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濫 |
濫(拼音:làn)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常用字) 。此字始見於戰國信陽楚簡 ,本義指大水漫延、溢出,如:泛濫。泛濫含有過度的意思,故又引申為蔓延、肆意妄為、過度、失實、浮泛等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濫
拼音; làn、jiàn,lǎn,lán
部首; 氵
五筆; IJTL
字級; 一級(3010)
注音字母; ㄌㄢˋ、ㄐ〡ㄢˋ,ㄌㄢˇ,ㄌㄢˊ
平水韻目; 去聲二十八勘、上聲二十九豏
筆畫數; 3+10
繁體字; 濫
異體字; ࣽ�
造字法; 形聲字
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統一碼; 基本區-6EE5
四角碼; 3811
文字溯源
"濫"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戰國文字作圖1,上部為"監",其字形像一個人俯身面對一盆水照看容顏,於此作為不表義的聲旁,指示這個字的讀音;下部為"水"字,作形旁,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水有關。
竇文宇、竇勇《漢字字源》將這個字理解為需要監視的河水,它指河水上漲。
又理解為用河水照面容,用河水照面容不能正確地反映出人的面容,由此產生脫離實際的含義。它在"陳詞濫調"成語中用的就是這種含義,用河水照面容是不恰當、不正確的,由此產生不恰當、不行的含義。發展到小篆,構件"水"移至"監"左部。部分隸書將表示眼睛的"臣"移到了"監"左部。楷書承襲小篆,濫所從聲符"監",依草書簡化作"監",凡所從者依例簡化。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部】盧瞰切(làn)
泛也。從水監聲。一曰濡上及下也。《詩》曰:"祑沸濫泉。"一曰清也。
〖注釋〗①濡:王筠《句讀》:"謂沾濡也。"②《詩》:指《小雅·采菽》、《大雅·膽卬》。今本"濫"作"檻"。王筠《說文解字釋例》:"引《詩》以證'濡上及下'之義。《詩》作檻泉,不第借聲,亦兼借義,如有闌檻逼束之,故滕涌而上出也。既上出則濡上而後順流而下,故'濡上及下'為形容之詞。"③祑(bì)沸:毛傳:"泉出允。"今本"祑"作"觱"
說文解字注
泛也。
段注:謂廣延也。《商頌》《左傳》皆雲:賞不僭,㓝不濫。《魯語》:濫於泗淵。皆其引伸之義。
從水,監聲。
段注:盧瞰切。八部。
一曰濡上及下也。
段注:此因濫與淋聲近。淋訓以水㵽,則濫訓略同。
《詩》曰:祑沸濫泉。
段注:觱,小徐作滭。此《詩·小雅》、《大雅》皆有之。今作檻泉者,字之假借也。毛曰:觱沸,泉出貌。檻泉,泉正出也。濫泉由小以成大。故偁以證泛義。
一曰清也。
段注:此又別一義,與濫蓋相反而相成也者。
廣韻
胡黤切,上檻匣 ‖監聲談1部
濫,泉正出也。又盧暫切。
盧㊟切,去闞來 ‖監聲談1部
濫,叨濫,泛濫。盧㊟切。九。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濫·康熙筆畫:18 ·部外筆畫:14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盧瞰切,音纜。《說文》:泛也。《增韻》:水延漫也。《家語》:其源可以濫觴。注:濫,謂泛濫,小流貌。
又溢也。《水經注》:其水陽焊不耗,陰霖不濫。
又刑溢曰濫。《詩·商頌》:不僭不濫。
又竊也。賈誼《新書·道術篇》:反禮為濫。
又漬也。《魯語》:宣公濫於泗淵。注:漬罟於泗水之淵,以取魚也。
又失實曰濫。《左傳·昭八年》:民聽濫也。
又浮辭也。陸機《文賦》:每除煩而去濫。
又音之速疾而僭差曰滌濫。《禮·樂記》:狄成滌濫之音作,而民淫亂。
又《集韻》《韻會》並杜覽切,音啖。竹聲也。《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注:濫之意猶擥聚也。
又《廣韻》胡黯切。《集韻》《韻會》戶黤切,並音檻。泉名。《爾雅·釋水》:濫泉正出。或作㽦。通作檻。
又水名。《前漢·地理志》:降狄道東有白石山濫水。
又《集韻》魯敢切,音覽。與灠同。漬果也。《禮·內則》:漿水醷濫。鄭注:濫以諸和水也。紀莒之閒,名諸為濫。《釋文》:乾桃乾梅皆曰諸。
又《集韻》盧甘切,音藍。邑名。《春秋·昭三十一年》:黑肱以濫來奔。
又胡暫切與鑒。同。陶器,如甀大口,以盛冰。《周禮·天官》:春秋治鑒。或從水,亦作扞㽉。
又浴器也。《莊子·則陽篇》:同濫而浴。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❶"氵"窄"監"寬,頂部"氵"低,底部左右旁齊平。❷"氵",第二點偏左,在橫中線上側。❸"監",兩豎左短右長,右豎在豎中線,點筆在橫中線;"皿"扁寬,末筆橫兩端超過上部。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