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健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潘健生 | |
---|---|
中國工程院院士 | |
出生 |
1935年1月25日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
知名作品 | 《熱處理工藝學》 |
潘健生(1935年1月25日-),男,漢族,廣東番禺人,熱處理工藝與設備專家[1],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2],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熱處理與表面工程智能化研究所名譽所長,上海熱處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 。
195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2001年12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長期從事金屬材料的表面熱處理及其計算機模擬的研究及工程應用 。
人物簡介
潘健生(1935.1.25-)。熱處理工藝與設備專家。195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現任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主持完成「熱處理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的研究與應用」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將傳熱學、數值分析、彈塑性力學、流體力學、軟件工程等與材料學知識加以集成,建立反映熱處理過程各種複雜現象的數學模型,在國內外率先實現複雜形狀零件和複雜熱處理工藝的計算機模擬,用熱處理虛擬製造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已有二十餘家工廠應用,直接效益1.5億元,推動熱處理從經驗型向基於科學計算的精密型技術的方向跨越,對機械製造業現代化有深遠影響。主持開發「分段可控滲氮與動態可控滲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還獲部委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二項,其中一項被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一本。培養博士生10名,先後開設跨學科新課程四門。
人物經歷
1935年,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 。
1959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畢業,一直從事熱處理研究工作。
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
2006年,任上海熱處理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名譽理事長(2016-2020年)。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綜述
將傳熱學、數值分析、彈塑性力學、流體力學、軟件工程等與材料學知識加以集成,建立反映熱處理過程複雜現象的數學模型,在國內外率先實現複雜形狀零件和複雜熱處理工藝的計算機模擬,用熱處理虛擬製造解決實際生產中的難題,已有二十餘家工廠應用,推動熱處理從經驗型向基於科學計算的精密型技術的方向跨越,對機械製造業現代化有深遠影響。他所開發的熱處理計算機模擬技術,已經為20多家工廠解決了生產中的疑難雜症,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主要研究熱處理工藝、設備及控制技術,材料熱加工的數學模型及計算機模擬 。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熱處理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的研究與應用"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
主持開發"分段可控滲氮與動態可控滲氮"獲國家發明三等獎[4]。
獲部委和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二等獎二項,其中一項被列入國家級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5] 。
學術著作
發表論文百餘篇,出版著作兩本。
2009年1月18日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熱處理工藝學》 ;
參與編著《核電大型鍛件SA508 Gr.3鋼金相圖譜》 。
潘健生 | |
---|---|
潘健生院士 |
人才培養
先後開設跨學科新課程四門 。
期刊論文
我國高性能化智能製造發展戰略研究
2015年 -潘健生-《金屬熱處理》
我國熱處理髮展戰略的探討
2013年 -潘健生-《金屬熱處理》
熱處理數值模擬進展之一——擴展求解域熱處理數值模擬
2012年 -潘健生-《金屬熱處理》
Handbook of Thermal process Modeling of Steels
2009年 -潘健生
熱處理數位模擬工程應用的一些嘗試
2008年 -潘健生
學術任職
國際熱處理數學模型與模擬技術委員會, 主任
上海熱處理學會, 副理事長,理事長(2002.10),名譽理事長(2016-2020年)
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榮譽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副理事長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熱處理分會, 常務理事
人物評價
潘健生院士80歲高齡仍下車間,勤懇堅守60餘年。他深入一線開展研究,不斷取得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撐起行業大旗!(上海交大報 評)
參考來源
- ↑ 潘健生 ,名人簡歷網
- ↑ 潘健生 ,中國工程院
- ↑ 讓傳統工藝煥發青春活力——記新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健生教授 ,中國知網
- ↑ 像「熱處理」一樣認真做配角 ,工控網, 2014-08-30
- ↑ 潘健生 ,中國工程院