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漷是漢語三級字 ,讀作漷(huǒ,kuò,huò),指水勢相激貌。[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巳集上】【水部】 漷 ·康熙筆畫:15 ·部外筆畫:11 《唐韻》《正韻》苦郭切《集韻》闊鑊切,𠀤音廓。水名。《說文》水在魯。《春秋·襄十九年》取邾田自漷水。 又縣名,屬北直。《廣輿記》漢泉州地,遼漷隂。
又《廣韻》虎伯切《正韻》霍虢切,𠀤音砉。
又《集韻》光鑊切,音郭。
又廓擭切,音鄺。
又廓獲切,音虢。義𠀤同。
又《集韻》忽郭切,音霍。泧漷,水勢相激貌。《郭璞·江賦》潰濩泧漷。
基本解釋
● 漷 huǒ ㄏㄨㄛˇ ◎ 〔漷縣〕村鎮名,在中國北京市通州區。 ● 漷 kuò ㄎㄨㄛˋ ◎ 〔漷水〕今中國山東省南沙河的古稱,源出滕州市,入運河。 huǒ ◎ 〔~縣〕村鎮名,在中國北京市通州區。 其它字義 ● 漷 huò ◎ 水勢相激貌。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漷 Huǒ 〈名〉 (1) 水名 [Huo River]。又名新河,在北京市通縣境 (2) 古縣名
漢語字典
[①][kuò] 古水名。即今山東省滕州市郭河,一名南沙河。
[②][huò] 水勢相激貌。
[③][huǒ] 水名。一名新河。在北京市通州區境。
音韻參考
[廣 韻]:苦郭切,入19鐸,kuo,宕合一入唐溪
[平水韻]:入聲十藥
[國 語]:kuò
[粵 語]:gwok3kwok3
參考文獻
- ↑ 漷怎麼讀 有關漷讀音百度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