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滕星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滕星,男,漢族浙江紹興人,中國著名教育人類學家[1],師承國際著名人類學家林耀華先生,為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國際名人錄》收錄專家、北京市「教書育人標兵」、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富布賴特(Fulbright )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鄉土教材研究中心負責人,"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創新基地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會長,國際教師教育協會(WFATE)常務理事,香港苗圃基金會顧問。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3]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外文名稱----Teng-Xing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浙江紹興

出生日期----1953年12月29日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國教育人類學研究的領軍人物和推動者

畢業院校----中央民族大學

代表作品----《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涼山彝族社區教育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與文本撰述》《民族教育學通論》

通信地址----北京,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職 稱 ---- 教授

目錄

1簡歷 2教育經歷 3個人履歷 4研究領域 5學術成果 6野外調查(實地考察) 7成就及榮譽 8個人履歷 9培養成果

簡歷

滕星浙江紹興人,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富布賴特(Fulbright)高級訪問學者。現任中央民族大學鄉土教材研究中心負責人,"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創新基地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教師教育協會(WFATE)常務理事,香港苗圃基金會顧問。1978年入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學習,先後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82年始在中央民族大學任教,歷任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所所長,《民族教育研究》主編。1993年隨著名人類學家林耀華先生攻讀教育人類學博士學位,並獲博士學位。曾受聘於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英國海外發展部、美國福特基金會、日本文部省等國際組織,擔任項目負責人、專家或顧問;並主持和參與國內外10餘項重要教育課題研究工作;曾獲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研究基金;曾任美國加州伯克力大學人類學系客座教授,並經常應邀赴美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地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 。

滕星教授著述甚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迄今已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30餘部。其博士論文基礎上撰寫的《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是教育人類學的一部力作,獲全國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和國家圖書獎二等獎。《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概論》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民族教育學通論》榮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是當今最為廣泛引用的民族教育學類教材。2011年,他主編的《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榮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滕星教授是最早將教育人類學理論引入中國的大陸學者之一,多年來他致力於教育人類學理論在中國的推廣、發展和本土化實踐,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教育經歷

1996.5-1996.6:國家新聞出版署"總編業務培訓班",進修

1994-1995:美國加州伯克力大學人類學系,進修教育人類學博士課程

1993-1998:中央民族大學民族學系,教育人類學在職博士候選人,博士

1993-1994: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學院國家教委出國人員培訓部,英語培訓

1988-1989:中央民族大學外語系托福英語班,結業

1991-1992:美國夏威夷大學中國問題研究中心,訪問學者

1985-1987: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研究生,教育學碩士

1983-1984:中央民族學院高級英語培訓班學習,結業

1978-1982:東北師範大學教育系,教育學學士

教學經歷

中央民族大學

1999至今: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

開設課程:西方教育人類學理論與實踐、教育人類學田野工作與研究方法、國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會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社會科學與教育人類學理論、文化人類學、民族教育學、專業外語等

1992-1999:中央民族大學,民族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開設課程:西方教育人類學理論與實踐、國外多元文化教育、教育社會學、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中外教育史、民族教育學研究方法、專業外語等

培訓班授課:共四屆中央民族大學青年教師崗前教育學、心理學培訓班;中央民族大學、國家民委處級幹部碩士研究生課程班

1987-1992: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教研室,講師

開設課程:教育原理、教學論、教育管理學、德育原理、教育心理學、普通心理學、教育社會學、教育評價學、教育哲學、終身教育、民族教育學、雙語教育等

培訓班授課:共三屆全國教育局長、學校校長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

1982-1987: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教研室,助教

開設課程:教育學原理、教學論、教育管理學、心理學、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學、教育評價等

培訓班授課:新疆教育管理幹部培訓班;貴州省黔東南、黔西南地區、市、縣、民委教育系統幹部、民委幹部參加的研究班

外機構

曾應邀赴北京大學、浙江大學、雲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東北師範大學、湖南大學、湖南師範大學、西南民族大學、西北民族大學、中南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新疆師範大學、石河子大學、哈佛大學、加州伯克利大學、戴維斯大學、斯坦福大學、夏威夷大學東西方研究中心、密執安州立大學、弗吉尼亞大學、新澤西大學、內華達大學、日本福岡教育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央電視台、北京廣播電台、搜狐網、中青網、光明網等國內外學術機構和媒體講學,指導博士生論文寫作。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個人履歷

任職

2006至今:《民族教育研究》,顧問

2006至今:《教育人類學研究通訊》,顧問

1996-2001:《民族教育研究》,主編

1988-1996:《民族教育研究》,副主編

1985-1987:《東北師範大學研究生學刊》,主編

兼職

2012至今: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2011至今: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創新基地教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9至今:國際教師教育聯合會(WFATE)常務理事

2008至今:中央民族大學鄉土教材研究中心負責人

2007-2010:香港樂施會--中國鄉土教材收藏與開發研究項目負責人

2007-2009: 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教育學院訪問學者\客座教授

2006-2009:雲南省教育廳的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項目"雲南省民族自治地方基礎教育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負責人

2006-2007: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甘肅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專家、顧問

2005至今: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狀況及存在問題調查研究"負責人

2005-2010:中央民族大學國家"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2005-2009:美國福特基金會"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類型與初中地方性校本課程建構"課題負責人

2003.7-2003.9:台灣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2002至今:香港苗圃基金會高級顧問

2002-2004:世界銀行貸款/英國政府贈款"西部地區基礎教育發展項目"社會評價研究雲南省專家組組長

2004-2005: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項目顧問

2001-2005:美國福特基金會"中國雲南省瀾滄縣拉祜族女童教育項目"負責人

2000至今: 全國教育科學規劃辦民族教育組評審專家

2001至今:中國教育學會教育政策與法律研究專業委員會,理事

2000至今: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

1998-1999:英國政府海外發展部"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項目"專家組成員顧問

1997-1998亞洲開發銀行/國家教委"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項目"專家組,顧問

1996-2007:中國教育學會少數民族教育分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

研究領域

滕星教授致力於教育人類學理論在中國的傳播、創新和本土化實踐。當前的主要研究領域或項目包括: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狀況及存在問題調查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類型與初中地方性校本課程建構、中國鄉土教材開發、教育人類學田野調查與基礎教育理論研究、中國少數民族女童教育、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等。

在教育人類學領域長年耕耘換來了豐碩的成果,他的的多部著述獲得國家級獎勵。其主持的拉祜女童課題產生的教育人類學影視作品《神佑的孩子》(Children of blessing:an education in China)受到國際矚目,該影片被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眾多國際著名大學圖書館和研究機構收藏和使用。2012年5月,當選為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教育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

學術成果

著作論文

107.滕星.書齋與田野--教育人類學研究的方法論、方法與技術.《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01):14-22.

106.滕星、羅銀新《中國鄉土教材的開發、收藏與研究》,《當代教育與文化》,2018(1).

105.滕星:《如何理解"國家認同教育"》,《中國德育》,2017(13)。

104.滕星、羅銀新:《悠悠鄉野路,碩碩滿懷情--中國鄉土教材的開發、收藏與研究》,《中國教師》,2016(18)。

103. Wang J, Teng X: Teachers' beliefs of behaviors, learning, and teaching relatedto minority students: a comparison of Han and Mongolian Chinese teachers,Teaching Education, 2016, 27。

102.王榮、滕星:特納的儀式理論對少數民族教育的啟示,民族教育研究,2016年第4期。

101.虎技能、滕星:民族類中學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隊伍存在問題及歸因分析--以G藏族自治州為例,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3期。

100.Teng Xing, Yang Hong and Yang Qixue: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thnic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Girls'Education in the Lahu Area。James Leibold, Chen Yangbin:Minority Education in China:Balancing Unity and Diversity in an Era of Critical Pluralism。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4。

99.白英/問,滕星/答:《 民族文化傳承與雙語教育發展》,思想戰線,2015年第2期。

98.虎技能,滕星:《 G州民族類中學藏漢雙語"一類模式"教師隊伍結構研究》,西北民族研究,2015年第1期。

97.周蘭芳,滕星:《英國牛津民族志會議的歷史演進與經驗總結》,民族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96.彭亞華、滕星:《美國教育人類學研究主題的重心變化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2014年第4期。

95.巴戰龍、海路、陳學金/問,滕星/答:《中國教育人類學新進展--人類學學者訪談錄之六十九》,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94. 《全球化時代"三種認同"與中國民族教育的使命》,《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陳學金合撰)

93. 《論中國教育人類學的幾個根本問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陳學金合撰)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92. 《語言規劃與雙語教育》,《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年03期(與海路合撰)

91.《壯漢雙語教育的問題及轉向》,《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4期

90.Cultural Diversity and Integrated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eng xing, P163-168, Special Issue: Education and Cultural Diversity in China's Society, Frontiers of Education in China, Guest Editor: Teng Xing with Rebecca CLOTHEY, Volume 7-2, 2012.

89.《新疆喀什、和田地區雙語教育的實地考察與對策研究》,《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01期(與陳學金合撰)

88.《墨西哥印第安人的多元文化教育發展》,《中國民族教育》,2011年 第09期

87.《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新疆雙語教育》,《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1年 第01期.

86.《教師促進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績的一項個案研究》,《民族教育研究》,2010年 第06期

85.《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鄉土教材百年發展歷史與文化功能述略》,《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05期

84.《中國教育人類學的學科發展和學科建設》,《當代教育與文化》,2010年 第04期

83.《田野工作與教育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 第04期

82.《"靜寂的課堂"--一項民族志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0年第04期

81.《"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國教育學刊》2010年 第01期

80.《鄉土知識:收藏、研究與開發》,《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

79.《法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中國民族教育》,2009年第6期

78.《"好學"與"難用"--對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掃盲教育的回顧與反思》,香港珠海書院亞洲研究中心,2009年05月

77.《文化多樣性與現代教育--答中央電視台記者白英問》,《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9年第2期

76.《文化差異與民族地區校本課程開發--一種教育人類學的視角》,《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

75.《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高師院校角色定位的思考》,《教育導刊》,2008年第5期

74.《奧格布(Ogbu)對教育人類學的貢獻及影響--教育人類學學者訪談錄》,《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年第3期

73.《對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掃盲教育的思考》,《民族教育研究》2008年第2期

72.《中國百年鄉土教材演變述評》《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

71.《教育人類學研究叢書第二輯·序言》《多元文化與現代性教育之關係研究--教育人類學的視野與田野工作》(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70.《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進展與問題》《深入推進教育公平:2008年中國教育藍皮書》(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版

69.《新中國民族教育政策的回顧與思考--教育人類學學者訪談錄》,《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年第7期

68.《堅持實事求是堅持自主選擇--民族地區農村中小學布局結構調整問題訪談》,《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67.《教育領域中的國家整合與地方性知識》,《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5期

66.《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的發展及啟示》,《中國民族教育》,2007年第5期

65.《20世紀80年代後的中國民族教育研究發展綜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期

64.《回顧與展望:中國教育人類學發展歷程--兼談與教育社會學的比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06第5期

63.《民族教育:願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第一作者,與關凱合作),《中國民族報》2006年11月17日

62.《民族地區教育要讓學生"學得好""用得上"》,第一作者,《中國民族報》,2006年3月24日

61.《少數民族高等教育優惠政策新論》,《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

60.《中國高等教育的少數民族優惠政策與教育平等》(第一作者,與馬效義合作),《民族研究》,2005年第5期

59.《從書齋到田野--談教育研究的人類學範式》(第一作者,與巴戰龍合作),《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8.《西方低學業成就歸因理論的本土化闡釋》,第一作者,《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3期

57.《小康社會與西部偏遠貧困地區少數民族基礎教育》,《雲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56.《在田野中追尋教育的文化性格》(第一作者,與徐傑舜合作),《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55.《人類學·田野工作·教育研究》(第一作者,與巴戰龍合作)《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54.《人類學的田野工作--一個教育人類學家的關懷、經驗和信念》,《明日教育論壇》(總第十八輯),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3.《社區變遷與雙語、雙文化教育 ---台灣地區少數民族社區變遷及學校雙語、雙文化教育的人類學田野工作綜述》,《民族教育研究》,2004年第6期

52.《西方少數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歸因理論綜述》,《湖北民族學院學報》,2004年第2期

51.《族群、文化差異與學校課程多樣化》,《江蘇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50.《全球化與少數民族基礎教育發展戰略》,徐傑舜、周建新主編:人類學與當代中國社會.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243頁

49.Bilingual society and bilingual education of the Yi ethnic minority of the Liangshan Yi ethnic minority autonomous prefecture in China amid cultural change-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analysis, May-June,2002\Vol.35,No.3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8.《民族文化多樣性的保護應成為中國的當務之急》,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49-351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7.《21世紀我國民族學院(校)的辦學模式應作重大調整》,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52-356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6.《全球化與高等教育理念的更新》,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568-572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5.《世界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與大學外事工作改革芻議》,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573-577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4.《西部開發與民族地區教育若干關係思考》,滕星著:《族群、文化與教育》,第343-348頁,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43.《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理論與實踐》,美國新澤西州立大學召開的"種族.文化.國家認同對教育的影響"大會論文集,2001年版

42.Objects, Characteristics, Content, and Method of research in Ethnic Minority Bilingual Education in China. March-April, 2001\Vol.34, No.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1.The Idea of Plurality and Unity in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ality and China's Bilingual Education for Its Ethnic Minorities, March-Apral,2001\Vol.34,No2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40.《影響與制約涼山彝族社區學校兩類模式雙語教育的因素與條件》,《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39.《涼山彝族社區學校實施彝漢雙語教育的必要性》,《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第1期

38.《國外教育人類學學科歷史與現狀》,《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37.《中國民族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36.《文化變遷的中國涼山彝族雙語社會與雙語教育──歷史.現狀.問題與思考》,《第二語言(漢語)教學論集》,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35.《中國新疆和田維吾爾族維漢雙語教育考察報告》,《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4期

34.《跨文化背景下的中國少數民族兒童人格研究》《海峽兩岸兒童人格教育研討會論文集》,《民族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33.《民族教育概念新析》,《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32.《面向21世紀的市場經濟與少數民族教育》(與蘇紅合作),《教育科學》1998年第1期

31.《民族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與學科體系》,《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30.《試論民族學校中的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與張俊豪合作),《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1997年第4期

29.《試論民族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第一作者,與張俊豪合作),《中央民族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28.《多元文化社會與多元一體化教育》(與蘇紅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7年第1期

27.《"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思想與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26.《少數民族教育學學科體系與歷史沿革》(與哈經雄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4期

25.《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研究的對象.特點.內容與方法》,《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24.《中國邊疆民族地區的基礎教育與輟學問題》(與美籍學者香港大學白傑瑞教授合作),《民族教育研究》,1996年第1期

23.《論教學評價的規律和原則》,張健主編:《中國教育科研成果概覽》,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2年版,第859頁

22.《中國少數民族雙語現象與雙語教育》,《中國邊政》,118期(1992年),台灣

21.《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人口文化素質與基礎教育發展戰略》,《中國邊政》,116期(1992年),台灣

20.《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綜述》,《民族教育研究》,1990年第4期

19.《我國原始公社制民族與教育》,《教育史研究》,1990年第2期

18.《教育評價的規律與原則》,《教育科學》,1989年第1期

17.《將民族教育導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求是》,1989年第1期

16.《對中央民族學院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建議》,耿金聲、王錫宏主編:《民族教育改革與探索》,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184頁

15.《現代人類應付挑戰的必由之路--終生教育》,《外國教育研究》,1988年第1期

14.《試論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教育》,《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

13.《中學應開設公民教育課》,《光明日報》,1988年5月14日

12.《中國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整體改革初步探討》,《中國農村地區教育整體改革》,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11.《文化背景與教育》,《教育簡訊》,1987年第4期

10.《對社會主義教育職能的再認識-兼談教育培養目標》,《天津教育學院院刊》,1987年第2期

9.《教育評價與教育評價學》,《未來與發展》,1987年第1期

8.《民族教育學若干問題研究》,《教育科學研究》,1987年第1期

7.《教育評價的歷史與發展》,《教育簡訊》,1987年第1期

6.《對我院教學改革的調查與建議》,《中央民族學院學報》,1986年第2期

5.《試論我國民族教育》(與張養吾合作),《民族教育》,1986年創刊號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4.《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探索》《第一屆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研究會論文集》,1985年第3期

3.《教育哲學概說》,《百科知識》1984年第12期,(《新華文摘》,1985年第2期全文轉載)

2.《高師教育系學校教育專業課程改革初步設想》,《課程.教材.教法》,1984年第1期

1.《青少年犯罪心理調查與分析》合作,《東北師範大學社會科學論文集》1982年版

翻譯成果

5.《文化、教育與發展--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少數民族教育》(白傑瑞主編,滕星、馬效義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4.《理解人類差異--美國的多元文化教育》(科普曼、歌德哈特著,滕星、朱姝等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全球視野:教育領域中的族群、種族與民族性》(西馬哈偌等主編,滕星、馬效義等譯),民族出版社,2010年版

2.《國際教學、教師教育百科全書》(米查爾·J·丹金著),合譯,學苑出版社,1990年版

1.《終身教育導論》(保羅·朗格讓著),主譯,華夏出版社,1988年版

野外調查(實地考察)

國內

2005至今: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甘南藏族、甘肅肅南皇城裕固族鄉土知識和鄉土教材考察;新疆喀什、和田地區維吾爾族少數民族教育和雙語教育考察;西藏少數民族教育考察

2003-2006:台灣原住民社區、雲南省拉祜族、甘肅省肅南縣裕固族、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廣西壯族自治區壯族、貴州省苗族、侗族、布依族、雲南省佤族、景頗族、哈尼族、僳僳族、納西族、四川省羌族、青海省土族、湖南省土家族

1997-2002: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地區南丹縣白褲瑤、羅城縣仫佬族等、雲南省思茅地區瀾滄縣拉祜族、佤族、普洱哈尼族、彝族等;西雙版納傣族、愛尼、阿克人、基諾族、貴州省黔西南鎮寧縣苗族、布依族,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喜德縣、昭覺縣、布拖縣彝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維吾爾族;甘肅臨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安族

1996:湖南省湘西苗族、土家族自治州

1995:雲南省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

1990:貴州省黔西南自治州

1985: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

1983:雲南省少數民族地區

國外

2007-2009:美國西部納瓦霍印第安人保留地

1994-1995:美國加州奧克蘭市黑人社區與學校、薩克若曼托苗族移民社區、亞利桑納州帕班市印地安人社區、紐約艾莉斯島海關早期移民檢查站、華盛頓黑人社區

1991-1992:美國夏威夷土著人社區與學校、唐人街社區與學校

成就及榮譽

獲獎情況

2013. 《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本土經驗與學科建構》,教育部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

2012. 新疆喀什、和田地區雙語教育的實地考察與對策研究三等獎(調研報告類),國家民委

2012.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2011. 《教育人類學的理論與實踐--本土經驗與學科建構》,國家民委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獎著作類二等獎

2011.北京市"教書育人"標兵

2010.《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6.《文化變遷與雙語教育--涼山彝族社區教育人類學的田野工作與文本撰述》(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四屆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5.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二等獎;2004年第六屆國家圖書二等獎;2003年第三屆全國教育圖書獎二等獎

2006.《民族教育學通論》(與哈經雄主編,2001年版),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教材獎;2002年北京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4.《族群、文化與教育》獲第八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002.中央民族大學"十佳研究生導師"

1999.《中國少數民族教育學概論》(副主編,中國勞動出版社,1990年版),榮獲全國教育科學二等獎

1998.收錄於國家人事部主編的《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中國人事出版社和香港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出版

1998.《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概論》(與戴慶廈等合著,遼寧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榮獲北京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1997.《民族教育經濟學》(主編)(《當代中國經濟大辭庫--少數民族經濟卷》獲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與沈仰東合著)

1994-1995,美國富布賴特高級學者基金獎.國際富布賴特高級學者榮譽稱號

1994.收錄於美國國際名人研究所.英國劍橋大學出版的《國際名人錄》

1993.第4屆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教育學基金獎

1993.北京市高校青年學科帶頭人

1992.收錄於國家教委主編的《中國100所高等學校中青年教授概覽》,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滕星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1990.《教育哲學概說》獲國家民委優秀論文三等獎

1989.北京教育學會優秀論文獎

科研項目及學術基金

2007-2010,香港樂施會

--中國鄉土教材收藏與開發 55萬港幣

2006-2009,福特基金會

--經濟類型與校本課程開發 15萬美元

2000-2003,美國福特基金會

--中國雲南省瀾滄拉祜族女童失學、輟學與教師培訓研究 6萬美金

2003-2003,世界銀行

--西部開發基礎教育貸款專家調查與論證項目 15萬人民幣

2003-2003,台灣中華基金會大陸學者訪問基金

--台灣高山族社區變遷與學校雙語雙文化教育研究 14萬台幣

2003-2003,香港救助兒童基金會

-- 中國雲南省瀾滄木戛拉祜族女童班技援項目調查報告 4.2萬港幣

1998-1999,英國海外發展部項目基金

--甘肅臨夏市少數民族教育調查研究 0.5萬美金

1997-1999,日本文部省項目基金

--中國新疆和田維吾爾族雙語雙文化教育調查報告 2萬美金

1996-1998,亞洲開發銀行

--中國少數民族教育技援項目 3萬美金

1994-1995,美國富布萊特(Fulbright)高級學者基金

--美國多民族教育比較研究 3萬美金

1993-1995,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

--世界多民族教育比較研究 2萬美金

2011- 中央民族大學自主課題:教育人類學理論、政策與實踐研究20萬人民幣

2007- 全國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項目

--壯族雙語教育研究 8萬人民幣

2005- 教育部文科重點基地項目

--中國少數民族新創文字在教育教學中應用狀況調查研究 20萬人民幣

2005-2009 中央民族大學"985"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研究基金 231萬人民幣

2004- 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重點項目

--新時期民族教育理論與政策研究 6萬人民幣

培養成果

2004級博士:艾力·伊明,寶樂日,馬效義(北師大博後)

2005級博士:巴戰龍,張霜(北大博後),李素梅,張苗苗

2006級博士:歐群慧,羅吉華(中國社科院博後),趙淑岩,李紅婷

2007級博士:楊紅,彭亞華,王洪玉,張愛琴,班紅娟

2008級博士:吳傑,薩瑋玲,溫潤芳

2009級博士:張天軍,馮汝林,王金星

博士後:海路 (語言學方向)

2010級博士:陳學金,劉卓雯,石心

2011級博士:章光潔,虎技能

2012級博士:周蘭芳,楊小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