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游龍王山有感(劉宏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游龍王山有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游龍王山有感》中國當代作家劉宏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游龍王山有感

龍王山,安康漢濱之名山,位於安康市漢濱區城東北15公里關廟鎮境內,漢水之濱,海拔867米,山峰突起,如立錐狀。山頂開闊,古木交融,上有一寺一殿。「龍興寺」建於明朝天啟年間,建築群頗具規模,香火極盛。相距百米的「祖師殿」,建於明朝天順元年(公元1457年),簽卦最靈,每年三月三廟會數日內,香客逾萬。民間諺語稱:「看了龍王山上雲,便知風雨晴。」舊社會,人們認為龍能興雲致雨,常在大旱時期沐浴齋戒,集隊徒步,上山祈雨。停立山巔,放眼四顧,江城如畫,悉在眼帘,堪稱金州勝地。

傳說,清康熙年間,白蓮教首領齊王氏(齊林之妻)曾占據此山,傳道練兵,抵禦清軍,清軍前去圍剿,毀廟釘人,佳境備受摧殘。清咸豐年間重修。文革期間遭到破壞,經多次修繕,現在修通了進山公路,完善了基礎設施,已對外開放,成為安康市旅遊主要景點和佛教勝地。借其名有註冊商標「龍王山泉水"因含富硒暢銷內外。

吾十餘年前曾攜子游山,年逾半百,不知山寺有幾多變化?去歲夏周末,曾欲再前往觀之,不幸新購坐騎被盜,敗興之至,遂放棄和同事相約游此山之意。今歲春,陽光明媚,春光顯無限之生機,適逢周末,閒暇無事,興之所至,憶起念滋在滋的登山心愿,即騎上重新購的摩托車獨自前行,因時間久遠或年老之原故,往昔前行之路徑己模糊,不得不藉助手機導航小心啟程。出安康城,過漢江大橋,沿316國道東行十餘公里至石梯鎮新建的石梯大橋前百餘米向左側再行山路近八公里,即可到龍王山 。

從石梯大橋遠眺,有「龍山勝境"標識龍門,即龍王山進山之路,初行道路極其蜿蜒曲折,雖是水泥鄉村公路,但道窄路險溝深,有安康人俗稱的「胳膊彎"即急拐彎較多,初行有種心驚膽戰之感,不得不緩行謹慎鳴笛前行,方知有心拜佛不易。緩行向北上山兩三公里後,山勢稍顯平緩後沿途有村落散布其間,白牆黛瓦,桃紅柳綠,古樹新枝,麥苗綠茵,菜花黃橙,甚是一派田園風光。停車細觀,方知此地為漢濱區關廟鎮包家灣村,不噤亞然失笑,嗔怪自己,游前也不查查資料,就糊裡糊塗冒然前行。前行至該村小李社區,抬頭遠望一山峰蔥濃突起,有一塔若隱若現隱約山林中(近觀才知叫滄海塔),便知龍王山快到了。過了山村,又騎行兩三公里,即至龍王山所在地"龍興寺",到了才發現,像我這樣騎摩托車上山,除了擴建寺廟附屬工程的,其他多是驅小車攜家帶口拜佛許願還願而來。因我不信佛,即不許願也不還願,對十餘年前龍興寺的樣子己非常模糊,只記得山寺山門、大雄寶殿、鐘樓、鼓樓及寺下的滄海塔和一修建通山功德牌似是原物,其規模擴建不少,特別是附近東側為前幾年已故主持觀慧法師修的塔陵簡樸大方應為新物,正在修的建築不知何用?是否為重建之祖師殿我不知曉。進寺後,香客不多,遊覽了一周,有兩三件事,讓我略感掃興和失落,遂落寞憂鬱的離去。

一是發現寺廟功德碑、重修記包括楹聯捐善者中有記錄有不少知名地方黨政官員,包括個別著名貪腐者也赫然在列,而鮮見幾個發財致富的企業家。我想,共產黨的信仰,應是無神論者,這些官員到寺廟捐贈許願主究竟何為?是慈悲為懷?還是心生懺悔?是祈求升官發財?還是欲求平安?是迷途知返?還是想改邪歸正?

二是在大雄寶殿前,進香名碼標價,一女法師同一男香客攀談道:寺廟很靈驗的。香客的同事前幾年,每年都來寺里許願還願。不知怎麼不來了?說要燒香,一柱香按大小不同,分五十、一百元一柱收費。小孩可不點香,因為他不懂許願?並說,前幾年,一小學生執意要點香,並許願長大不後要當X錦濤!我想,任何宗教都應是勸人向善向仁不要做惡的,倡導博愛、仁愛、平等、慈善、感恩的。其實信仰耶穌也好,真主也好,佛祖也好,還是中國的xx真人、財神,關鍵是心存敬畏,循經守法,耶穌、佛祖、真主、真人、財神心中留。如果口行善,身行惡,不勤奮、不努力,不棄惡揚善,不修身養性,花再多的錢,點再多的香,叩再多的頭,許再多的願,也是枉然!

三是沿途及在山頂環顧四周,雖民居改善,山綠水清,適逢春耕季節,卻仍見大片田地棄耕拋荒,耕種的土地上也少見耕田者。我想,經濟再發展,糧食仍為國之根本,民任何時候都要以食為天!如果我們的農民都不想不願種糧了,那國家也就危了。因為,我們這樣十幾億人的大國,任何國家也承擔不起、供不起我們的吃飯問題。如果一旦有全球性的戰亂、災荒或經濟危機,人家在糧食上掐我們的脖子,我們就是有再多的錢也買不來糧食!因此,如果沒有危機意識,不努力奮進,不自我完善。即使在神仙懷抱,也保佑不了平安![1]

作者簡介

劉宏偉,工作單位安康銀監分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