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漢寶濕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漢寶濕地介於舊濁水溪以南,萬興排水溝以北以及台十七線以西之間,海岸線全長約九點四公里。陸域面積約佔一千八百公頃,以養殖業為主,次為草澤地、農地、牧草地,其餘為旱地、防風林及河流等;海域面積約佔三千八百公頃,為潮間泥質灘地。 漢寶濕地擁有豐富的生態景觀,在魚塭鄉間的小路,或是西行至海岸堤防上下去泥灘地,隨時都可能會發現大群停棲的水鳥及螃蟹活動。如青足鷸邊走邊搜尋萬歲大眼蟹來覓食,密密麻麻的弧邊招潮蟹、清白招潮蟹和萬歲大眼蟹等,在適當的距離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招潮蟹的生態,是最好的招潮蟹戶外教室。 泥灘地提供非常好的覓食環境,讓過境度冬的候鳥可以在此補充能量,每年春秋候鳥過境期間,幾十萬隻鳥次在此忙碌覓食。最主要的度冬候鳥是黑腹濱鷸、翻石鷸、青足鷸大杓鷸等,漲潮期間停棲在內陸的休廢耕農地、魚塭堤岸等,數量相當多,是最好賞鳥的時機。[1]

漢寶濕地分為海域和陸域兩部分,海域為一大片的潮間灘地,陸域部分多為養殖魚塭,另外還包括沼澤、田地、草澤等,棲地環境十分多樣,孕育豐富。漢寶濕地,是一個擁有豐富生態與美麗濕地景觀的遊憩之處,這裡的潮差最多可達五公里,廣袤的潮間帶,由於鹽度與水位的變化,營造出這片特別的棲地環境,加上近年復育有成的水筆仔紅樹林,隨處可見成群的招潮蟹及各種野鳥在泥灘上覓食,每逢候鳥季,更可見到大量水鳥在此停留,蔚為奇觀。

漢寶濕地兒自在地飛翔與覓食,還有一望無際的遼闊,邊玩沙還可以看到採蚵車進進出出,有不清楚的也可以直接跟蚵農詢問喔!他們都會很熱心的分享。唯一的缺點就是毫無遮蔽物,所以防曬跟補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下泥地時,如果鞋子會黏,建議赤腳行走,泥地上的螃蟹、貝類看到人都會自動躲起來,所以不用擔心會踩到他們喔!

漢寶村

又名八洲村,這是日治時期移民村的名稱,又叫漢寶園,主要以省道台 17 線和縣道 143 號公路貫穿。沿岸屬泥質潮間灘地,不僅是台灣重要生態濕地、彰化淺海養殖漁業區,更是中華白海豚的洄遊廊道、國際候鳥重要的覓食生態環境。

在廣大的潮間帶泥灘地、連綿不絕的漁塭養殖區、因地層下陷而廢棄的漁塭或是廢耕農地所演變而成鹹水草澤區,甚至農田、旱地都可見到各類野鳥及候鳥,常見的有小白鷺、高蹺鴴、大白鷺、小水鴨、環頸斑鳩等,甚至從動物園溜出的溢鳥─埃及聖環,都在這裡繁衍出好多族群,傍晚時分常見成群的人字雁行低空飛過,讓人驚呼連連。

在漢寶濕地,無論在泥灘地或是河川出海口,都可以輕易看到成千上萬的招潮蟹。雄招潮蟹具有雙螯,一大一小,大螯的外觀極像一把大剪刀,雌性的雙螯細小,這是分辨招潮蟹性別最簡單的方式。當海水漲潮時,牠會將洞口的泥土團拉起蓋住洞口,遠看就好像是在面對潮水招手,彷佛潮水就是牠揮手招來的,非常可愛,所以人們稱牠為「招潮蟹」。

除了水稻田和牧草地,漢寶濕地還有許多草澤地、魚塭、酪農場,除了少部分木材加工廠之外,沒有其他會對環境造成較大影響的工業活動,因此環境尚未受到嚴重破壞,因此有許多過去選擇在大肚溪口渡冬的水鳥,現在都轉向漢寶濕地活動。

沿著漢寶海堤的水防道路往南,先後經過十三戶一排水溝、十三戶二排水溝、與十三戶三排水溝的防潮水門,來到漢寶海堤與萬興排水溝北岸防潮堤交接處。漢寶海堤的水防道路在這裡轉個大彎,接上萬興排水溝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萬興排水溝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前行約一千三百公尺,再右轉台 17 線西濱公路的『萬興排水溝橋』,跨越『萬興排水溝橋』後。立刻再右轉,接上萬興排水溝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

新寶海堤

沿著萬興排水溝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到萬興排水溝的出海口,接上新寶海堤的水防道路。新寶海堤外就是潮間帶,海與陸地間模糊地帶,當漲潮時該地帶會被水所覆蓋,退潮時會裸露出來。潮水褪去的沙洲上,濕地生態會一一浮現,一彎腰就會遇見優游的斑節蝦、招潮蟹。揮動橘紅大螯的是弧邊招潮蟹,有著一大一小的螯是雄性弧邊招潮蟹的特徵,而泥中的洞都是招潮蟹的躲藏處。

退潮期間可以在海堤上看廣大的潮間灘地,亦有牡蠣養殖和淺海漁業,所以常常可以看到運載牡蠣的牛車緩步地往低潮線的牡蠣區移動景象,這是全台灣僅存利用牛車來運送牡蠣的地區,也是新寶海岸最重要的人文資產。在蚵民下海的道路上行走,可以看到相當豐富的生態資源,海岸的泥質潮間灘地孕育數量多、密度高的螃蟹和貝類等底棲生物,最常見的是清白招潮蟹、弧邊招潮蟹和萬歲大眼蟹;此外彈塗魚的數量也不少,因此可看到青足鷸或夜鷺等水鳥捕食彈塗魚的畫面。

新寶海堤的水防道路,在新寶排水溝的出海口轉個大彎,接上新寶排水溝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新寶排水溝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前行約一千三百公尺,再右轉芳漢路新寶段的『新寶排水溝橋』,跨越『新寶排水溝橋』後,立刻再右轉,接上新寶排水溝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

沿著新寶排水溝南岸防潮堤的水防道路,到新寶排水溝的出海口,接上王功海埔新生地海堤的水防道路。沿著王功海埔新生地海堤的水防道路一路前行,經過海巡署新寶守望哨,就會來到王功漁港旁的芳苑燈塔。

芳苑燈塔

於民國72年(西元1983年)設置的,位於彰化縣芳苑鄉王功漁港,外表為漆成黑白垂直條紋的八角形燈塔,不僅是全台燈塔中興建時間最晚的燈塔,而且更因當地地層下陷的關係,除了借倉庫高度的台中港燈塔外,為全台唯一塔高高於燈高的燈塔。

芳苑燈塔的設置,主要是為了維護彰化沿海漁船及往來於台灣海峽的船隻安全,此地在昔日還可欣賞到彰化頗負盛名的八景之一──王功漁火。[2]

番挖

身處在島國台灣的我們,港灣是必然的存在,不論港口邊或臨海的山坡上,總是佇立著一座座身形魁武、不禁讓人抬頭仰望的閃閃光亮,更是討海人夜裡回家的唯一指引。

在眾多燈塔中,每個燈塔總能有個「最」特別之處,塔臺最高、海拔最高、最老、最北端等等,而建於西元1983年的「芳苑燈塔」則是全台最年輕的燈塔!「芳苑燈塔」外觀呈現一個八角形的鋼筋混泥土建築物,頂層外有環繞陽台,黑白相間的條紋配色,有助於漁船在日間辨識,而燈器則為「高美燈塔」停用後拆下沿用。

「一府、二鹿、三艋舺」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台灣諺語,而後面緊接著的是「四寶斗、五番挖」,「寶斗」為彰化縣北斗鄉,「番挖」便是指彰化縣芳苑鄉了,可見在早期台灣,芳苑王功算是相當繁華的港口之一。

隨著潮汐一波波的推移,如今的漁港已退去繁華的榮景,回歸到漁村寧靜的樸質。儘管如此,「芳苑燈塔」依然屹立不搖地守護著每日辛勞出海的漁民們,只要有漁民出海的一日,燈塔便會持續地為他們照亮回家的路。[3]

芳苑燈塔於 1983 年竣工啟用,是一座國際燈塔,屬於基隆海關管轄。雖然名為芳苑燈塔,但位於王功漁港旁,因此人們都以王功燈塔稱之,而忘了它的正名。塔身為八角形黑白相間直條紋造型,每天日落時分開始放送光明,一直到日出時分才關閉。負責警告大船此處容易擱淺,請轉往台中港停靠。為台灣本島最高之燈塔,王功重要的地標,也是西海岸航行船隻的海上明燈。

王功漁港

芳苑燈塔旁的王功漁港,位於王功海埔新生地西南角,緊鄰後港溪出海口,是彰化地區唯一的漁港。目前有動力舢舨近二十艘、塑膠漁筏近二百艘。由於港內容易淤積泥沙,漁船退潮時不能航行,只有滿潮時才能進出漁港,使得大型漁船漸漸減少,漁港功能也漸漸退去。港內現停靠的塑膠漁筏,多為養蚵漁民採收時,隨潮汐漲退進出漁港載運蚵的交通工具。

王功居民大多以近海捕魚及沿海養殖為主,出產蚵仔、鰻魚、蝦、蛤蜊牡蠣、文蛤等。王功附近大多為淺海沙灘地,因此以平掛式養殖為主,漲潮時海水會淹沒蚵架,而退潮時蚵架便暴露在陽光下,每日有兩次潮汐漲退,生長速度較慢,大約十個月可採收。

珍珠蚵

王功蚵生長速度較慢,體型較嬌小,但蚵肚肥美呈圓形乳白狀,又有珍珠蚵之稱,其蚵耳葉有七片,有別於其他地區產的六片,故又稱為七耳蚵,口感香甜富有彈性,頗受大眾歡迎。蚵仔富有維生素及礦物質,其中以硒、鋅含量為最,蛋白質含量亦高於牛乳,是一健康又美味的食物。

王功漁港主要漁獲有沙梭、花身、赤翅、黑鯛、白帶魚、烏魚、闊北等。尤其每年冬至前後的烏魚季節,漁獲最豐碩。漁民稱為「烏金」的烏魚,這個時候魚卵最為飽滿,捕獲的母烏魚先取出魚卵後,再曬乾製成「烏魚子」,魚身則在市場上販售,是漁民一項不錯的收入。由於漁港目前未設立漁市場,所以想要買新鮮的漁獲都要到王功的街區上才能買到。

王功橋 (生態景觀橋)

王功景觀橋叫「王者之弓」,以諧音命名,而彰化八景的「王功夕照」感覺起來就比較柔情、浪漫些。一個橋能讓人有兩種印象,就像雙面的人生一樣,某些時候會有不同的裝扮。漁火碼頭旁的「王者之弓」景觀橋,位於後港溪的出海口。漁火碼頭位於後港溪的出海口,退潮時可看到整齊的蚵架佇立在海中的沙洲上。風車則在東北季風時期,隨著風速越大轉動的越快,成排悠悠轉動的白色風扇、伴隨孤寂芳苑燈塔。

由建築師廖偉立設計,橋梁橫跨著後港溪的兩端,不規則的橋身造型,設計概念取自浪花、蚵殼和海鳥的飛行姿態,打破傳統的二元軸線概念,是台灣第一座三度空間的橋梁。在河堤上仰望橋梁,或自橋上俯瞰而下,橋的每四個面各有不同的造型,橋中另供有坐、臥、斜躺、倚靠及生態教育看板等休憩設施,站在橋上遙望海平面更是遼闊。以淺灰藍色彩為主軸的橋身,反襯出不同時序的陽光,更擁有太陽能蓄電供照明的功能;夜晚還有夜間燈光,以隱隱的光芒,低調嶄露時尚的鋒芒。

「王功橋生態景觀橋」試圖打破橋梁僅是連結兩地的單一性功能,而是可以停留、觀望、交錯、迴轉、流連的場所。配合彰化王功漁港多元化的漁業發展目標,協助漁民轉型、提供民眾更多親海的休閒選擇,王功橋也結合了觀光遊憩與生態解說的功能,成為港區的新地標。考慮到鹽分腐蝕,以及遮擋海風、視覺穿透輕巧與清潔維護等因素,多處採用玻璃扶手。

王功橋的設計靈感來自漁港的周遭環境,像是浪花、蚵殼、水鳥展翅的姿態。橋的構造就像摺紙般,呈現不規則的姿態。遠觀時,橋已經不是橋,是建築、景觀、雕刻,也是裝置。然後走在橋上隨著步伐移動,看見的景致、顏色有所變化,心情也隨之而產生不同感受。除了通行之外,橋也具備觀賞景觀、停留駐足的功能;設計上利用桁架與折板結合成一利落的橋型,宛如輕巧卻又充滿力學之美的雕塑,放置在兩道海堤之間。主結構為鋼骨,以桁架型態傳遞力量,再以塗上奈米自潔塗料的鋁複合板包覆,保護橋體不受鹽分與強風的侵蝕。

漁港週邊自然景觀多為低彩度,因此王功橋以符合海岸環境的色彩為原則,以淺灰藍色為主色調。橋梁下方與河堤兩側裝設投射燈,利用照明突顯橋身雕塑般的動態變化與立體感,豐富漁港的景觀樂趣。[4]

交通資訊(交通資訊常有變動,出發前請先向各交通場站確認。)

自行開車

國道1號-埔鹽系統交流道下-省道臺76線-省道臺17線。

大眾運輸

搭臺鐵至彰化站下-轉搭彰化客運(往鹿港)至市場前站下-轉搭員林客運(往王功)至後港站下。

視頻

20190714漢寶濕地挖蛤蜊

彰化漢寶濕地生態資源豐富、被視為國際級濕地


台灣最高最年輕的燈塔【芳苑王功燈塔】

芳苑燈塔


20200426=芳苑燈塔(王功燈塔): 彰化縣芳苑鄉漁港七路146號 gps: 23.971148 120.324093 大約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1]芳苑鄉公所
  2. [2]交通部觀光旅遊局
  3. [3]玩全台灣
  4. [4] cjyyou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