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師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師雄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游師雄


游師雄

游師雄(1037—1097),武功人,字景叔,宋治平元年[1]游師雄(1064)中進士,歷儀州司戶參軍、德順軍判官、宗正寺主簿、軍器監丞等[2]。元祐初,堅決反對捨棄陝北四寨,為此而著《分疆錄》。出使熙河,協助指揮宋軍大敗來犯的吐蕃軍。以功任陝西轉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進陝西轉運使。數次對答哲宗邊防得失及本末,作《紹聖安邊策》。後歷知邠州、河中府、陝州等。史稱其「慷慨豪邁,有志事功,」熟悉邊務。時

論以其未得重用為憾。游師雄紹聖四年,卒於陝州任所[3]

本名: 游師雄

所處時代:北宋

出生時間:1037

性別: 男

字號: 景叔

出生地 :京兆府武功

去世時間:1097

目錄: 1人物信息: 2人物生平: 3經史才能: 4軍事謀略: 5流傳詩作

1人物信息

游師雄(1037—1097),字景叔,北宋名臣,將領、詩人、書法家,京兆府武功(今陝西武功縣武功鎮)人。游師雄墓志銘載:「公諱師雄,字景叔,姓游氏,世居

京兆之武功,曾祖永漬、祖裕,皆潛德不仕,考光濟始為大理寺丞,贈朝請郎,………妣張恭人,生子五,長靖、次竤、三義、四守、五踈,皆登科甲」( 三義、四守

左邊都帶立字旁)。 都昌、進賢等地譜載師雄公:師雄公字范世,曾祖恭,祖簡言、考從善………娶蔡氏恭人,生子二,醇、酢。

2人物生平

宋治平元年(1064)中進士(清雍正《陝西通志》卷三○說是治平二年中進士),授儀州司戶參軍。

熙寧四年(1071)改任德順軍判官,與諸將計議邊事,多所建樹,使邊境賴以無患。元佑初,朝廷議棄邊地四寨,師雄極力主張堅守,但意見未被採納。以致西夏得寸

進尺,邊境無寧日。

元祐二年(1087)師雄改任軍器監丞,時夏人謀犯熙河,守將劉舜卿採納師雄禦敵之策,連戰大捷,先後殺敵近四千人,俘獲敵帥九人。捷報傳來,舉國歡慶。不日調

升陝西轉運判官。

元祐五年(1090—1091)又任提點秦風路刑獄。次年,夏人侵涇原、熙河兩地,游師雄在定西至通渭間修築護耕七寨等戰略據點,以加強防衛,使邊境安定多年。後轉

禮部員外郎兼集賢校理,領陝西轉運使。

元祐八年(1093)調為朝奉郎加雲騎尉。後游師雄以病請求辭職,哲宗接見時,讚揚他的功績,反提升他為衛尉少卿。

紹聖元年(1094),游師雄又為哲宗皇帝策劃禦敵要略六十條(一作十六條),當時謂之《紹聖安邊策》。

紹聖二年(1095),再調河中知府,不日又晉升為直龍圖閣兼秦州知府,領秦鳳路馬步軍都總管加飛騎尉等職。

紹聖四年(1097)秋,調為陝州知府,是年七月六日病故,終年60歲,歸葬武功,墓尚在。

作品集

來自搜狗網 的圖片

中文名:游師雄

3經史才能

游師雄為人慷慨,不僅善於謀略,建有武功,而且通曉文史,重視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在陝任職期間,於元祐四年(1089)主持重刻《昭陵六駿碑》,在太宗陵廟中塑

造了六駿像;5年後,又於紹聖元年(1094)刻制了《昭陵圖碑》。20世紀初,著名的唐代「昭陵六駿」石雕被列強勾結民族敗類分解成小塊,其中拳毛騧、颯露紫兩塊盜

運到了美國,另外四塊被群眾攔截,藏於碑林(今西安碑林博物館)。四駿石雕雖倖存,但已殘損不全,上面所題刻的太宗贊馬詩及馬的名稱都無法看到了。惟有游師雄

的《昭陵六駿碑》保存了這批重要資料。

《昭陵六駿碑》原立在禮泉縣舊縣寧家村(太宗廟舊址)南門外,1974年移至昭陵博物館內。通高2.68米,寬0.98米,厚0.28米,龜座圓首,周邊浮雕蟠螭紋,中間圭額

陰刻篆書「昭陵六駿」4字。每行2字,由左向右豎讀。碑身長方體,碑面文字分上下兩部分,楷書陰刻。上部為「運判奉議游公題六駿碑」。碑文25行,每行11字,占

碑面四分之一,下部為線刻六駿及馬名、贊詩,占碑面四分之三。

游師雄在碑文中申明:「六駿距陵北五里, 自山下往返四十里,岩徑峭險,欲登者難之。因諭邑官仿其石像帶箭之狀,並丘行恭真(疑缺「像」字)塑於邑西門外太宗

廟廷。高庳豐約,洪纖尺寸,毫毛不差,以便往來觀覽者。又別為繪圖刻石於廡下,以廣其傳焉。」

可見他是很有遠見的,不但表明了他塑像、刻碑的目的、意圖,而且仿製的態度又是極其嚴謹認真的。此碑以線刻手法,縮小了六駿浮雕的比例,將六駿刻在一塊石碑

上,同時記錄了六駿的名稱、毛色特點、參加的戰役和太宗「六駿贊」,成為後人研究「昭陵六駿」的珍貴資料。今天所傳世的六駿圖形,特別是鞍韉的細部及被射中

的箭,都是以此碑為藍本的。

試想,如果沒有他的這一卓越貢獻,「昭陵六駿」將成為永遠解不開的疑團。

《昭陵圖碑》原豎於禮泉縣東舊縣村太宗廟(今寧家)內前院,1972年移至昭陵博物館。通高2.68米,寬0.99米,厚0.31米,龜座圓首。碑額橫向刻篆書「唐太宗昭陵

圖」。碑身左邊刻「唐太宗昭陵圖」,右刻「肅宗建陵圖」。內分上下兩部分,上部昭陵圖約占碑身面積的五分之四,下部刻宋禮泉縣城至四周鄰縣及昭陵、建陵相距

的里程。圖碑所記載的陪葬墓名稱、位置雖然同今天文物考古實地調查有許多出入,而所標出的陵園範圍以及地面建築、陵寢制度等都為後人提供了重要的參考資料。

宋敏求《長安志》和李好文《長安志圖》中關於昭陵的記載,都是依據此碑而來的。特別是關於昭陵十四國君長石像的題名,與今天所發現的幾件像座題名基本相符,

仍不失為寶貴的資料。

在乾陵,游師雄「見石人姓名漫滅,便仿奉天縣舊家所收藏拓本完好者,摹刻四碑,每碑十六人」,立於石人像前。乾陵藩臣像,宋以前的史籍中未記載,按游氏碑載

共64尊。《長安志》根據他的碑錄,謂可辨者39尊,今考證為36尊,現存能辨清的僅有6尊,摹刻的四碑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惋惜的是,乾陵藩臣像大都毀了,而且連游

師雄所摹刻的四碑也早就失跡了。

游師雄身在官場,心系文物,在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方面或許還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只是沒有記載,人們知道的很少。今天文物古蹟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和學術價值

遠遠超過了以往的任何時代。回顧游師雄在昭陵、乾陵文物方面的所作所為,對後人無疑是個非常有益的啟示。

4軍事謀略

游師雄年輕時跟隨關學始祖張載學習,深得其學說的奧秘。中進士後,為儀州(治今甘肅省華亭縣)司戶參軍,調德順軍(治今甘肅省靜寧縣)判官。當時鄜延前線諸

將商討攻守之策,屢因游師雄參謀而得以無患。一次,將軍劉琯與主帥商議,打算從延安進入黑水,游師雄認為其地臨近西夏,恐有埋伏,建議走別的道路。不久,偵

探果然報告說,西夏在黑水旁邊伏有精兵。劉琯謝道:「若不是您事先指出,我將回不來了!」趙禼統兵延安時,游師雄被薦舉為部屬。有一陣,西夏突然派兵入寇,

而邊防部隊大都駐紮在別的城堡,龍安塞(在今安塞縣北)以北諸城兵力空虛,趙禼深以為慮。游師雄處變不驚,他建議徵調民兵守衛,城上多堆石塊,及至敵兵來

到,知其已有防備,遂不敢繼續深入,只襲擊了邊境幾個小寨便撤退了。

元祐元年(1086),游師雄被徵召入京,任宗正寺主簿。宰相們準備拋棄邊疆上四個要寨,因游師雄詳知邊情,便徵求他的意見,他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宰相們沒采

納他的意見,他因此編著了《分疆錄》呈上。不久調任軍器監丞。

當時,吐蕃酋帥鬼章脅迫諸羌部落,並與西夏勾結,謀取熙、河二州一帶。詔令游師雄出使熙、河,與邊疆諸將斟酌情勢,相機處置。游師雄到達邊疆後,從偵探那兒

知道,西夏兵已南下到達天都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海源縣東南),其前鋒部隊已屯駐在天都山以東的通遠寨,而吐蕃氣焰囂張,即將從西面進攻河州(治今甘肅省

臨夏縣東北)。游師雄準備先發制人。統帥劉舜卿認為敵眾我寡,不肯貿然行事。游師雄說:「用兵之道在於謀略,不在人多。如果不能取勝,我情願接受誅戮!」一

連商議了三天,才定下來。於是分兵二路:一路由姚兕(sì)率領,從左路出擊,一路由種(chóng)誼率領,從右路出擊。姚兕北上,攻破六逋宗城,斬首1500級,並

攻下蓋朱城,切斷了通向黃河的要道,使得青唐羌10萬兵馬不得渡河;種誼南下,攻破洮州城(今甘肅省臨潭縣),生擒了吐蕃酋帥鬼章及大首領9人,斬首1700級。捷

報傳至京師,百官上表慶賀,準備厚賞游師雄,但有人上言認為這是邀功生事,因而只升一官,調為陝西轉運判官、提點秦鳳路刑獄。不久入朝為禮部員外郎,加集賢

校理,為陝西轉運使。

游師雄在京期間,哲宗曾召其進宮,慰勞說:「洮州之戰,可以說建了大功。只恨賞賜太薄了!」游師雄答說:「這都是聖上謀劃的結果,臣可以說沒有做什麼。只是

當時將士的勳勞未能賞賜,這是不足的地方。」於是陳述其事始末,拜為衛尉少卿。由於哲宗數次詢問邊防利弊,游師雄遂將慶曆以來邊帥處置的好壞、朝廷謀議的得

失以及當今禦敵的要務,共計60條,編為《紹聖安邊策》進上。不久,出知河中府、進直龍圖閣,改知秦州(治今甘肅省天水市)。未至,西夏又侵擾邊境,詔其兼知

熙、河二州事,與使者及秦鳳路統帥共同商討退敵大計。游師雄志在築城守御,而使者急於進行討擊,經過反覆討論,終於採納了游師雄的策略。自從收復洮州之後,

于闐、大食、佛林、邈黎諸國均感畏懼,都派使者進貢。朝廷限熙、河將帥每兩年進貢一次,游師雄認為這不是招撫良法,建議隨時接納。嗣後回到秦州,不久改知陝

州(治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60歲時去世。

游師雄為人慷慨豪邁,有志事功,議論的人都因其未能得到重用、沒有盡其才能而深感遺憾。

5流傳詩作編輯 過九成宮舊址二首

(一 )

今古市朝已變,隋唐樓殿成空。

惟有山頭明月,夜來猶照荒宮。

(二)

不見六龍駐蹕,空餘五栝陰森。

當日宮前流水,潺湲直到如今。

賀岷州守種誼破鬼章二首

(一)

王師一舉疾於雷,頃刻俄聞破敵回。

且喜將門還出將,檻車生致鬼章來。

(二)

圍合洮州敵未知,煙雲初散見旌旗。

忽驚漢將從天下,始恨羌酋送死遲。

汲泉烹茶寄葉君康直

清甘一派古祠邊,昨日親烹小鳳團。

卻恨竟陵無品目,煩君粗鑒為嘗看。

崆峒山 宋游師雄 崆峒一何高,崛起乾坤辟。 峻極倚杳冥,崢嶸亘今昔。

崆峒笄頭山 宋游師雄 笄頭舊傳名,關塞曾控扼。 太統失崔嵬,望家漸��。

崆峒翠屏山 宋游師雄 最高翠屏山,舉手星可摘。 珠石信團�,群峰森劍戟。 崆峒 廣成子洞 宋游師雄 復聞廣成子,不為外慮役。 軒後屈至尊,稽顙請所益。 至今洞猶存,峭壁宛遺蹟。

崆峒 歸雲洞 宋游師雄 山下雨霏霏,山頭雲氣結。 時將雷雨收,片片歸雲白。

崆峒皂鶴洞 宋游師雄 皂鶴有時出,振迅擊天翩。 未見飲啄時,靈風想自咽。

崆峒西岩泉 宋游師雄 西岩水泓澄,沮洳緣罅隙。 攜爐就煮茗,爽徹滌肝膈。

崆峒琉璃泉 宋游師雄 陽麓湧泉飛,淙淙逗甘液。 道士養金丹,長此吸銀玉。

崆峒香爐峰 宋游師雄 卻升香爐台,俯瞰倒插石。 身恍立霄漢,風生兩腋側。

崆峒仙人石橋着棋台

石橋跨兩岫,野叟嘗遠跖。

旁有枰棋處,雲是仙人奕。

參考資料: 1. 上海商務印書館.宋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詞條標籤: 政治人物官員人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