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川關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漫川關鎮隸屬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地處山陽縣東南部,東與石佛寺鎮為鄰,南與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接壤,西與南寬坪鎮毗鄰,北與法官鎮相連 。總面積266.4平方千米。
截至2020年6月,漫川關鎮下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 。截至2018年末,漫川關鎮戶籍人口30234人 。2011年,漫川關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工業增加值1.3億元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21億元。[1]
歷史沿革
因地貌廣闊,水域寬衍,得名漫川。史稱雄關。
西晉泰始二年(266年),豐陽縣治設於此。
西魏廢帝二年(553年),置漫川縣。
北周保定三年(563年),廢漫川縣。
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設巡檢司,屬山陽縣。
清時為里。
1950年2月,設漫川關鄉。
1955年4月,改為鎮。
1958年,改為生產管理區,屬漫川(超英)公社。
1984年9月,復設鎮。
1997年4月,萬福鄉、同安鄉併入。
2011年4月,蓮花池鄉併入。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轄漫川1個社區,小河口、南坡、萬福、娘娘廟、紙房溝、前店子、喬家村、街道、閆家店、水碼頭、箭河、猛柱山、李家坪、花園溝、蓮花、東寺、丘林子、松樹坪18個行政村;下轄3個居民小組,10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漫川關鎮下轄3個社區、13個行政村 。人民政府駐閆家店村。[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漫川關鎮地處山陽縣東南部,東與石佛寺鎮為鄰,南與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上津鎮接壤,西與南寬坪鎮毗鄰,北與法官鎮相連 。總面積26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漫川關鎮地處鶻嶺天竺山以南。境內地形起伏,群山環繞,層巒疊嶂,南有鄖嶺,東靠太平山,西有大小天池,北有土地嶺。境內最低點位於小河口,海拔294米,亦是山陽縣最低點。
氣候特徵
漫川關鎮年平均氣溫14.6-16.3℃。極端最低氣溫-10.4℃,極端最高氣溫41.5℃。年平均降水量653-758毫米。無霜期年平均215-235天。
水系水文
漫川關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漢江水系。最大河流金錢河,境內流長26千米,於小河口入湖北境;箭河,境內流長16千米,平均寬度15米。
自然資源
漫川關鎮境內有林地面積29萬畝,森林覆蓋率62%。農業耕地面積2.1萬畝。
自然災害
漫川關鎮境內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高溫、冰雹、風暴等。乾旱、暴雨成災頻繁。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在2010年7月23日,境內持續強降雨,箭河流域成為重災區,道路、電力、通信中斷,民房垮塌、沖毀30餘間,農田、河堤、橋涵、渠道、飲水管道等基礎設施損毀,直接經濟損失約為1700萬元。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轄區總人口26939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868人,城鎮化率14.4%。另有流動人口6300人。總人口中,男性13995人,占52%;女性12944人,占48%;14歲以下4051人,占15.04%;15-64歲19259人,占71.49%;65歲以上3629人,占13.47%。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人口出生率8.3‰,人口死亡率5.4‰,人口自然增長率2.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17人。
截至2018年末,漫川關鎮戶籍人口30234人 。[3]
經濟
綜述
2011年,漫川關鎮財政總收入0.018億元。
2018年,漫川關鎮有工業企業60個;其中,規上企業4個。
2018年,漫川關鎮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56個。
第一產業
2011年,漫川關鎮農業總產值1.6億元,比上年增長24.8%。
漫川關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漫川關鎮糧食生產7750噸。
漫川關鎮主要經濟作物有薯蕷、油料作物、九眼蓮等。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茶葉建園0.6萬畝,年產量7.3噸,蜜橘、櫻桃等水果種植面積0.2萬畝,年產量1700噸,油桐、核桃、板栗、杜仲、龍鬚草等經濟林果種植面積3.7萬畝,年產值2.2萬元。名優特農產品有茶葉、小磨香油、猛柱紅薯、沙溝紅蓮、水旱芋頭、九眼蓮、花生、蜜橘、櫻桃、板栗、核桃等。
漫川關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漫川關鎮生豬飼養量1.9萬頭,年末存欄1萬頭;羊飼養量0.86萬隻,年末存欄0.5萬隻;家禽飼養量2.6萬羽,上市家禽1.9萬羽。2011年,漫川關鎮生產肉類1600噸;畜牧業總產值0.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
第二產業
2011年,漫川關鎮有規模以上企業2家,職工23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3億元。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商業網點80個。2011年,漫川關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0.21億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7億元。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電話交換機總容量5500門,固定電話用戶0.37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33%;移動電話0.8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26%;光纜線路總長60.1千米,覆蓋全鎮52%,互聯網端口總數1200個,其中已占用端口總數900個,寬帶接入用戶820戶。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1.8億元,比上年增長11.8%;各項貸款餘額1.09億元,比上年增長41.5%。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0.12億元,比上年增長34.8%。[4]
交通運輸
漫川關鎮境內福銀高速公路過境,長2.5千米,雙向4車道,有漫川關出口;203省道過境,長40千米,雙向2車道,通往省城西安、湖北鄖西。有縣鎮級公路2條25.3千米。1975年黃(土凸)漫(川關)公路通車,設客運站至今。村村通水泥公路。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鎮區道路總長度4.2千米;道路鋪裝面積8.1萬平方米;鎮區橋樑7座,總長度0.68千米。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鎮區有出租車21輛,年客運量3.6萬人次。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1個,大眾休閒文化娛樂廣場3個。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情歌、孝歌、小調、船工號子、燈會、社火、龍燈、火獅、旱船,鑼鼓、嗩吶。其中漫川大調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981年,境內開通有線廣播站。1992年12月,開通有線電視。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線電視用戶0.3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21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33%。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幼兒園4所,專任教師30人;小學20所,專任教師136人,在校生1661人;市級標準化高中1所,專任教師165人,在校生18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4個,其中衛生院1個,村衛生室13個,固定資產總值0.05億元。專業衛生人員37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6人。
2011年,漫川關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56/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6%,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48萬人,參合率98.2%。
社會保障
2011年,漫川關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7戶,人數264人,支出50.7萬元,月人均160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1193戶,人數2549人,支出342.6萬元,人均112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4人,支出2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6人,支出46.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19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548人次,共支出41.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6人次,支出3.2萬元。自然災害受災人口983人,救災支出78.4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4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6萬元。
基礎建設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鎮區有自來水廠1個,鋪設幹線水管7千米,生產能力390噸/日,年生活用水量16.4萬噸;排水管道3千米,污水處理廠在建。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鎮區擁有35千伏及以上變電站1個,變壓器9台,總容量3130千伏安,高壓輸電線路2條,總長度3千米,用電負荷30萬千瓦。年售電量累計完成400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截至2011年末,漫川關鎮鎮區公共綠地50.1公頃,綠化覆蓋率63%。[5]
歷史文化
古文化遺址
喬村遺址屬於新石器(仰韶)時代,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山陽縣漫川關鎮喬村靳家河以西,漫川鎮喬村的一塊二級台地上。遺址東西100米,南北200米,總面積約20000平方米。整個遺址分布在兩層台地上。臨河的第一層斷崖上有2-3.5米厚的文化層;第二層斷崖上有1-2.5米厚的文化層。採集的陶片有細泥紅陶、細泥灰陶、夾砂紅陶、夾砂灰陶,薄如蛋殼的細泥白陶、細泥彩陶,細泥紅陶有碗、缽、盆類器殘片。夾砂紅陶為灶類或釜類器的殘片。夾砂灰陶大部為罐類器殘片。另外還有胎較厚,腹部飾兩周突弦紋,通體飾籃紋的缸型器殘片。該古遺址內涵有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以及其它較晚的文化遺存。
1992年4月20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1992〕34號文件公布喬村遺址為陝西省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洞
千佛洞位於漫川關鎮前店子村小學背後,包括千佛洞和山下附屬寺院(格局與騾幫會館相似,唯一區別是騾幫會館為雙戲樓,這裡是單戲樓規模卻略小於雙戲樓,該戲樓於九十年代末小學搬遷後遭拆除,寺院內建築業破損嚴重)、戲樓(戲樓於九十年代末拆除)。寺院分前後殿,中間有千年桂花樹一株。史載千佛洞建造於武周永昌年間,洞深6米,寬4.8米。三面臨崖,於紅沙石上雕鑿立體石佛近千尊,歷經匪盜、人為破壞之後僅存殘破石佛200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騾幫會館
騾幫會館,又稱馬王廟。位於漫川關鎮街道,為四水歸堂式清代磚木建築,與雙戲樓隔廣場相對,分上殿和下殿,東西側各建廂房3間。解放後一直為漫川關小學校舍。史載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修建,結構緊密,磚雕、木雕和牆繪都精緻美麗,建築工藝別具一格。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關於騾幫會館的前身馬王廟有傳說如下:一西蜀高僧,做夢看見一個大寺院,有一百一十一間半房屋,寺院前有蜿蜒河水,風光秀麗。佛祖告訴他那個地方叫漫川關。後來,西蜀高僧千里迢迢趕到這裡,卻只發現一棵柏樹,一個石頭,石頭後是一間半破廟。高僧認為佛祖託夢定是要他成就這番大事,便四處化緣修建了馬王廟。當然了,馬王廟的真實歷史並不是這樣。歷史上漫川關是著名水陸碼頭。南上的船,北下的馬在這裡做轉口交易。為了保佑旅途的一番風順,騾馬商隊,據說是有幾個因此賺了大錢的商戶共同出資修建了馬王廟,因為與騾幫有關,又稱騾幫會館,與另外一個船幫會館(現已經不存在)相對。此會館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編號7-1441-3-739)
雙戲樓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古鎮中心。有南式戲樓和北式戲樓兩座同向戲樓組成,是中國唯一的一座聯璧式雙戲樓。南樓為重檐,顯得靈秀,北樓為單高挑檐,顯得大氣。兩樓中間用演員休息室巧妙連接。該樓在建築藝術、繪畫藝術、磚雕、石雕、木雕方面都有獨到之處。原橫額上有長幅木雕雙龍戲珠,可惜在文革中遭遇鬼斧神工傳說,現僅存部分殘缺昭告世人。據說雙戲樓曾經常唱對角戲。往往,北秦腔,南漢劇,而且同台演出。該樓在八十年代初仍在使用中。後來外街抬高,造成內街水無法排除,樓底經常處於泥水浸泡中,導致根基朽壞成為危樓。08年底,該樓經過重修,基本重現當年格局。此樓是漫川關的標誌性建築。
北會館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街道村政府大院內,位於騾幫會館背面,兩會館之間原有小路和圍牆,現僅隔三四座政府辦公大樓,兩會館之間建築均毀於文革。現存建築自成體系,前面有古柏兩棵。分上殿、下殿,恬靜狹小。修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年。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聖宮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水碼頭村,依山面河,為磚砌牆五脊硬山頂。檐下為拱板裝飾,聯接廂房,建築工藝獨秀。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福娘娘廟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娘娘廟村,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昌會館
清代建築,位於漫川關鎮街道村,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騾幫會館南面一牆之隔就是南會館。大部分建築在文革中拆除,傳言部分精美建築材料賣給了山西某劇團。現僅存與騾幫會館毗鄰的兩間房屋。
明清街
即俗稱的老街,基本以雙戲樓為中心分為上下兩片,上片主要是居住區,下篇為商業老街。如今兩片街區都在近二十年的居民房屋改建中失去了原來的面貌,舊建築殘存不足三分之一。且新路面改造工程,使得兩邊的房屋一小半落入地下(新路面加高造成的)。主要古建築有一二品舊宅,還有藥鋪之類。
漫川關戰役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紅四方面軍為突破國民黨三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在鄂陝交接的山陽縣漫川關與國民黨部隊進行了一場血戰,衝出了被胡宗南稱為"紅四方面軍墳墓的漫川關",粉碎了蔣介石圍殲紅四方面軍的企圖,保全了全軍主力。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在徐向前、陳昌浩的率領下從豫鄂皖出發,在向西轉移途中,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9日至11月18日,從商南西部進入山陽東部,先向南行進至漫川,後又轉折向北,從火神廟進入商縣夜村,繼而向川陝邊進發。紅四方面軍主力4個師、13個團兩萬餘人,在總指揮徐向前、政委陳昌浩帶領下撤出鄂豫皖根據地,在豫鄂陝邊的南化塘突出國民黨胡宗南部、劉茂恩部和肖之楚部三面夾擊,決定由湖北鄖西秦家墁進入陝西商南,後經山陽漫川關去漢中。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11月11日黃昏,紅四方面軍一路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進至漫川關以東的崇山峻岭之中。戰鬥持續了兩天兩夜,打垮了國民黨軍的無數次進攻,粉碎了國民黨軍封鎖張家莊埡口、圍殲紅軍的企圖。11月13日黃昏,三十四團殿後,掩護全軍在徐向前等指揮下,從東雲嶺撤至板廟河、康家坪、王家溝、易家溝、柳溝、蔡家嶺一帶,直奔龍山鄉張家莊埡口,順着三十四團控制的通道,勝利突圍。敵人看到紅軍主力已經轉移,圍殲的企圖成為了泡影,完全喪失了信心,三十四團從容撤離,大部隊連夜突出了國民黨軍的包圍,沿小路向北急進,冒着大風雪翻越海拔1600多米的茶壺嶺,直插竹林關。
漫川關突圍,關係到紅四方面軍生死存亡的一仗,部隊處境之險惡,戰鬥之慘烈是前所未有,三十四團一、二營1000多人剩下不到200人。事隔50年後,徐向前元帥回憶當年的戰鬥情景,還無限感慨地說:"漫川關突圍,真是很危險啊,多虧了三十四團在北山埡口頂住了。"
1998年;中共山陽縣委、山陽縣人民政府於漫川關鎮街道村修建"漫川關戰鬥紀念碑",以資紀念。[6]
風景名勝
漫川古鎮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 ,位於陝西東南部最頂端,距縣城僅40千米(高速路),與湖北鄖西上津古鎮相接壤。是山陽縣確立的三大景區之一,也是陝西省旅遊規劃的四大古鎮之一。以地貌廣闊、水域寬衍,且地處陝鄂邊陲要衝而得名。歷史上漫川"百艇聯檣、千蹄接踵"、"南通吳楚、北連秦晉",一直為秦西南連接的水旱咽喉大通道,早在東晉時期,就成為名噪一時的邊關通市和重要的南北商貿集散地,商貿活動十分興旺。現遺存的以騾幫會館為核心的古建築群,1992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古建群始建於清光緒七年(1881年),由騾幫會館、北會館、武昌會館三個會館"一"字型排列組成,占地面積12000多平方米,融南北建築風格於一體,布局錯落有致,氣勢恢宏,是陝西省保留規模較大、較完整的明清古建築群,尤其騾幫會館雙戲樓,結構嚴謹精巧,木飾雕刻精美,充分反映出當時水、陸貿易空前繁榮的歷史盛況,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藝術、科研價值。同時,由於地兼南北,人雜十餘省,千百年來以秦楚文化為核心的南北文化積澱深厚,漫川當地居民善言辯、巧炊飲、重禮儀,民風民情純樸、鄉土文化別具一格,形成了全國最大,獨一無二的"秦楚雜居文化集散地"。
榮譽稱號
2019年7月19日,漫川關鎮被授予"陝西省級歷史文化名鎮"稱號。
2021年9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授予"2020年度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街區)"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