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潰壩洪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潰壩洪水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堤壩或其他擋水建築物瞬時潰決,發生水體突泄所形成的洪水。破壞力遠遠大於一般暴雨洪水或融雪洪水。蓄水壩體或擋水建築物、 擋水物體瞬時潰決, 發生水體突泄所形成的洪水。 潰壩屬於非正常、難於預料的突然事件。 壩體或擋水建築物或擋水物體潰決後, 突然失去阻攔的水體以立波形式向前推進, 其運動速度和破壞力遠比一般洪水為大, 造成的災害往往是毀滅性的。

大壩或其他擋水建築物、擋水物體突然潰決,發生水體突泄所形成的洪水。因地震、滑坡或冰川堵塞河道壅高水位後,堵塞處突然崩潰引發的洪水,也常劃入潰壩洪水。

特徵

① 潰壩的發生和潰壩洪水的形成屬於非正常和難於預測的事件。突然失去阻攔的水體常以立波的形式向下游急速推進,水流洶湧湍急,時速常達20~30km以上,下游臨近地區,難以防護。②洪峰高、水量集中。洪水過程變化急驟。最大流量即產生在壩址處,出現時間在壩體全潰的瞬間稍後,庫內水體常常在幾小時內泄空。

原因

分自然和人為兩大因素。如超標準洪水、冰凌、地震等導致大壩潰決屬於自然因素。設計不周、施工不良、管理不善、戰爭破壞等導致大壩潰決屬於人為因素。

災害

潰壩洪水的洪峰流量、運動速度、破壞力遠遠大於一般暴雨洪水或融雪洪水。其破壞能力與庫蓄水體、壩前上游水深、水頭、潰決過程及壩址下遊河道的兩岸地形有密切關係。潰前庫蓄水體越大,壩址水頭越高,破壞力也越大。潰壩洪水造成的災害往往是毀滅性的。例如1933年岷江上游迭溪地震,坍塌的石方堵塞岷江達45d(天),使上游出現深約100m的湖泊,其後擋水體部分潰決,水體突然泄放,衝去灌縣的一條街,使流經成都平原的岷江金馬河段改道。1975年 8月淮河上游大水,沖毀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淹地1500萬畝,沖毀京廣鐵路82km,中斷運輸18d。又如1976年6月5日,美國的蒂頓土壩,在首次蓄水時由於壩的右側底部發生管涌導致潰決,使庫內3.03億立方米水體突然下泄,淹沒壩下游78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萬畝,洪水摧毀愛達荷州的雷克斯堡和休格兩座城鎮,死亡14人,25000人無家可歸,損毀鐵路51km,損失10億美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