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灤河大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灤河大橋位於河北省昌黎縣和灤州市交界處,距離灤河入海口50公里,是京哈鐵路(原京奉鐵路)橫跨灤河的橋樑,一共有三座[1]。負責橋樑維護的工人會按建成時間將三座橋稱為「一橋、二橋和三橋」。

第一座

1892年,關內外鐵路修至灤縣,5月灤河大橋開工修建。這座橋由總工程師金達設計,築路技師喀克斯主持施工,工程由日、德兩承包商負責。大橋因地勢所限必須建築在兩端都是上坡的位置上,因此,該橋既高且長,全長670.6米,共17孔,橋身主要由鋼桁梁和鋼板梁構成,16個墩台全部採用石頭壘砌,載重等級為古柏氏E-28級,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單線鐵路橋。

隨着灤河公路橋在1974年建成,一橋被停用。唐山地震發生後,一橋在簡單的修復後就重新恢復通車,為隨後的救災提供了重要的通道,原因是新建的二橋和灤河公路橋受損嚴重,只有這座老橋經住了考驗。最終,一橋在1978年正式「退休」。

此橋已於1998年成為唐山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2月7日被列為河北省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3月5日被國務院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

第二座

第二座灤河大橋於1933年修建,1939年建成。二橋在一橋上游約45米處,為雙線鐵路橋,全長677.42米,由2孔9.12米鋼筋混凝土拱及20孔32米上承鋼鈑梁構成。

在1929年時,京山鐵路的大部分區間在就已增建了雙線,一橋的單線設計成為了線路的瓶頸;另外,北寧鐵路管理局在1933年檢查了該橋後,得出了另建新橋的結論。於是,在1935年,二橋開工建設,並於1939年完成。

1945年9月23日,灤縣發生地震,2號橋墩被毀壞。1948年11月,國民黨軍隊為了阻止解放軍南下,將一橋和二橋炸毀。炸毀後,二橋1/3橋墩被炸毀、24片鋼樑落入河底。在解放軍鐵道縱隊和唐山工務段、山海關鐵路橋樑廠1400多人搶修54天後,二橋於1949年5月修復通車。修復後,唐山市人民政府在二橋的西橋頭特立一座紀念碑和一座光榮碑,紀念碑的正面鐫刻着「北寧路灤河大橋全線落成全線鋪修竣工紀念」,而光榮碑上面則記載着搶修兩座大橋過程中,26名立下戰功的解放軍官兵的名字。通車後,該橋為平津戰役中解放軍的運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鋼樑剛度不足,墩台也已年久失修,橋上的線路也難以維護,二橋依然是全線的「瓶頸」。1999年,鐵道部在重點橋隧病害集中整治的安排中,決定廢棄二橋。在三橋於2001年啟用後,此橋停止使用。目前這座新橋已經被拆除,只剩下橋墩的殘骸和原橋頭的紀念碑。

第三座

第三座橋位於第一橋與第二橋中間距上下游25.1米處,京哈鐵路第214公里處,從2000年9月17日動工,到2001年12月16日完工。該橋全長826米,結構為25孔32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T型簡支梁。該橋上的經過的京哈鐵路為雙線電氣化自動閉塞鐵路,每日有上百對進出東北的客貨運列車經過此處。

鐵道部決定廢棄二橋的同時,也決定在二橋和一橋的中間修建新橋。新橋距離一橋17米,二橋25.1米,由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和北京局勘測設計院設計。新建的三橋使經過列車的時速從120公里/小時提高至160公里/小時。大橋的建設共耗資1.24億元。

2003年,京秦鐵路與京山鐵路交換里程,此橋被劃入京秦鐵路正線,後在2007年成為了京哈鐵路正線的一部分。

現時該橋仍然在使用,被編為京哈鐵路第345號橋。

視頻

灤河大橋 相關視頻

灤河大橋動畫
秒懂遷安:灤河第一大橋,鋼城大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