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雄關走故里(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漫道雄關走故里》是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漫道雄關走故里
從渝州起程入黔,車行人移,連綿的山嶽直奔身後。飛瀑掛山前,雲霧繞崖間,好生的奇觀盡收眼底。進入黔界已是黃昏時分,暮色中我們泊車在一個名日新站的小鎮。這裡是渝黔交界的地方,小鎮不大,卻異常熱鬧。我們擇一小店入座。喚過店堂服務生,端上來兩碗熱騰騰的羊肉米粉。這純正的香味,自打小就讓它誘着我,今兒,又是久違,非得飽足口福不可。一碗下肚,食慾大振,再行張口,頓覺有些失雅。可古人有話:「君子羞身不羞口。」第二碗又端了上來。店主笑容可掬,倒使我放下了顧慮。女店主上前搭訕:「二位可是從遠道而來,是在外地工作的吧?告訴你們吧,只要是回貴州老家的人,路過這裡,都要吃上一碗我家的羊肉米粉。」說話間,舉頭望正堂. -塊木板格外醒目,上題有七個大字:《鄧記祖傳羊肉粉》。難怪味道如此正宗,其它路邊店是做不成這個樣子的。
踏上故土,又享得口福,心境自然寬許。坐在門前的長者問:「你們可曾走過此道,前方就是雲霧山,又稱七十二道拐,夜間人少車稀,若是沒有要緊事,還是天明再行路的好。」老人善意地勸道。司機小張告訴我,一年前曾獨自駕車過此山,識得一些路況。於是我們掌燈上路。車行十餘里,迎面而來的都是下山的車輛。我告訴司機,如果有同行的車,讓它開路,我們尾隨其後就是,可就是遲遲不見有車結伴。車燈的射程越來越短,車前的能見度只有十餘米,大霧直面壓了下來,我的心幾乎提到了嗓子眼。為了不讓司機覺察到我的不安,故作鎮定。「這就是七十二道拐,路況不錯嗎!何謂漫道。」汽車艱難地行進着,儘管司機的增減檔動作是那樣熟練,可汽車每時每刻都有可能倒退。汽車每次經過一個駝峰,我都要將頭探出窗外,告誡司機慢些再慢些。因為,不僅是能見度極差,還有這左拐右繞撲朔迷離的複雜地形,着實讓人心驚膽寒。當車行至山頂,遠處露出了一道白光,俯看山下星光閃爍,我喜出望外,眼前的這座城市就是歷史名城——桐梓。
四面環山,一條筆直的大道直插縣城。車速明顯加快了,映人眼帘的是林立的樓字,繁華的街市。此時已是午夜,可我沒有絲毫的困意,思緒的潮水涌動像波濤,眼前這座現代城市輝映出7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紅一方面軍的英烈們在這古戰場上廝殺的壯烈場景。1935年年1月7日,紅軍占領遵義,幾天之後召開了為期三天的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主席在全黨的領導地位。隨後,紅軍經婁山關北上四川,2月5日,紅軍與敵人在婁山關進行了一場激戰,全殲黔軍兩個師和國民黨中央軍共3萬多人。此次戰鬥是遵義會議後取得的第一次重大勝利。原計劃取道桐梓、松坎,向赤水挺進,但由於四方面軍被「竟發展到進行反黨反中央的背叛活動」的張國燾給帶跑了,長征的計劃作了臨時改變。於2月12
日,又回師貴州,19日返渡赤水,25日重占桐梓,當日晚由北面進迫婁山關。打響了第二次婁山關戰鬥,這次戰鬥,打了兩天,25日黃昏,微雨陣陣,乍陰乍晴,直到26日拂曉,經過反覆多次肉搏,擊潰白軍王家烈部四個團,再克婁山關。大霧瀰漫,山黑月小。一場場驚心動魂的戰鬥威震四方,扣人心弦。看着我輾轉無眠,司機小張風趣地說,回老家激動得睡不着覺了吧!
東方放曉,我漫步在桐梓街頭,滿目「婁山」字樣的歷史跡痕依舊,它們告訴我,此地必近婁山關。
我迫急喚醒司機,登車上路。約莫半個時辰,車輪碾壓出沙沙作響的聲音,足下已是彎彎曲曲的沙石路。舉目遠眺,萬峰插天,中通一線。此處正是著名天險婁山關。有《婁山關前後》說:「婁山關雄踞婁山山脈的最高峰,關上茅屋兩間,石碑一通,上書『婁山關』三個字。周圍山峰,峰如劍,萬丈聳立,插入雲霄。中間是十步一彎,八步一拐的汽車路,這種地勢,真所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正當我正搜尋着婁山關的記憶,汽車已駛入關門。正如史載,婁山關三個大字躍然石刻於碑碣,讓我心潮起伏。此時晨曦普照,金光四射,毛澤東主席著名的《憶秦蛾·婁山關》詩詞鐫刻在一塊巨大的砼碑上,分外奪目。我情不自禁,誦讀通篇。紅軍在
一個多月期間,三度從這裡經過,兩次同國民黨白軍作過拉鋸式的戰鬥,特別是後一次戰鬥異常激烈。毛澤東主席的此詞就是紅軍越過天險時的藝術寫照,也可以看作是一幅戰地素描。我曾讀過詩人、學者公木先生有關主席《憶秦蛾·婁山關》詞的鑑賞,為先生鑑賞主席詩詞的磅礴大氣,意境高妙,美不勝收所敬仰。而站立在婁山上,重溫這首悲壯蒼涼,聲情激越的醒世之作,又怎能不讓人驚嘆「婁山關」之豪情壯志。主席以婁山關為題,婁山關是天險,是古戰場,又是隆冬季節,在景物的描寫上,多少帶點淒情意味,是理所當然的。婁山關的戰鬥,是在紅軍由雲南回師貴州,再走遵途中打響的,戰鬥雖然勝利了,但會師北線的戰略計劃卻未能實現,彼時彼地,其情其境,毛澤東這位偉大統帥和詩人不能不感到沉重。以「馬蹄聲碎,喇叭聲咽」,以「蒼山如海,
殘陽如血」寫意出紅軍將士英雄善戰的英雄氣概,又預示着革命征途之遙遠,道路是艱難而曲折的。尤以「殘陽如血」,則暗示着今後的革命歲月仍是艱辛的,仍需要浴血奮戰,艱苦卓絕的鬥爭,才會取得最後勝利。這正是「情動而言形,理髮而文見」。凡是偉大的詩篇,不能不是在真知灼見的基礎上的真情實感的流露。但是此詞雖然風格獨異而帶有一點淒情意味,卻決不給人以衰颯的感覺,這點淒情反而更能襯托出紅軍戰士的英雄豪邁,更能顯現出偉大詩人旺盛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毛澤東詩詞鑑賞》)。日過竿高,我反覆吟念着這豪邁的詩句,所受到的是濃烈的藝術感染。
經過漫道婁山,回眸山關,使我感受到這個古戰場昔日的肅穆,領略出紅軍戰士慷慨殲敵的英雄氣概和堅毅沉着的革命精神。今日山關之景色,崇遵高速公路正在建設之中,昔日的萬峰插天,中通一線,必將變成通途,成為川黔渝經濟交通樞紐。「雄關漫道」在當年紅軍面前只是「漫道」而已,且看今朝,在共產黨領導下的各族兒女腳下也是枉語而言。「而今邁步從頭越」,是何等的氣魄!真是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又是多麼的豪放勁健。我們不正是踏着先烈的足跡走向富足和繁榮,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願故鄉的人民乘着「而今邁步重頭越」的豪語,興高采烈地奔上小康之路!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