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湍口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湍口鎮位於杭州市臨安區西南,東距杭州128公里,南與桐廬淳安毗鄰,離千島湖34公里。全鎮面積206.5平方公里,轄30個行政村,總人口11877人(2017年)。境內八山環翠,四水合流,環境優美,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底下礦藏豐富,有杭州市範圍內獨有的底下熱水資源,可供溫泉度假開發。

2017年11月,湍口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1]

鄉鎮簡介

湍口鎮位於杭州市臨安區西南山區,東距杭州128公里,離臨安75公里,距千島湖34公里,南與桐廬、淳安毗鄰,西連石瑞,距黃山180公里,北與河橋鄉毗鄰,南與淳安縣臨岐鎮瑤山鄉山脈相通,地域面積206.5平方公里,是由原湍口鎮與洪嶺鄉合併而成,轄湍口、迎豐、湍源、洪嶺、雪山等13個行政村,總人口11877人(2017年)。昌文公路(臨安昌化——淳安文昌)貫穿全境,交通便利。湍口生態資源豐富,環境優美。境內峰巒疊嶂,山水相間。鎮政府所在地為涼溪、湍溪、沈溪、塘溪四溪水流的匯集處,素有四水落明堂的美稱。湍口四周八山環抱,景色迷人,森林覆蓋率達到80%以上,珍稀植物紅豆杉、金錢松、野生銀杏遍布全鎮,還富有野生石斑魚、鎢礦、氟石礦等資源,2008年被命名為「全國環境優美鄉鎮」。近幾年來,湍口鎮一直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緊緊圍繞建設「溫泉名鎮」的戰略目標,加快全鎮建設步伐,實現了經濟增長與社會進步的雙豐收。

湍口在民國前稱為八都。民國初期,建八社鄉、昌南鄉,也曾設過湍口鎮。1950年,建董嶺湍口岔口3個鄉。1956年,3鄉合併為湍口鄉。1958年,與洪嶺鄉、赤石鄉合併為國慶公社。1960年,與河橋合併為昌南公社,湍口設管理區。1962年,恢復湍口公社。1964年,原岔口鄉轄區建岔口公社。1969年,湍口、岔口再度合併為湍口公社。1984年,改為鄉建制。1993年12月,經省民政廳批准撤鄉設鎮。湍口四周八山環抱,境內峰巒疊翠,景色迷人。鎮人民政府所在地為湍溪、沈溪、塘溪、涼溪四溪水流的匯集處,素有「四水落明堂」的美稱,因溪水湍急故名湍口。

區位優勢

湍口鎮有溫泉、鎢礦、大理石、花崗石礦,林業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農業糧、林並舉,有山核桃、萸肉、木材、茶葉、蠶繭、竹筍等經濟特產,是市山核桃、萸肉重要產地之一。鎮村企業有搪瓷、飲料食品、建材、裝潢、小料加工等20餘家。境內醫療、經濟價值很高的湍口溫泉,吸引了國內外專家關注。以溫泉為原料的湍口啤酒廠生產的礦泉啤酒,1994年11月在中國食品及食品包裝技術博覽會上獲優秀獎,在中國國際家用精品博覽會上獲金質獎。

由於地理位置、交通狀況等原因,工業經濟發展相對滯後,鎮財政非常薄弱,無法為新農村建設和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經濟支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本地的快速發展。全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山核桃、毛竹、藥材為本鎮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200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33219萬元,財政可用收入802萬元,比上年增加41萬元,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813萬元,農民人均收入7651元。

湍口溫泉位於臨安區湍口鎮湍口村葉家,俗稱蘆獲墩。距市區76公里,距杭129公里,是一處四面環山的盆地,有湍源、塘溪、沈溪、涼溪四條小溪,在盆地。匯合,然後流入昌化溪。泉水富含大量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礦物質和有機物,具有很高的浴用、保健和醫療價值,是杭州地區乃至浙江省較為珍稀的天然資源。湍口鎮為有開採利用價值的優質地下礦泉水,現已建井兩隻,1993年經浙江省飲用天然礦泉水技術評審組技術鑑定:湍口天然礦泉水為:「鍶、偏硅酸、碳酸複合型珍貴飲用天然礦泉水」,飲用浴療人體都有明顯的保健作用。[2]

改革開放

1988年,湍口至淳安縣臨歧鎮公路開通。1990年,新鄉人民政府大樓落成遷址。

1994年,完成昌湍公路的拓寬,次年澆築柏油路。1994年,塘溪村投資42萬元建成1所臨安一流的村校。

1995年,籌資安裝500門程控電話;鎮廣播電視站與原臨安市有線電視台聯網,總共輸出16套電視節目。

1996年,投資21萬元對老街進行改造,並新建300多平方米的農貿市場;投資120餘萬元,建成中學第一期工程;投資50萬元擴建中心小學教學樓;塘溪村全面完成2000多畝低產毛竹林改造,被確立為全市低產毛竹林改造示範點。

1998年,湍口泉水啤酒廠根據「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唯求所活」的思路,結合啤酒廠資不抵債的實際,通過金融部門收購的形式進行轉制,轉制後,成為杭州巨星釀酒有限公司湍口分公司,從而煥發出新的生機。

支柱產業

湍口鎮從山核桃、毛竹、藥材這三大農業支柱產業着手,建立了山核桃森林食品基地2個,毛竹筍材兩用示範園區1個,杭州市都市藥材示範園區1個。按照產業化標準新造山核桃林767畝,建成34畝山核桃苗基地,完成毛竹低產林改造550畝,通過以點帶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與此同時,該鎮抓好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積極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針對藥材資源比較豐富的特點,重點發展好天目本草(藥材)專業合作社,形成了「公司開闢市場,合作社提供服務,基地和農戶提供貨源」的經營模式,實現了農戶與市場的有效銜接,把藥材推向了國際市場,最低限度地降低了種植戶的經營風險。

農田水利

湍口鎮投入691萬元,用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共修築防洪石堰10條,澆築渠道6450米,「百里堤塘」防洪堤1216米,山塘水庫除險加固1座,完成萬里清水河道工程11.2公里,完成千萬農民飲水項目,安全用水達到3206人,完成宅基地復墾50畝,根據山核桃、毛竹、茶葉、蠶桑、藥材等產業發展的區域優勢,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形成長、中、短,好、快、優的產業結構,建立山核桃基地1個,香榧基地1個,蠶桑豐產基地1個,無性系茶葉良種基地200畝,07年山核桃產量達到1040噸。積極推廣實用新技術,把優良品種、科學管理、優質產品有機結合,聘請科技人才進村入戶進行培訓和指導,全年共培訓農戶1000餘人次。努力做好農產品的監測和病蟲害的預報預防工作。大力發展畜禽養殖業,投入50萬元,進行畜禽養殖無害化處理,投入近20萬元對全鎮的畜禽進行了疫情防治。林業生產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結合的原則,林種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整治河道69.5公里,生態魚的保護得到加強。土地管理走上正軌。生態環境逐年優化,07年被評為浙江省生態鄉鎮。

工業經濟

湍口鎮出台了鼓勵和支持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獎勵政策和領導聯繫企業制度,山核加工企業在原幾乎處於空白的情況下,新創辦了山核桃加工企業2家;木材企業品牌意識增強,市場拓展加快,產銷形勢趨好。一些小、松、散、污染嚴重的企業得到有效關停。服務工業,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的力度加大。2007年完成銷售收入2.23億元,入庫稅金365.2萬元,完成工業投入861萬元,圓滿完成了全年任務。

生態建設

臨安湍口鎮堅持生態立鎮戰略,構建和諧社會,高度重視生態環保工作,努力實踐「生態湍口、富裕湍口」。湍口鎮「九山半水半分田」,針對這一實際,鎮政府一是大力實施綠化工程,抓好2.6萬餘畝的省市生態公益林建設,完成1000餘畝的跡地更新造林,對全鎮4萬餘畝的經濟林低產改造,從宣傳工作入手,在農業施肥、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加以規範和引導。二是出台生態產業各項優惠政策,大力發展有機茶、高山蔬菜、高山藥材等生態農業。???二聯村投資15萬餘元全面實施村內河道禁漁,設立禁漁專用崗亭,制定各類禁漁規章制度,落實專人加強河道及青山的生態保護工作,使之山常青、水常綠,二聯村以生態建設為特色的新農村建設得到了市領導的充分肯定,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樣板。06年政府已把重點區域的河道整治,加快生態鎮建設作為實事之一,全鎮的主要河道均實現了生態禁魚,白色污染得到了徹底整治,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有了明顯提高。

湍口鎮建成了一批綠色校園、綠色廠區、綠色家園,投資近100萬元實現了村村實行生態公墓,使之成為原臨安市第一批通過生態墓驗收的少數鄉鎮之一;投資20餘萬元,規範鎮村兩級垃圾處理,擴建垃圾填埋場,建造垃圾焚燒爐;投資200萬元全面實施康莊工程,使之村道潔化;大力推行農村改水改廁工作;全面實施農村亮化工程;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全面控制山核殼的紅色污染;同時開始了對礦山污染的重點整治。?

社會事業

湍口鎮投入100餘萬元,切實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2007年共培訓農民技能職工560人,使他們掌握過硬的技能本領。幫助企業解決工傷糾紛、勞資糾紛;多方了解用人信息,暢通招工渠道;全面完成工傷保險和住房公積金擴面任務;超額完成政策性住房保險和政策性農業保險任務;圓滿完成中小學教師的一次性住房補貼;全年合作醫療參保率達到97.5%,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任務;解決符合條件的最低生活保障83戶並提高了標準,救濟救助各類困難戶200餘戶,完成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救助7戶,農民健康體檢率達到93%,人均儲蓄達到7436元。 2007年,湍口鎮成功舉辦了洪嶺高山饅頭節,彰顯了湍口民間民俗文化,被央視七台「鄉土」欄目報道;「紅毛獅子」等一批民間藝術得到挖掘和發揚,湍口成為臨安第一個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鄉鎮;洪嶺小學被評為花園式單位;湍口鎮中心幼兒園順利通過杭州市學前教育達標驗收;衛生事業得到進一步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2‰,計劃生育率為96%,二聯村被申報為杭州市級新型生育文化建設示範園區。[3]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湍口鎮獲評「2017年度中國十大品質休閒基地」。

參考文獻

  1. 湍口鎮
  2. 鄉鎮簡介
  3. [http://hld.wenming.cn/syjj/dfcz/zq/201512/t20151218_3031234.shtml 2020年1月,湍口鎮入選浙江省2020年度美麗城鎮建設樣板創建名單。改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