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山紅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滿山紅根 | |
---|---|
圖片來源 |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滿山紅根 漢語拼音:Mǎn Shān Hónɡ Gēn |
滿山紅根,中藥名。為杜鵑花科植物興安杜鵑RhododendrondauricumL.的根。分布於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地。具有止痢之功效。常用於腸炎,痢疾。[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滿山紅根
拼音名:Mǎn Shān Hónɡ Gēn
出處
棗莊市《醫藥衛生科技資料匯編》
來源
功能主治
治急性細菌性痢疾。
臨床應用
治療急性細菌性痢疾:取鮮滿山紅根(洗淨、切片)半斤,加水1500~2000毫升,煎1~2小時取汁。成人150~200毫升,兒童(3~5歲)50毫升,均日服3次。觀察48例,治癒率達90%。從臨床表現看,粘液膿性便為主的較膿血便為主的效果好。[2]
摘錄
《中藥大辭典》
相關配伍
- 1、治急性細菌性痢疾:取鮮滿山紅根(洗淨、切片)半斤,加水1500-2000毫升,煎1-2小時取汁。成人150-200毫升,兒童(3-5歲)50毫升,均日服3次。(棗莊市《醫藥衛生科技資料匯編》)
- 2、腸炎、痢疾:滿山紅根15g,水煎服。
採收加工
夏、秋季撈取全草後,剪下須狀根,曬乾。
形態特徵
滿江紅,又名紅漂《福建植物志》。小形漂浮植物。圓形或三角狀,直徑約1cm。根莖細弱,橫生,羽狀分枝,向下生出鬚根,懸垂於水中。葉小,無柄,互生,成雙行覆瓦狀排列,卵形或近斜方形,長約1mm,寬約為長的一半,先端圓形或截形,基部與根莖合生,全緣,通常分裂為上下2片;上片綠色,肉質,浮於水面,秋後變為紅色,邊緣膜質,上面有乳頭狀突起,下面有一空腔,含膠質,內有固氮藍藻,念珠藻共生;下裂片膜質,鱗片狀,沉沒水中。孢子果(莢)成對生於分枝基部的沉水裂片上;大孢子果小,長卵形,內有一個大孢子囊,內含一個大孢子;小孢子果大,球形,內有多數小孢子囊,各含64個小孢子。孢子果9-11月成熟。
分布區域
生長環境
生於池沼、水溝或水田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