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濕地黃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濕地黃耆

中文學名:濕地黃耆

拉丁學名:Astragalus

uliginosus L.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杜鵑花目

科:蝶形花科

屬:紫雲英屬

種:濕地黃耆

海拔上限:1000

海拔下限:100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濕地黃耆(shī dì huáng qí, 學名 Astragalus uliginosus),豆科黃芪屬的植物。多年生草本,莖1至數個,通常直立,奇數羽狀複葉,具7-11(15)對小葉;托葉與葉柄離生,下部彼此連合,莖下部的托葉卵狀三角形,上部的托葉卵狀披針形,長(5)10-15毫米;小葉橢圓形至長圓形,先端圓形至稍銳尖,常帶小刺尖,基部通常圓形,全緣,長20-30餘毫米,寬5-15毫米,表面無毛,背面被白色伏毛。 [1]

濕地黃耆形態特徵

濕地黃耆 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莖單一或數個叢生,直立,被白色伏貼毛。

羽狀複葉有15-23片小葉,長10-18厘米,有短柄;托葉下部連合,莖上部的卵狀披針形、下部的卵狀三角形;小葉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0-30毫米,寬5-15毫米,先端鈍圓或稍尖,常具刺狀小尖頭,基部通常圓形,上面無毛,下面被白色伏貼毛。

總狀花序生多數、緊密排列、下垂的花;總花梗較葉稍短;苞片卵狀披針形,較萼短或近等長,膜質,疏被黑色伏貼毛,稀混生少數白色毛;花萼管狀,長7-11毫米,被較密黑色伏貼毛,有時混生少量白色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約為萼筒的1/2;

花冠蒼白綠色或稍帶黃色,旗瓣寬橢圓形,長13-15毫米,頂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短瓣柄,翼瓣較旗瓣短,瓣片與瓣柄近等長,線狀長圓形,龍骨瓣較翼瓣短,瓣柄較瓣片稍短;子房無毛。

莢果長圓形,長9-13毫米,膨脹,斜立,背縫線凹入,表面無毛,具細橫紋,革質,假2室。

花期6-7月,果期8-9月。 [2]

Astragalus uliginosus Linn. Sp. Pl. 1: 757. 1753; Pall. Spec. Astrag. 31. t. 16. 1800; Bunge in Mem. Acad. Sci. St Petersb. VII. 15 (1): 168. 1869; Kitagawa, Lineam. Fl. Mansh. 282. 1939; Boriss. in Kom. Fl. USSR 12: 435. 1946; 東北草本植物志5: 100. 圖版43 (1-9). 1976; 內蒙古植物志3: 209. 圖版95 (8-14). 1977; S. B. Ho in Bull. Bot. Res. 3 (1): 39. 1983.

濕地黃耆生長環境

產東北各省及內蒙古自治區

生於林下濕草地及沼澤地帶。

朝鮮蒙古西伯利亞都有分布。

濕地黃耆主要價值

可作飼料。

參考來源

  1. 濕地黃耆, 植物智, 2020-01-18
  2. 《中國植物志》 第42(1)卷 (1993) >> 259頁 PDF >> 濕地黃耆 Astragalus uliginos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