稱威遠門。其東門,由於是明代長城的起點和地勢險要等因素,被稱為「天下第一關」。

我們到了鎮東門下,發現這個城樓高大雄偉,黑洞洞的城門口有兩尊石獅子,其氣勢凜然有一種不可侵犯的威嚴。向上仰視,映入眼帘的便是那檐下的巨幅橫匾,上面是明朝進士、當地大書法家肖顯書寫的五個大字「天下第一關」,雖經過了千百年的磨洗,但還是那樣熠熠生光,書韻不減。

鎮東樓分上下兩層,高13.7米,上層有木質的68孔箭窗,可以從箭窗里射箭抵禦敵人的進攻。可是箭窗上卻畫着紅底白環黑靶心的圖案,像一隻只怒睜的眼睛。導遊告訴我們,因為天下第一關的箭樓剛建好時,總有飛鳥停留,箭窗開啟時這些飛鳥又亂飛影響士兵作戰,於是他們就想了個辦法,把箭窗設計成紅底兒白和黑靶心的樣子,就像一隻只大眼睛看着飛鳥,使飛鳥不敢靠近。聽到這裡,我不禁為古人的聰明才智拍手叫絕。

因東面處於迎敵的位置,所以東門城樓的建築就修得特別堅固,布防也特別嚴密。在東門的城門下設有券門。在券門之外修有一圈高大的城牆,旁側開門,取瓮中捉鱉之意,將這圈城牆包圍的空間定名為瓮城。在瓮城的外面,就是寬闊的護城河,河上建有吊橋。在護城河之外,還修有一圈和關城城牆相連的高大城牆。這就是羅城。因此,要想進入山海關的東門,就必須通過羅城、吊橋、瓮城和城門四道防線。由此可見,敵人若要從東面攻入山海關關城進入華北平原,比登天還難。

軍人總愛用軍事眼光尋蹤覓跡,欣賞風景。我們順着石階上了城樓,只見高高的城牆上可以五馬並馳,兩側曲曲彎彎,一直延伸到大山的背後。望着眼前壯麗的景色,輕輕撫摸着古老的城牆,我仿佛看見了當時勞動人民修建長城的情景,看到了當年站在這裡保衛着祖國大好河山的士兵。那種頑強的意志,那種崇高的信念,令我無比崇敬。

收回視線,我們再回殿內參觀。推開沉重的大門,跨過一尺來高的門檻,迎門的桌案上擺着一口鋼刀,在這陰森森的氛圍中,顯得十分冷峻肅穆,寒氣逼人。看完說明才知道,這鋼刀是在明朝時鑄造的,重166斤。從那砍得巨齒般的刀口看,從那刀身上的斑斑銹跡看,完全可以想象出它當年立下的卓著戰功。大殿左邊的牆上擺着七支羽箭,右邊牆下擺着一副盔甲,也銹跡斑斑,殘缺不全,一看就知道是一位身經百戰將軍的遺物。

在陳設大刀後面的牆上,掛着一個與城門上相同的大匾,原來這是書法家的真實手筆,城門上的字只是個複製品。說起肖顯寫的這個大匾,我忽然想起過去從一本書上看到肖顯題寫「天下第一關」的傳說

這一年皇上下旨給山海關總兵,要在山海關城上懸掛一塊「天第一關」的匾額,起初總兵還想自己題寫,但是一番操練下來,發現怎麼寫都不滿意,這才發現這是個技術活。這時謀士進言:「何不去找剛剛辭官歸鄉的進士肖顯呢?」總兵恍然大悟,馬上派人去請。

肖顯知道了總兵府來意後,應下了這個差事,但是為了展現出天下第一關的氣勢與內涵,終日在家練武,吟詩,卻不着急動筆。沒想到欽差要來視察掛匾,眼看時間來不及了,好在肖老先生拿起筆一氣呵成,「天下第一關」五個大字雄渾有力,躍然紙上。總兵在激動之中急忙派人趕去制匾,等牌匾掛起來後才發現,因為太着急,肖老先生把「天下第一關」寫成了「天丁第一關」,「下」字的一點給漏掉了。這可急壞了總兵,再制匾已經來不及了,趕忙把肖顯請回來補救,肖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命人準備一盆墨汁,拿起酒桌上的抹布,吸足了墨汁,甩開了膀子,對着牌匾扔了出去,只聽「啪」的一聲,抹布不偏不倚的正中「丁」字的右下方,牌匾上完美的「天下第一關」就這樣誕生了。

我盯着大匾仔細品賞,發現「天下第一關」這五個字與我們平時寫的字有點不一樣:「天」字上面一橫長,「第」字是草字頭,不是竹字頭。據說天字上面一橫長意思是天在上,廣袤無邊,覆蓋着大地。「第」寫成草字頭是因為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是草根皇帝,所以就把「第」寫成了「苐」。

游完了明末女將軍秦良玉、武舉吳三桂等曾經鎮守過的山海關,我體會到了古人對軍事的重視,也感受到了古人的聰明。今天,長城已經失去了它的歷史作用,但是我們仍需要長城精神,它是智慧的象徵,它是力量的象徵,它是國防的象徵。如今,我們的人民軍隊就是戰無不勝的鋼鐵長城。[1]

作者簡介

武立金,原總參某部副局長、天津市政協委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