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潤氣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濕潤氣候是中國氣候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語言一發即逝,不留痕跡。當人類意識到需要把說出的話記下來時,就發明了文字[1]。在世界範圍內,曾經獨立形成的古老文字除我們的漢字外,還有埃及的聖書字、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以及中美洲的瑪雅文[2]。後來,這些古老文字的命運各不相同,或因某種歷史原因而消亡,如瑪雅文;或因文字的根本變革而遭廢棄,如楔形文、聖書字,只漢字沿用至今,而且古今傳承的脈絡清晰可見,成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良好載體。
名詞解釋
濕潤氣候是以空氣濕潤、降水豐沛為主要特徵的氣候類型。在柯本氣候分類中,熱帶濕潤氣候(柯本氣候系統中的A類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柯本系統中的C類氣候)、大陸性氣候(柯本系統中的D類)均是濕潤氣候。
溫潤氣候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此帶在北半球的範圍遠大於南半球。其主要特點是年均溫度在10℃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同等重要,流水作用是最主要的地貌營力。
濕潤氣候區的地貌過去被稱為常態侵蝕地貌,即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所形成的地貌。而乾旱區的地貌被認為是非常態的,只是氣候「事變」的產物。從人類生活角度看,也認為這種氣候是正常的,但從地貌角度來看,其他地區並非是非正常形態的。再者,濕潤地區的地貌特徵各地也很不相同;熱帶濕潤地區和溫帶濕潤地區不一樣。溫帶濕潤地區的大陸西岸與大陸東岸又不相同,簡單籠統地把濕潤地區的地貌看作流水作用產生的地貌也是恰當的。
溫潤氣候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地區,此帶在北半球的範圍遠大於南半球。其主要特點是年均溫度在10℃左右,年降雨量在800mm左右。物理風化與化學風化同等重要,流水作用是最主要的地貌營力。在自然狀態下,地貌演變過程遠比寒冷或乾旱地區緩慢。因此,更新世期間形成的古地貌得以較完整地保留下來。但這只是一般情況,在這個地帶內,大陸東岸與大陸西岸的氣候是不盡相同的,地中海式氣候又有些獨特之處。
參考文獻
- ↑ 漢語是什麼語言,其本質是什麼?,搜狐,2020-10-19
- ↑ 精美絕倫的藝術瑪雅文字,搜狐,202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