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湘靈鼓瑟》是唐代詩人錢起進京參加省試時的試帖詩。

此詩既緊扣題旨,又能馳騁想象,天上人間,幻想現實,無形的樂聲得到有形的表現。全詩通過曾聽--客聽--遠近聽--蒼梧怨--水風悲等多層次多角度的描寫,形象地再現了湘靈--娥皇和女英尋夫不遇鼓瑟所彈奏的苦調清音,生動地表現了二妃對愛情生死不渝的忠貞和對駕崩於蒼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之情,成為公認的試帖詩範本。

目錄

版本一

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版本二

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湘浦,悲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版本三

湘靈鼓瑟

善鼓雲和瑟,常聞帝子靈。

馮夷空自舞,楚客不堪聽。

苦調淒金石,清音入杳冥。

蒼梧來怨慕,白芷動芳馨。

流水傳瀟湘,愁風過洞庭。

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 [1]

譯文

湘靈鼓瑟插圖常常聽說湘水的神靈,善於彈奏雲和之瑟。美妙的樂曲使得河神馮夷聞之起舞,而遠遊的旅人卻不忍卒聽。那深沉哀怨的曲調,連堅硬的金石都為之感動、悲傷;那清亮高亢的樂音,穿透力是那樣強勁,一直飛向那高遠無垠的地方。當如此美妙的樂曲傳到蒼梧之野時,連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靈也為之感動,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長在蒼梧一帶的白芷,在樂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樂聲順着流水傳到湘江,化作悲風飛過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終聲寂,卻沒有看見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煙氣消散,露出幾座山峰,山色蒼翠迷人。

作者簡介

錢起,唐代詩人。字仲文,吳興(今浙江省湖州市區)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寶十年)登進士第,曾任藍田尉,官終考功郎中。"大曆十才子"之一。詩以五言為主,多送別酬贈之作,有關山林諸篇,常流露追慕隱逸之意。與劉長卿齊名,稱"錢劉";又與郎士元齊名,稱"錢郎"。有《錢考功集》。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