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目連山記(魏來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目連山記》中國當代作家魏來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目連山記

在甲午深秋之際,我受中國詩詞協會副會長及安徽省詩詞學會理事李正國老師之邀,去石台縣拜會詩友。

美麗的皖南群山起伏,翠柏長青,微紅的楓葉鑲嵌在這萬山叢中,它示意着,這是深秋的季節。紅綠相間的葉子,把整個山脈點綴的十分壯觀。我們按約定地點下了車,去未曾謀面的詩友家。據說去他家還有一刻鐘的路程,於是我們游步閒散在崎嶇的山路上。路邊時而還可看到有開放的小花,花雖然撒落在路邊的灌木叢中,但很是好看。我是叫不出它們名字,只是欣賞它的艷麗罷了。

幾道山彎一拐,就到了詩友朱保平的宅前。我環顧四周,頓覺有一股皖南山區的特色氣息。就居住的房屋,一律是飛檐翹閣馬頭牆的徽派建築,顯得古色古香。我們進屋一落坐。詩友就呼家人拿來自家的土茶讓我們品嘗。他說:水是這山裡的泉水。茶是自己做的茶,你們嘗嘗。在盛情中,我們一邊品嘗他的茗汁,一邊聽他介紹目連山的景點來歷。並向我們贈送一本由潘光耀主編的《池州名勝要覽》。據鄭之珍編撰的《目連救母勸善戲文》記載,石台目連戲始於明代萬曆年間,演出的宗旨是「驅鬼避邪、積德行善」。民間有一種說法是:梁昭明太子蕭統(公元501-531),喜愛遊歷名山大川,有一次他帶着幾個隨從騎馬到此,被秋浦河畔的這片山水所吸引,流連忘返。當得知本地百姓常被惡鬼所害時,十分痛心,便將山名「坐石坑」改為「目連山」,並親自指導當地百姓排演目連戲,以驅鬼神。神就神在此後每唱一次「目連戲」,就能保證這一帶十年裡不會出現惡鬼。神話傳說賦予了目連戲神奇的色彩,目連山也因為孕育了目連戲而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留下了古往今來眾多探訪者的足跡。

在上世紀末,目連山還鮮為人知,很少有人探訪。直到本世紀改革開放後,人們才把目光轉向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和原生態非物質文化建設。此時的「目連戲」仿佛開始被人們認識,從而對「目連山」也有了興趣。談到目連山,主人一發不可收,從他的言談中就知道他對目連山的感情。他激動而興奮地說,百聞不如一見。來,我帶你們出去轉一轉。於是我們迎溪而上。一路上他比劃着講解着:目連山四周連接着座座名山。如馳名中外的黃山九華山廬山、齊雲山、牯牛降,還有仙寓山、蓮花山和美麗的目連湖------

目連山的故事傳說很多,也非常引人入勝和耐人尋味,如照妖鏡的來歷、拋兒潭的由來、鷦鷯橋的傳說、龜石群的傳說,等等,且大多是比較悽美動人,具有較強的感染力。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路過此地,觀看過目連戲。這種傳說是很可信的。因為古往今來,沿秋浦河而築的石板路是一條赫赫有名的官道,當年的戲台離官道僅一千來米的距離,唱戲的高亢嗓門聲完全能波及行人。另外,有詩之河美譽的秋浦河貫穿目連山景區,當年李白數游秋浦河,留下佳篇數十,如《秋浦十七首》等,其詩篇里也不乏目連山的意境和影子。景區裡的溝汀文化遺址,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土有石斧、石鑿、石錛、石刀、石鐮等器物。此外,還有古戲台遺址、古窯址、西周古田遺址等。現地名中還保留有太子嶺、御馬嶺等,頗具舊古遺韻。

在野生動物園裡有金錢豹、雲豹、黑麂、黃麂、野山羊、狗獾、野豬、野兔、蛇等動物。有一種叫做「白頸長尾雉」,也叫「橫紋背雞」,羽毛灰褐色,羽尾較長,以野果種子為食,是國家一級保護瀕危動物。此處是白頸長尾雉的繁殖棲息地,入山者經常見到成群的長尾雉在林中戲耍追逐,偶爾還能碰到它們落下的美麗羽毛。目連山的水面水中有野鴨、水鳥、鮫魚、山毛龜、娃娃魚,還有色彩斑斕的蝴蝶、野蜂等昆蟲點綴草木,紛飛於滿山遍野,鳥語蟲鳴,輕盈曼妙。

談到目連山,就不能不佩服這位實業投資者,他就是我們的詩友朱保平老師。朱老師他天生一雙慧眼,頗具有遠見卓識。從他收藏的文物中就能看出它火眼金睛。在他的庫房裡,我們看到他收藏了約噸余重的古代圓形石碾,這個石碾確是千古絕唱。石碾質地堅實,形態古樸,直徑約1.2米,它斗轉星移歷經滄桑。從它的風化的程度看,就不難看出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的軌跡。友人朱保平向我們介紹說,這玩意,他花了一萬餘元錢,動用十多個勞力和大型工具才從河底把它撈上來運回家。據陪同人士介紹,朱保平十多年前就對目連山產生了濃厚興趣,俗話說,有心人事盡成。他和他的夥伴們花巨資買下目連山的旅遊開發與經營權。數年來,經過他們精心設計和規劃,目前已初見規模。可以說他們是花了一番心血和功夫,才將一片古文化遺產展現在世人面前。

因此,對目連山如何梳妝打扮,如何規劃開發,如何吸引遊客,朱保平等人正在密謀籌劃。就在這個歷史文化即將全面向世人展示之際,筆者欣喜耳聞目睹這塊寶地。那天,朱保平老師不僅親自陪同,而且晚上還請來了石台詩詞學會的周銀河、儲滿貴、高修華等長者。晚宴上,朱保平始終話題不離目連山的開發事宜,而且充滿激情和信心。仔細聽來,果然非常專業和敬業。若不是對目連山草木了如指掌熟爛於心,不可能如數家珍說道不停。更讓大家開心的是那位「老兵張嘎」,他能歌善舞自編自導,一會兒山歌,一會兒民調,聲色俱下,與場景融為一體。

第二天,在朱保平的陪同下,我們一行人又觀光了牯牛降,真是大飽眼福,快意無窮。面對如詩如畫的目連山,詩友們文思泉湧,詩興大發,妙語連珠。每到一景點大家頻頻舉起相機和手機留下這永久的紀念。

此刻,我想用詩人李正國《目連山之秋》來結束我的遊記。詩曰:「蟠桃又熟綴崖邊,野菊繚香十月天。 奇兀鶯棲窺日出,怪藤猴系飲溪懸。 霜賒御酒紅楓醉,風借甘泉翠竹鮮。 舞罷霓裳吹一曲,樂驚王母喜和弦」。

註:1.目連山風景區坐落在安徽石台縣境內,緊靠牯牛降。是尚待開發美麗的原始山林。2.蟠桃;是一種很像蟠桃的野果、深秋成熟,黃色,能食。[1]

作者簡介

魏來安、男、安徽省定遠縣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