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下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溪下鄉 |
中文名: 溪下鄉 行政區類別: 鄉 所屬地區: 浙江省永嘉縣 面 積: 109.47平方千米(2017年) 政府駐地: 溪下村 郵政區碼: 325117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657人(2017年) 著名景點: 楠溪江源頭景區、黃皮寺(紅十三軍總部舊址) |
溪下鄉是浙江省溫州市永嘉縣轄鄉,位於永嘉縣西北部,二戰時期革命老區,距縣城110公里,東連潘坑鄉、南鄰大岙鄉,西接界坑鄉、北靠仙居縣。
區域面積109.47平方千米(2017年),山場17萬畝(其中林地7500畝)耕地4712畝,人均耕地0.6畝。200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2415萬元,人均純收入達1318元,是省級欠發達鄉,永嘉縣42個鄉鎮中典型的貧困山鄉與老革命根據地。[1]
行政區劃
全鄉下轄溪下、黃二、黃一、劉山、茶山、陳山頭、羅垟、馬上山、金山、麻村、邵坑、陳坑12個行政村、71個自然村,1657人(2017年)。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1657人(2017年)。
產業特點
特色農業:高山茭白、山羊養殖、稻田田魚、四季豆等。
特色旅遊:永嘉之顛——大青崗, 2000畝原始森林,楠溪江源頭196米神奇龍鳳大瀑布,以及紅十三軍革命根據地——黃皮寺等。
人均收入:2007年人均收入5118元。主要來源於效益農業、旅遊業以及外出務工。
溪下鄉的基本情況可概括為五個「差」,指:
一、區位條件差,平均海拔771米,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達23座。大青崗(1271)米就坐落在溪下,高山深谷,多風、多寒、多旱、多獸、嚴懲制約了農業生產的發展,同時鄉政府所在地遠距縣城上塘113公里,很難接受溫州城區與甌北、上塘等沿江發達鄉鎮的經濟、信息輻射;
二、基礎設施差。2000年底止,全鄉還有四個行政村未通機耕路,沒有解決村級建設,飲水質量問題還有存在,群眾化娛樂設施還繼完善;
三、生活條件差,2001年人均收入1318元,全鄉工農業總值2415萬元,但還存在一些村民的生活還是「烏糯當早稻、竹篾當燈草、柴樁當布襖、蕃薯吃到老」的情況。
四、資源利用率差,溪下鄉山場、水利、風景、旅遊資源豐富,但交通不便,幾乎沒有開發,致使資源大大浪費。
五、幹部群眾思想觀念差,溪下鄉許多群眾市場經濟意識淡薄,科技意識差,思想陳舊,文化素質不高。
開發優勢
溪下鄉有「三個優勢」:
農業薄力巨大
溪下鄉地大、山高、氣溫低、風多、旱災多的特點,非常適合引種藥材和高山蔬菜基地。溪下、黃二村的獼猴桃基地,陳山頭村的藥村基地已開發。
旅遊人文資源
黃村的黃皮草、溪下村浙南革命委員會舊址、羅垟村的200畝原始森林、龍鳳大瀑布,無一不是溪下鄉獨無僅有的資源,為溪下鄉建設成旅遊大鄉,成為可能不遠的現實。
鄉黨委政府
溪下黨委、政府明確把改「五差」工作作為工作核心,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突破口,群集群力,團結一致、多方努力、為溪下鄉的發展制定正確的發展方向,為實現永嘉縣「三帶」戰略目標努力奮鬥。
經濟發展
溪下位於永嘉西北部,是浙江省200個欠發達鄉鎮之一,該鄉地處高山,平均海拔771米,有「永嘉西藏」之稱。在溪下的所有耕地中,大部分田地為冷水田、爛糊田。這種冷水田不適宜種植傳統的水稻,許多農民種水稻很難獲得經濟效益。為使耕地發揮最大的效益,調整農業結構產業,經過實地的檢測、勘查,該鄉的氣候溫暖濕潤,典型中山丘陵地貌,山清水秀,空氣新鮮,生態環境良好,是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最佳環境,而在這些綠色食品中茭白是經濟效益比較好的品種之一。
該鄉投入80多萬元,購買了80萬株苗木,在金山、黃一、茶山三村為試點,向農民推廣種植茭白,同時也向村民制訂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茭白苗木鄉里免費贈送,對管理好的通過鄉政府驗收的每畝獎勵600元。鄉里還專門抽調幹部去縉雲學習技術,並請有關專家和技術人員到村里舉辦技術培訓班,為村民進行免費培訓。同時為加大村民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認識。鄉里成立了「茭白協會」,該協會能保護市場價格,不相互壓價,增強了穩定農民繼續種植的信心;還可及時掌握市場信息,以市場銷量來確定種植產量。鄉里還大力推廣茭白種植,使全鄉的茭白種植戶擴展到1千戶以上。同時將收集價格信息、市場信息,做好宣傳,加強市場營銷,改善茭白包裝,為茭白申請註冊商標,樹立品牌,使溪下茭白走的更遠,打響「溪下茭白之鄉」的稱號。
溪下鄉黨委、鄉政府重視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調整糧經比例,引導農民種植了天麻、浙貝母、元胡、太子參、白朮、西紅花等藥材品種。浙貝母、天麻種植成本大,效益高,但帶有風險性,種植元胡投入成本低,且利用冬閒田種植(10月中、下旬下種種,次年5月初收穫),不影響水稻生產。溪下鄉在溪下、黃皮兩村進行試種,2003年5月份收穫,試種面積11畝,總產4730公斤,平均畝產430公斤,每公斤收購價4元,畝產值1720元,高產田塊平均畝產558公斤,畝產值2332元,收穫後由仙居老闆來鄉收購,供不應求,種植元胡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並且解決閒置勞動力,適宜農民種植。
產業基地
溪下鄉的效益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繼續提高。自農業稅費全部免徵後,在鞏固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鄉黨委政府又出台了對養殖戶、種植戶發展效益農業的扶持政策,大大激發了村民的創業熱情,推進了全鄉效益農業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繼續提高。全鄉上報永嘉縣扶貧辦農業開發項目已有8個,已形成5個初具規模的效益農業基地。
(1)山羊基地。溪下鄉是省級草食動物養殖基地,永嘉縣二個示範點之一,已通過浙江省農業廳畜牧處的驗收。通過努力,已形成規模種植,現存欄數2332頭,相當於在家人口每人養有1頭,3戶科技示範戶存欄80頭以上,83戶一般示範戶存欄數10頭以上。山羊養殖為溪下鄉在家人口每年每人增加人均150收入元左右,有效地提高了農民的人均收入。
(2)四季豆基地。該項目從2003年起開始實施,是仙居縣綠豐食品公司與劉山村簽訂訂單合同,2003年的100畝發展到300多畝,畝產約1000公斤以上,並免費提供種子和政策補助。由於政府適度補助,企業埋單,農戶放心種植,並真正得到實惠。
(3)晚熟西瓜基地。利用本鄉氣候特點,主要在金山、馬上山、黃一三村種植,約80畝,畝產約1500公斤,市場銷路好,農戶增收空間較大。鄉政府為村民積極尋找新品種(小瓜型),進行了40畝試種,相當成功,產量達6萬公斤,為四村在家人口每年每人增收150元左右。
(4)中藥材基地。溪下鄉各村是從1989年開始種植中藥材,最初的品種是膠股藍、谷精草等,這幾個品種農戶已經可以自行種植,仙居等客戶都來實地收購。全年膠股藍產量達2000-3000斤,還有谷精草,畝產2000斤以上,按5-7元/斤的價格算,經濟效益較好。
(5)茭白基地。溪下鄉現已在茶山、黃一、金山、邵坑等四村種植。已有300多畝,種植規模居全市第一。為確保銷路,增加農戶收入,鄉政府在制訂優惠政策的同時,還要組織農口人員,建立發展茭白產業辦公室。建立健全了茭白協會,引進了雙季茭品種,辦理了「楠溪源頭」茭白品牌註冊。同時深入實施「農民信箱工程」和農村技術推廣服務體系建設,為茭白種植戶提供銷售、技術、農藥信息服務,壯大茭白產業發展。全年產量達到25萬斤,總收入達50萬元。
此外還創辦了溪下鄉紅毛土鴨養殖場,存欄達15000多隻。扣除養殖成本,按10元/只土鴨計算,年總收入達20萬元。麻山村還開發了近108畝的油菜花基地,預計年總收入達5萬元。溪下村、黃一村的休閒農家樂項目也開業了,效益明顯。
城鎮建設
溪下鄉加大了 「鄉村康莊工程」、「農民飲用水工程」、「通電視寬帶工程」建設力度。全鄉12個行政村有10村通上了機耕路,路面硬化里程45.6公里,鄉政府至黃皮的中心軸線公路硬化全面竣工。3個村級康莊工程正加速建設。水、電、通訊、電視網絡、寬帶網絡全面實現。溪下鄉建設了三面光水渠23處共6100米。實現了全鄉8村吃上了自來水;實現了全鄉12個村通電和電網改造,全鄉8個村有線電視網絡已基本形成,羅洋村也看上了有線電視,通上了手機,實現了寬帶聯網,拉近了城鄉差距。
鄉黨委、政府根據當地實際,結合農民的就業意願和要求,確定了中藥材、茭白種植、山羊養殖、家政服務、農業管理等技術等重點培訓項目。溪下鄉組織了一批農戶到磐安參觀考察學習茭白種植技術,舉辦了溪下鄉首屆家政(保姆)培訓班。首次專門聘請中國烹飪大師、溫州市烹飪協會副會長葉國光來鄉執教。全鄉100多名18-50歲的婦女參加了培訓,進行了職業道德和職業技能的培訓,努力打響「永嘉保姆」品牌。
按照永嘉縣裡旅遊開發方案,鄉黨委政府專門開闢楠溪江源頭景區和黃皮寺旅遊專線,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鄉「源頭游」、「探險游」、「紅色游」,以此帶動農家樂產業的發展。共有3000餘名省內外遊客來鄉旅遊考察,增加農民收入近30萬元,旅遊經濟逐步成為溪下鄉經濟發展的一個新增長點。
參考來源
- ↑ [ ], , --
[[Catego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