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濱州芝麻糖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濱州芝麻酥糖山東濱州市的特色傳統名點,享譽省外,已有70多年的悠久歷史,該產品是濱城常雲鑾祖孫三代的家傳絕技,經過不斷改進,由當初生產一個花色品種,已發展為菠蘿桔子桂花山楂4個不同的風味芝麻酥糖。2007年10月,芝麻酥糖被列入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歷史文化

1853年3月,太平軍攻陷南京,常立亭(常雲鸞的爺爺)逃荒至天津楊柳青,為了生存,常立亭等3人跟隨芝麻酥糖的創始人學做酥糖,師徒四人相依為命,以芝麻酥糖為營生手藝。
1860年,仨徒弟告別師傅外出創業,常立亭回到濱州(原惠民地區)。辦起小作坊,做芝麻酥糖的小買賣,得到百姓的喜愛。每逢集市,常立亭都會將數量不多的酥糖獻給鄉親父老。不久後,"常家糖坊"家喻戶曉。
隨着銷路的擴展,常立亭有了做大酥糖的決心,以擺地攤、集市叫賣等形式讓更多的人品嘗酥糖的香醇。生意的紅火帶來了好日子,常立亭將芝麻酥糖作為常家的家傳手藝,傳給兒子常寶慶,父子攜手走上走南闖北的製糖路。後因人手緊張,常立亭又收呂漢生為徒,已小有名氣的濱州芝麻酥糖在常立亭老人的努力下,幾年間成為魯北名吃,在魯北地區廣為流傳,被百姓視為逢年過節的佳品。
經過常家三代人的打拚,芝麻酥糖在魯北站穩腳跟,並派生出水果糖、桔子糖等品類糖果,生意興隆,日子紅火。
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常寶慶一家放棄芝麻酥糖的手藝,種田務農。芝麻酥糖手藝一停就是20年,直到1981年,浙江金華供銷社以供應茶葉為優惠邀請常雲鸞前去傳授酥糖手藝。"常雲鸞想到自己能為父老鄉親做件大事,就安排兩個兒子打理家裡的生意,隻身赴浙江金華武義縣供銷社傳授酥糖工藝。兩年半的時間,常雲鸞帶出兩個徒弟,至今在杭州西湖附近依然能吃到地道的芝麻酥糖,芝麻糖酥的手藝因而跨遍江南北。
2007年10月,芝麻酥糖與濱州鍋子餅、大山燒雞、武定府醬菜一起被列入濱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


做法

原料:白砂糖500克、白芝麻1.5公斤、麻油50克、明礬5克、飴糖50克、糖桂花、糖山楂、香料、味精少許。
1.白芝麻用清水漂洗,搓皮晾乾炒熟壓碎後,盛放在特製爐具平鍋內待用(鍋底用煤球火,溫度應保持恆溫60~80℃左右)。
2.將白糖、香油、飴糖、香料、明礬和適量水投入不銹鈉平底鍋內,用煤球微火熬20分鐘,大約250~300℃之間,待糖漿表面成焦黃色,沸騰金花,立即倒在擦油石板上,用兩根竹棍挑起,反覆拉伸攪條,拉呈白色順絲為佳,從熬糖至拉條大約25分鐘左右。
3.將拉好的糖坯迅速投放芝麻鍋內。分成40小塊,用食指從每小塊中心穿一個孔。兩手反覆旋轉拔絲。隨翻隨沾芝麻,快速達到擰花成型,每塊均勻拉10根絲左右,擺到盤內低溫晾透,5塊裝為一盒,用玻璃紙包裝封面,淨重200克 [3]


視頻

百年名吃芝麻酥糖,能拔出2800根細絲:細到能穿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