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是元代文學家阿魯威所作的一首散曲。該曲抒發了作者的傷春之意,同時也表達了作者身處異鄉不得遄歸的苦悶。

  • 作品名稱 ;湘妃怨·夜來雨橫與風狂
  • 創作年代 ;元代
  • 作品出處 ;l《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 ;散曲
  • 作 者 ;阿魯威
  • 宮   調 ;雙調
  • 曲 牌 ;湘妃怨

作品原文

〔雙調〕湘妃怨

夜來雨橫與風狂,斷送西園滿地香。[1]

曉來蜂蝶空遊蕩。

苦難尋紅錦妝,問東君歸計何忙①!

盡叫得鵑聲碎,卻教人空斷腸②。

漫勞動送客垂楊。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東君:司春之神。

②斷腸:指悲痛到極點。蔡琰《胡笳十八拍》:「空斷腸兮思愔愔。」

作品譯文

夜來肆虐着暴雨狂風,把西園的芳菲一掃而空。

到早晨蜜蜂蝴蝶飛來飛去,無所適從。

只恨找不到往日盛飾的花容,春神啊,你為何要歸去匆匆!

你一味讓杜鵑啼破了喉嚨,卻教人徒然心痛。

那垂楊無端牽進了送行之中,一回回不得閒空。

作品鑑賞

這首曲寫的是暮春的怨艾,以景述情。風雨落花,殘蜂剩蝶,鵑聲綠楊,都是古代詩詞傷春的習見景象。該曲兼收並蓄,卻使人既不覺陳腐,又不嫌堆砌,這主要是因為作品風神清婉動人的緣故。作者先擷取了「夜來」與「曉來」的兩個鏡頭。一夜之中,風雨大作,一個「橫」字,一個「狂」字,令人想起「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馮延巳《鵑踏枝》)的名句。風雨肆虐的結果,是西園花落滿地,且此「滿地香」也遭到「斷送」,狼藉殘敗之情況可想而知。作者並不詳述園中花卉遭劫的具體景象,而轉向了「曉來」,風雨止息,蜂蝶來到舊地,卻再不見昨日的繁華,「空遊蕩」,生動地表現出它們茫然不知所措的情態。蜂蝶無知,「遊蕩」也漫無目的,但入園尋春的作者卻是有意識地尋覓那「紅錦妝」的芳菲舊影,結果當然是大失所望,且意識到春天已到盡頭,只能悵然嗟嘆春神的迅速離去了。「問東君歸計何忙」,有悵恨,有感嘆,有流連,有無奈,這同李煜《烏夜啼》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一樣,是一聲撕心裂肺的吶喊。這還不算,「東君」還留下了兩件惹恨牽愁的禮物,一是「鵑聲」,其鳴聲同「不如歸去」相近,一是「垂楊」,自古便是送別的象徵。鵑聲不遺餘力,垂楊迎風自舞,可以想見,作者既有身處異鄉不得遄歸的苦衷,又有送客登程情腸百結的經歷,這就將傷春之意寫滿寫足了。[2]

詩人在鋪排暮春景物時,無不附以富於強烈主觀感情色彩的詞語,如「斷送」、「空遊蕩」、「苦難尋」、「盡叫得」、「漫勞動」等,使景物成為人物心理的外化。對於種種傷愁的意象,點到即止,反映出一種慘不忍睹、不堪回首的淒情。末三句將闌珊的春事暗度入愁離傷別的人事,尤為細膩,悱惻動人,堪稱是散曲婉約風格的上乘之作。

湘妃怨》即《水仙子》。作者採用曲牌的這一別名,恐怕也同全曲「怨」的傷感主旨有關。這一曲牌的第三、四兩句,可連可分。此處第四句「苦難尋紅錦妝」不從上而從下,主語不定為蜂蝶而定於作者。這樣斷意的根據,正是基於全曲婉轉流怨的情調。[3]

作者簡介

阿魯威,生卒年不詳。字叔重,號東泉,蒙古族人。曾任泉州路總管、經筵官、翰林侍講學士、參知政事等職位。在天曆初年辭掉官職,往杭州居住。其散曲多以嘆世譴懷為題材。今存小令十九首,感情真摯,風格質樸,意境高遠,語言典雅。《太和正音譜》形容其曲「如鶴唳青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